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晏殊阅读答案

晏 殊 采桑子 原文翻译和要表达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6-29 02:35
这首晏殊的《采桑子》总体来看,全词只是在感慨韶华易逝,时间匆忙,等到惊觉时,唯配方发现浮生已过,愁绪断肠。
原文翻译我只能说说大概的意思,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供参考哈:
春风没有辜负约斗山昌定,如期而至,将遍开的花朵吹了一地。燕子成双入对,如往常一样衔泥搭窝在杏树之上。坐在空扒花前,沽一盏酒,时光在静谧中溜走。莫说时光匆匆,如梦般初醒,发现浮生已过,顿时愁绪满肠。
如果是女生写来送给你的,应该是鼓励你珍惜时间和大好时光。
采桑子 晏殊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7-03 22:10
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朦明,高楼雁鸣
文言文晏殊诚实问题和答案
1个回答2024-03-04 21:44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译文: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向朝廷推荐,(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下。这个时候皇帝正好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一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他(对皇上)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做过回答,(我)还保存着答卷,请求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
(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找好日子举行宴饮。于是(连)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论理和学习。有一天,(皇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宫中忽然传来消息晏殊被任命了,传达政令的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宴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旦地,惟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
晏殊到朝堂感谢皇恩。皇上当面告诉(晏殊)为何被选为太子的老师。晏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

这则故事,我给你全部译出了,晏殊这种老实得有些迂的性格正是做大学问的基础,值得今人思考。文中( )的部分表示文言中省缺但译成现代文为表达通顺须补上的句子成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晏殊的《采桑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个回答2022-09-17 21:52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浣溪沙 晏殊 阅读题目及答案
2个回答2022-12-26 01:00
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晏殊是一个什么人
2个回答2023-02-17 23:45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
有关于晏殊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12:29
殊的写作故事

晏殊,字同叔,幼聪慧,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宋真宗召见他时,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作文,援笔立就。据说,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

晏殊的词很有名气,他的《浣溪沙》写得优雅含蓄,表现了词人深厚的功力: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据说,这首小词晏殊写了好几年才写成。相传,晏殊在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句时便写不下去了,只好搁笔。

几年之后,晏殊赴杭州做官,途经扬州时,住在大明寺,他看到墙上有许多题诗,就叫侍者诵读,但不许念诗的作者的姓名,让他先体味诗意再说。侍者诵读了一首诗: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春。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晏殊听到此,说:“别念了,作者是谁?”侍者说:“江都县尉王琪。”“快请他来吃饭,我要向他请教。”晏殊认为王琪是个才子。王琪来了,在吃饭中两人谈得很投机。晏殊决心向他请教,说:“我的小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句,但对句写不出来了,几年来可谓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王琪道:“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句?”晏殊听了,拍手叫绝,说:“我写完‘无可奈何花落去时’时,进入了死胡同,那叫‘山重水复疑无路’,现在你帮我写出后续句,我眼前一片光明,这叫‘柳暗花明又一村’。”

晏殊慕王琪诗才,请他当了幕僚,后来又请王琪的好友张亢做幕僚。这两个人一肥一瘦,就像一副对联。胖子张亢,被王琪称为“牛”,瘦子王琪被张亢称为“猴”,他们戏作对句云:张亢触墙成八字,王琪望月叫三更。前一句说的是“牛”,后一句说的是“猴”,晏殊大笑,并为这两个才子击掌叫好。
晏殊儿时故事
1个回答2024-02-28 20:56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词人的晏殊
1个回答2024-03-01 09:56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中源漏使。其裂薯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卖烂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晏殊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3:07
1、晏殊信誉复的树立
  北宋时期著制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2、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