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志

博学笃志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08:29
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该句出自《论语十二章》,原文节选如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扩展资料: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中学生怎样做到博学笃志
1个回答2024-01-20 18:59
建议:1、认真学习课堂知识,首先保证学习成绩保持优秀水平。2、要建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主要是指你长大后打算从事什么行业。3、要立志为人类、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在某些方面做出什么样的贡献。4、有志向、有目标了,在学习之余要留意你所关注的领域,亲近在这些领域有建树的人员、组织(比如研究院之类),培养你的兴趣,增长你的见识。5、在你考大学的当口,你就可以填报你感兴趣的专业,并能如愿以偿。这是水到渠成的事。祝你早日博学笃志!
成语解释:博学笃志
1个回答2024-01-31 02:09
【词语】:博学笃志【注音】:bó xué dǔ zhì【释义】: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出处】:《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读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博学而笃志的而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04 17:39

而且的意思。

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题解: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名人谈志向

1、朱熹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讲的都是学问思辨的事,没有涉及到力行的问题。其意思是,力行才能为仁,仁是实践出来的,何能说思辨就能达到“仁”呢?朱熹给出的答案是:“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在其中矣。”

2、程子也说:“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

3、程朱均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力行的前提,是重要保障,所以能做到这点,仁也就达到了。否则事倍功半,效果是不理想的。

4、何晏认为,“切问者,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也就时刻准备着“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是最好的践行仁道的途径。与“切问”、“近思”相对应的无疑是“泛问”、“远思”,何晏:“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学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博学笃志”和“博学笃志”到底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1-06 00:33

博学笃志:成语解释: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出处:《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博学笃志”和“博学笃志”到底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1-09 15:04
博学笃志:
成语解释:
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出处:《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关于博学笃行的名言或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1 22:15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清代学者王永彬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博学名言

汉·戴圣《礼记·学记》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西汉学者戴圣《礼记·学记》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文事》。才储八斗:南朝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后人因而以才储八斗、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才分超群。五车:本指书多,此喻学识渊博。这两句大意是:多才的文士应是多才多艺,博学的儒生应是学贯古今。这是《幼学琼林》为学子们树立的奋斗目标,无论是才储八斗的多才之士,还是学富五车的博学之懦,都是一种理想化的形象,都是为学子们树立的楷模。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是封建社会学子们的理想目标,因而此句对了解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该名句长于用典,对仗工稳,句形整饬,给人典雅、整齐的美感,其内容及形式仍可借鉴。

明末清初学者程允升《幼学琼林·文事》

博学的人是知识的蓄水池,而不是源泉。英国行政学者诺思科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审:详尽细密。笃:忠实,切实。这几句大意是:学习应该做到的境界是: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细密地思考,明确地辨析,切实地实行。这是儒家的治学标准。该标准强调“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反映了中华文化鲜明突出的实用理性特点,指出了学习的规律性,是迄今仍然具有实用价值的值得继承的文化遗产。

西汉学者戴圣《礼记·中庸》

关于博学笃行的名言或故事
1个回答2024-03-08 03:4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然后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

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努力学习而不厌烦,谆谆教诲别人从来不觉得疲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好学,誓死保全它。]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正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那是没用的,还不如去学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地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最后回到可以说出其要领的境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学至乎没而后止。 [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终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精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好发疑问时智慧的根本,勤于思考是增长智慧的途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意思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9-27 16:46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4-01-03 20:50
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 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 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