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讲述

简述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1个回答2024-01-29 13:49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有没有讲述“老人的重要性”的民间故事?或者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54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古人六十没死也要活埋
有一个孝子舍不得老爹死把老爹秘密养了起来
后来发生一件全国都解决不了的事情
孝子出面解决了
皇帝问他要什么
他说请皇帝准许他爹活着
因为问题其实是他爹解决的
皇帝听明原委感慨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从此,六十活埋制度被废除
有没有讲述民国时期的爱情电影
1个回答2024-02-02 03:46
1942 建国大业,南京南京
简述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1个回答2024-01-27 10:00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讲述一个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17:15
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辩团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竖简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一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含着的那颗宝石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野禽野兽(shòu)说的话。哪座山上有什么动物,他全知道。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余灶裤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bēng)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来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搬到很远的地方。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下起了倾(qīng)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找一些讲述民国时期的电影
1个回答2024-03-14 08:31
《夜半歌声》,民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喜福会》,全片以旅美的四对华裔母女为中心,分别描述她们几个家庭近百年来的遭遇。大部分都是母亲在回忆民国时期的生活,看完很是感慨。

《半生缘》,许鞍华导演,全片充满了旧上海风情,同样也是以爱情为主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爱你,但跟你无关。

《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男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拥有两朵玫瑰,一朵是白的,一朵是红的,如果男人娶了白玫瑰,时间长了,白的就成了桌上的米饭粒,而红的就成了心头的珠砂痣,但如果他要了红的那朵,日子久了,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
简述民族民间歌谣内容上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1-29 12:35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
汉乐府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人称乐府机关所演奏的诗为歌诗,魏晋六朝时开始称诗歌为乐府或乐府诗,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一、郊庙歌词,二、燕射歌词,三、鼓吹曲词,四、横吹曲词,五、相和歌词,六、清商曲词,七、舞曲歌词,八、琴曲歌词,九、九曲歌词,十、近代曲词,十一、杂歌谣词,十二、新乐府词。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歌词一类,全部是文人所作;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词、鼓吹曲词和杂曲歌词3类中,相和歌中尤多。相和歌是南方的民间俗乐,鼓吹曲是北方民族的乐曲,多用于军乐。杂曲歌词是一种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歌词。
描述人民生活好的成语或词语?
1个回答2024-03-01 20:39

形容社会美好的词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蒸蒸日上安家乐业 国泰民安康庄大道 解释: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简述3种民间传统节目
1个回答2024-03-09 13:52
一、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二、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年夜饭(团年饭)

三。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23
  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选自《青春》1982年8期)



  【赏析】

  如果说《愚公移山》是一则古代寓言,那么韩东的《山民》就是一则诗写的当代寓言。《愚公移山》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变天堑为通途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山民》所表现的则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冲破闭塞走向开放,摆脱狭隘步入宽广博大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个过程的种种艰难与困惑。

  

  “山民”是一个象征性形象,它超越了实象、实事的单层意蕴,将读者引向对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山民”有走出群山的渴望,当他从父亲那里知道“山那边”“是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时,他感到“疲倦”。“山民”渴望见到“海”,然而“海”又“十分遥远”,因而感到“遗憾”,于是只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显然,诗所揭示的是社会由僵稳状态转入变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普遍的复杂心态。诗人把握了变革时代的整体真实,表现了一个民族艰难起飞时急欲改变现状的躁动不安。

  

  但诗的认识价值并不止于此,还在于表现了正视现实的清醒和改变现实的韧性与信心。由于“群山”的阻隔,“海”变得“十分遥远”,“山民”清楚地知道,“他只能活几十年”,不待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但他并未放弃追求。他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办法是设想了“带着老婆一起上路”的计划,这样“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而且“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于是,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传递和延伸。尽管实现理想的漫长的过程使他感到“遗憾”,但其中也分明流露了在对“祖先没有象他一样想过”的惋惜中产生的自己生逢其时的慰藉与欣喜。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树立起理想就能产生实现理想的精神力量,则是一条真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