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7 13:1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1个回答2022-09-02 02:06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具体内容: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
  检验标准: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
  中庸之道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建设等方面,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的基础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9-02 06:19
中庸的基础是人的理性。中庸就是合理,就是在两个极端思想之中找到最优平衡。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
2个回答2022-10-09 19:25
因为性格的问题,还有孔子的本人也是十分的信奉中庸之道,所以他就提倡。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25 08:29
中庸之道主要讲的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之间最短的就一条直线,万事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联系。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11 17:06
因为老子这个人相对来说比较中庸一点,他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辩证的去看待,所以说就有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指的就是要懂得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然后得出一个比较中庸的答案。
孔子提倡什么
1个回答2022-11-23 14:50
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
2个回答2023-08-06 16:20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而三字经云:“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提出,“天”赋予万物“性”。“性”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理”。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赋予的使命,就是“道”。《中庸》指出道对于人来说是各有不同的。区别,调整各种不同的使命,使之成为大家都遵守的原则,被称为“修道”,即“教”。“

性”、“道”、“教”之论指出了人被“天”赋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这也是全篇的宗旨。强调“诚”的重要,诚即是《大学》中所述说的“诚意”。“诚”是人先天的本性,“明”是与“诚”相生的。由诚而达到明,再由明至于诚。

“不诚无物”,至诚的人才能充分的发挥本性与感化人群,进而成为人们的最高典范。朱熹特将中庸重新编订,分成三十三章,称为中庸章句,大致是论述下列三重点:

1、首言道出于天,而道的本体备于己而不可离,遵此道而修是为教。

2、次言存养省察之要,重在戒慎恐惧以慎独。

3、终言天地育养万物,圣神功化之极的至高境界-无声无臭。

《中庸》一文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论及《诗经》的篇章以解释其理念。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传统阐述中庸的字面意思是:“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宋明理学传统对于中庸的阐释有所错误。

他们认为先秦“中庸”一词所谓的“中”乃是指“心中内在”的修持功夫,而非是指“不偏不倚处于中间”的行持处事。这两方的思想差异可以参考下述外部链接的相关资料。

再参照《大学》:“此谓诚于中行于外。”二者其实兼而有之,“心中内在”的修持工夫若不失其正,其行止自然“不偏不倚处于中间”。

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8 15:39
中庸之道越来越偏离最初的凡是守规矩不侵犯他人或越权 可现代却演变成凡事变通却不管实际的老油条准则 实际是对原意的亵渎和侮辱

附有关辩题基本知识: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
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即能使动态整体系统达到最佳平衡的度。中庸:即对此度的应用。由于此度合道,故庸又指理。中庸之道:即施行此度的具体法则与规律。
孔子提倡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直、改过。并主张以(  )作为最高道德准则。
1个回答2024-01-19 19:57

B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的道德教育内容:以“礼”和“仁”为核心,“仁”的核心为“爱人”。其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礼”是最高的道德规范。题干中,孔子提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仁”。B项正确。

A项:孔子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仁和礼。仁指爱人之心,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具体指各种礼仪礼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孔子事君以忠,是忠于自己的职守,自己的职业是什么,尽忠守职,尽心尽职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事君以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信”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