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苏轼赏析

苏轼所有词以及翻译和赏析
1个回答2023-04-09 09:46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的名句赏析
1个回答2022-12-17 10:4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怀念妻子王弗
求苏轼词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13 19:05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 ~~~~这本书不错~~~!!!但是不是很好买!
急需苏轼的赤壁赋赏析,速
1个回答2023-01-30 21:58
赏析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
怎么赏析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个回答2022-10-15 19:15
这首词熔写景、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气势奔放,
,境界宏大,格调雄浑,情感跌宕,语言高妙,不愧为词中绝品。
苏轼《后赤壁赋》很有名气,简单赏析一下?
2个回答2022-10-04 23:20
本文是苏轼第二次由赤壁时所写,距初由赤壁,时间只相差三个月,但景色不同,心情也随之不同。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第二段,正当苏轼感叹为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佳肴美酒时,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最好的兴致与条件。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除了客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互相加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此时一只孤鹤画空而来,对孤鹤的描写,让人有一种空灵虚幻难以言喻的感觉,想象当时之景,彷佛身处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震撼,不禁赞叹苏轼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与效果,竟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

  第四段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情感由乐转忧又转于平静的赤壁之游,最终以梦境做结,也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情怀。

  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飘逸的人生观,都在苏轼简洁的文句中清晰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合,这样的修为本身已是非常难得了,而此种情怀更是难以言喻,苏轼能够用如此精妙的文字与构思来呈现,实在令人敬佩,不愧为千古奇才。读后赤壁赋,虽然人生经历仍浅,但彷佛可以稍微体会到苏轼不凡的人生体验。
苏轼 海棠 赏析
2个回答2023-02-02 15:06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
苏轼《春月》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30 14:44
【词目】春月
  【读音】chūn yuè
  【释义】春天的月亮;春夜的月色。
  【出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三》:“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唐·鲍溶《归雁》诗:“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示例】元·范梈《上之日》诗:“谁念东篱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圆。”
苏轼的词加赏析
1个回答2022-12-03 16:48
建议买一本苏轼诗词集慢慢品读,慢慢理会,年纪越大,越爱苏东坡。
东坡 苏轼 赏析
1个回答2022-09-06 19:09
1.简练的刻画出了一副雨后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铿然是象声词,使用起来形象的描述出了用拐杖著地的声音。同时,用铿然表示作者内心的坚定,即使环境恶劣,作者也不畏艰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