观书有感宋朱熹其一其二的诗意

朱子家训的宋代朱熹
1个回答2024-02-26 18:47

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谱》)
朱熹朱子家训翻译
作为国君,最重要的是怀有仁慈的心。作为臣子,最重要的则是忠诚。为人父,最重要的是慈爱;为人子,最要紧的则是孝道。作人的兄长,最要紧的是友爱弟妹; 作为弟妹,则要恭敬兄长。作丈夫的,最重要的是态度平和,作妻子的,则必须重视温柔的作用。与师长相处,最重要的是合乎礼;与朋友相交,最重要的则是讲信 用。遇见老者,当有尊敬之心;看见幼者,当有慈爱之心。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 远点。
千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更不可以仗侍著自己的长处而自以为了不起。对人有恨意,化解之道就在于检查自己是否站在合于道义的一方;对于那些自己所怨恨的人,则应以平直的心态,正常地对待他们。随便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当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有小过错,则应有包容之心;别人犯了较大的过 错,则应将正确合理的作法明白告诉他。不要以为只是一件小小的善事而不去做,更不可以认为是小小的坏事而大胆地去做。别人的缺点,(面对他人时)我们应帮 他稍加掩盖;别人的优点,则应该帮他宣扬。处世不应为了私事而与人结仇;治家更要注意不可因为私心而有不公平的作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有妒贤嫉能的心态。遇到不顺的事情,切勿因气愤而求一时之快;不要违背正常的行为规范而去伤害别的物体。遇有不合正义的发财机会,则应该放弃;遇到合情合理的事情, 则不妨从事。
古圣先贤所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可以不读;待人的合理规范与处世的正当态度,则不可不知。对后代子孙,不能不重视教育;对仆人帮 佣,则必须能体谅关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不可不尊敬;遇到灾变打击,则不可不相互扶持。谨守本分,必须有赖于了解做人的基本规范;而我们一生的命运,则是 由老天来决定。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各点,则老天必定会来相助的。这些基本的道理,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做的。就像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是每天都不可 离开,每天都不可缺少的。我们对这些基本的生活道理,怎可不重视呢?

朱子家训 宋朱熹 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5-10 14:56
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谱》)
朱熹朱子家训翻译
作为国君,最重要的是怀有仁慈的心。作为臣子,最重要的则是忠诚。为人父,最重要的是慈爱;为人子,最要紧的则是孝道。作人的兄长,最要紧的是友爱弟妹; 作为弟妹,则要恭敬兄长。作丈夫的,最重要的是态度平和,作妻子的,则必须重视温柔的作用。与师长相处,最重要的是合乎礼;与朋友相交,最重要的则是讲信 用。遇见老者,当有尊敬之心;看见幼者,当有慈爱之心。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 远点。
千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更不可碰陪以仗侍著自己的长处而自以为了不起。对人有恨意,化解之道就在于检查自己是否站在合于道义的一方;对于那些自己所怨恨的人,则应以平直的心态,正常地对待他们。随便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当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有小过错,则应有包容之心;别人犯了较大的过 错,则应将正确合理的作法明白告诉他。不要以为只是一件小小的善事而不去做,更不可以认为是小小的坏事而大胆地去做。别人的缺点,(面对他人时)我们应帮 他稍加掩盖;别人的优点,则应该帮他宣扬。处世不应为了私事而与人结仇;治家更要注意不可因为私心而有不公平的作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有妒贤嫉能的心态。遇到不顺的事情,切勿因气愤而求一时之快;不要违背正常的行为规范而去伤害别的物体。遇有不合正义的发财机会,则应该放弃;遇到合情笑歼蠢合理的事情, 则不妨从事。
古圣先贤所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可以不读;待人的合理规范与处世的正当态度,则不可不知。对后代子孙,不能不重视教育;对仆人帮 佣,则必须能体谅关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不可不尊敬;遇到灾变打击,则不可不相互扶持。改春谨守本分,必须有赖于了解做人的基本规范;而我们一生的命运,则是 由老天来决定。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各点,则老天必定会来相助的。这些基本的道理,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做的。就像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是每天都不可 离开,每天都不可缺少的。我们对这些基本的生活道理,怎可不重视呢?
<<观书有感>>的作者朱熹的故事 关于<<观书有感>>的
1个回答2024-01-21 23:56
  观书有感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目录[隐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

  【名称】观书有感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①,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那得清如许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④。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这样。

  ④蒙冲:也作“艨艟”,是古代的一种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

  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气力,

  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其一)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其二)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从以‘巨舰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评的是榜书大字的创作。此诗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涨船高则能够行驶自在,形象地比喻书法艺术创作一旦灵感勃发,则能够使书写一下子变得流畅自如,这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一个本质过程,也是一般艺术创作的重要本质。当然,该诗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见书法作品的技艺精炼且生动流畅,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艺术道理。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诗。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观书有感》二诗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例如: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2]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熹像朱熹

  (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观书有感 朱熹 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5 07:38
朱熹讲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朱熹观书有感
1个回答2024-03-11 01:39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后两句蕴含“要想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
观书有感 朱熹
1个回答2024-03-12 08:28
半亩之大的方形池塘如同打开一面镜子(:比喻一方书法作品展开),
池塘水面上荡漾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比喻纸上的留白与书法线条相映成趣,飞扬生动)。
问这池塘它为何这样清澈呢(:这书法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隽永呢)?
那是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那是在于书写者内心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
【点评】: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观书有感 朱熹 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12 10:56
朱熹讲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宋朝诗人朱熹的诗有哪些,朱熹的资料
1个回答2022-12-24 19:29
🙅🙅🙅🙅🙅🙅💂💂👼
朱熹在《观书有感》里(其一)中发出怎样的感慨?
1个回答2024-03-09 03:46

发出了学无止境的感慨。

《观书有感二首》的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

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读书观感朱熹林一 阐 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3-08 06:43
1、选择一篇感兴趣得文章或者书籍,通篇读一遍。
2、对文章得主题或者书本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有个把握和理解。
3、列一个提纲:第一段交代主题思想,可以用名言名句,也可以用一些比喻句式。中间部分举例子说明,可以讲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故事或者事件。最后一段总结通过阅读,你更加深了对什么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在为人处事或者说在学习、工作方面更加懂得了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等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