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唐李商隐

《悯农二》唐 (李绅)
1个回答2022-06-30 08:45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 李绅是唐诗300首吗?
1个回答2022-05-15 09:45
唐诗300首不是死的
李绅悯农(其一)唐诗朗读
1个回答2024-05-11 07:39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诗,悯农
1个回答2024-01-31 03:16
悯农(一)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一诗及诗意唐李坤
1个回答2023-11-23 10:52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意:
  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词语解释】
  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诗文赏析】
  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李坤: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作品简析2】前四句说,在田地里扶犁耕种的男儿,理应有饭吃,吃得饱,但是实际上却挨饿;在窗牖下投梭织布的妇女,理应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实际上却在受冻.情理本应如此,而实际却正相反,情理与实际形成强烈的对比; 后四句说,我希望燕地赵地的美女,都变成面目丑陋而德行贤惠的嫫母;那么,她们的笑,就不可能再那样值钱,也就再不至于有一笑千金的挥霍现象了.这样于国于家都有利,都会好起来.古时传说燕、赵(在今河北省)出美人,这里以美人之锦衣玉食,一笑千金,典型地表现出上层生活的糜费;诗人对此现象十分不满,因而浪漫地提出这样的假设:但愿有朝一日,燕、赵所出美人,转化为黄帝的妃子嫫母:貌美转化为貌丑,无德转化为有德,笑值千金转化为笑不值钱.到那个时候,社会上富者穷奢极侈、贫者衣食无着的现象,也许可望有所改变吧.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1个回答2024-03-04 13:29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唐·李商隐《无题》其一
1个回答2022-08-22 20:53
问题是什么?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钟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什么言?
1个回答2023-09-26 03:35
是李绅,五言诗。
唐诗悯农二首的配乐
1个回答2024-03-07 16:22
《悯农二首》是通过描写烈日当头下,在农田里辛勤工作的老农,反映了农民伯伯耕作的辛苦。也告诉我们,每吃一粒米,都是靠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来获得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杜绝浪费,提倡节俭。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小学生。就餐要提倡光盘行动。
我的爷爷也是一位农民,拉着他的粗糙的手,我就会想到他在农田里辛勤工作的模样。所以,等我长大一点,到了暑假我就要去帮助爷爷种田。帮爷爷分担一些劳动。“劳动最光荣,浪费最可耻”附录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李绅悯农(其一)唐诗朗读
1个回答2022-06-30 04:51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