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电影观后感

我不同意父母的观点作文
1个回答2022-11-16 11:30
要有自己的观点
《父母的爱》电影观后感
1个回答2022-12-03 16:49
爱,要大胆说不出来
父母爱情电视剧全集剧情介绍观看
1个回答2024-02-14 20:32
我看过这个了,最后很感人的啊!一站影视
里都演完了,很好的。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1个回答2024-02-07 08:35

毫无你问,自然是非常之大。可以说孩子三观重要的形成时期,是父母陪伴最多的时候。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无奈。这是一句网友的答复,可以看出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影响之大。好的教育能帮助孩子善待他们的好奇心,并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却非常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差距会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最终产生巨大的差距。

因此父母对自己更加的严格,未来孩子的将来,更好的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父母的三观,从来都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它会彼此传染,会对孩子言传身教。每一个孩子,在成年后,都会或多或少变成你的样子。智商是一种天赋,品行却很可能是一种遗传。你三观正确理性,成年后的孩子,才会善良且强大,温柔且独立。虽然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好的父母,一定是上进的,一定是内心强大、不断精进、用力生活的。

不要总是想做一只下蛋的鸟,只有你能展翅高飞,你的孩子才有翱翔天空的种种可能。优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什么样的人。未来,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不要去做那个浑浑噩噩的人,因为那是你对孩子的误导;不要去做那个每天无所事事的人,你的放纵,也是对孩子的伤害。

去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学习你最好的一面,子不教,父之过。自己强大孩子才能强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她在用眼睛注视,用耳朵倾听,用行为模仿。所有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当有一天发现从孩子口中说出一句话,是那么似曾相识,不正是自己曾经说的吗,才会明白为人父母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父母带孩子去旅游,观光和了解人文,哪个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
1个回答2024-01-30 16:05

我认为教育孩子必须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可以尽量的选取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旅游景点。这样在孩子参观的时候适当的给他进行讲解,让他提起对历史的兴趣,这样即便我们不去刻意的回答,他也会反过来询问我们正确的答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都能体现在旅游景点当中,因为这些旅游景点都是古时候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要么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要么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传承。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不能去扼杀它,而且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只要你适当的提点一两句,他们就会马上对这些建筑或者是景点的来历感到兴趣。

孩子们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的孩子在家里是比较喜欢看书的,尤其是对于历史这一块,他都保持着很高的兴趣,每当我的孩子要求我带他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就会提前跟他说你为什么喜欢那个地方呢?我会让他把喜欢的一些点说出来,然后让他再去调查这座景点的一些知识。

之后我才会在闲暇之余带他去想要玩的地方,我会适当的考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说这些旅游景点的来历,距今已有多少年了,这些他全部都能答得上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样这一趟的旅行才是不虚此行,又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学到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就是所谓的两全其美。

父母的三观会影响孩子吗
1个回答2024-02-04 12:11
是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角度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1个回答2024-02-04 17:14

不夸张地说,父母每一个瞬间的言谈举止,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形成,可能你在某个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便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深的记忆。

有一位妈妈,当她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时,幼儿园老师对她说:“你家孩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建议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时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这位妈妈当时就鼻酸了,但还是告诉儿子:“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宝宝你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真棒,进步非常大”。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的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上小学后,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说道:“全班50名同学,你家儿子排49名,我怀疑他智力有问题,最好带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家路上她忍不住流下泪来”。

然而回到家却认真对着儿子说:“宝贝,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只要你能细心一些,就能超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名第25名。”她看到儿子暗淡的眼睛里瞬间亮起了光芒,笑容也舒展开来。第二天,儿子上学不仅没迟到,而且比平时还要早许多。

上了初中,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按照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回家后她看着儿子认真说道:“班主任对你非常欣赏,他说只要你努力,考上重点高中不是问题”。拥有这样一个温柔积极的高情商妈妈的结果是,儿子心里始终充满爱和阳光,健康地长大,最后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

所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所有的语言、行为、情绪都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最真实直接的体现。故谨言慎行,言传身教,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是对现在的父母最好的忠告和建议。

那些三观不正的父母,他们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1个回答2024-01-25 09:05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张艺某的《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1-24 14:06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以了却父亲的遗愿。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如今的招弟对往事、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父母的金钱观影响孩子一生!
1个回答2024-01-18 17:48

父母的金钱观

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的金钱观

极度穷养的孩子,自卑懦弱

很多父母都是在年少时穷过来的,所以他们深信,物质的匮乏能够教会孩子懂得吃苦,知奋斗,但却忽视了贫穷同时也会带给孩子自卑与懦弱。

穷不过是一时的,自卑和懦弱却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过分富养的孩子,自私骄纵

富养未必能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当有一天父母的能力满足不了孩子的欲望的时候,孩子甚至有可能对父母产生抱怨和报复心理。

穷养富养不如培养

1.告诉孩子金钱的来源,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

让孩子知道金钱是父母劳动所得,能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而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如果能力不足的,就对孩子坦诚,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己不配,而是需要变得更优秀。

2.告诉孩子,为家庭付出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

如果只是一味在孩子面前强调生活的压力,会让孩子内心惶恐不安。

除了让孩子学会感恩之外,更要让孩子明白,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为了家庭付出是一件让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3.告诉孩子,爱财是人之本性,但要取之有道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想要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也是人的本性追求,无可厚非。

但重要的是,君子爱财,一定得取之有道。

4.以身作则,理性消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给孩子做好理性消费的榜样。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消费当中,和孩子一起做好合理的消费计划,引导孩子学会通过储蓄来获得暂时买不起的东西。

5.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

可以通过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给予孩子额外的“奖励”但也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没有钱就不工作”的想法,学习、做作业,这些本就该自己做的事,不能用钱来交换。

6.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

家长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金钱只是一个等价的交换物,人的一生不能受控于金钱。富不可以骄,贫不可以卑,人的幸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