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庄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1个回答2024-03-09 14:17

D

解析:

“鹏程万里”、“庖丁解牛”、“庄生梦蝶”均出自《庄子》,“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1个回答2024-02-21 22:48

D

解析:

“刻舟求剑”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故答案为D。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1个回答2024-03-09 03:07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原意是借这个故事说明小智不及大智,然后再阐明大智不及摆脱了一切外界条件限制的“游无穷者”这一哲学思想。

B项正确,“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意是讲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类世界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向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反应了老庄消极处事的思想情绪。

C项正确,“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D项错误,“闻鸡起舞”与祖逖、刘琨有关。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关于庄子的事列
1个回答2024-03-16 22:51
庄子带学生出游,看见有一棵非常高大的树木,枝叶也长得相当茂盛,可是一旁的伐木工却好像没看到一样。他觉得很奇怪,便问那人是什么缘故。伐木工回答道:“这树做船会沉,做柱会被虫蚀,没有用处。”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因为无用,所以能够享尽上天赋予它的寿命啊!”

庄子从山里出来,顺道去看访一个友人,友人见了庄子很高兴,就命童仆杀一只鹅请客。童仆问道:“有一只会叫的鹅,还有一只不会叫的鹅。应该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庄子的学生不解地问道:“山里的树木因为无用,而能保全寿命。主人的鹅又因为无用而被杀死。请问先生究竟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好,还是做一个无用的人好?”庄子笑道:“我选择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体现了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下列成语或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  )。
1个回答2024-01-18 19:51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记载的一篇寓言故事,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B项错误,“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所记述的一则寓言,现用来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

C项正确,“贻笑大方”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指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笑话。

D项错误,“画蛇添足”语出《战国·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现常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故正确答案为C。

庄子的列子御风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1-23 00:51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

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

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种妄想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种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绝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列子》《老子》《庄子》《论语》中各有什么名篇?
1个回答2024-01-20 21:44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老子>>又名<<道德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列子》《老子》《庄子》《论语》中各有什么名篇?
1个回答2024-01-20 15:16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老子>>又名<<道德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庄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成语典故,名称《庄子》一书留下了哪些成语?请列举2...
1个回答2024-01-20 14:24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死亦可乐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历史上的郑庄公
1个回答2023-07-13 06:13
有名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