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四篇抵什么术

鬼谷子·抵巇第四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4 03:52

《鬼谷子·抵巇第四》是一本古老的兵书,作者是鬼谷子。

鬼谷子七十二术是什么 关于鬼谷子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12 05:09
鬼谷子七十二术
鬼谷子,本名王诩,因为在鬼谷隐居所以自称鬼谷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他是纵横家的开山鼻祖,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门下有非常多的弟子,其中被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兵家庞涓、孙膑,纵横家的张仪、苏秦等。鬼谷子深谙兵法谋略,长于纵横之术,且有鬼谷子七十二术流传于世。

鬼谷子像
鬼谷子七十二术,类似于孙子兵法,都是兵家的一些谋略战术,如阴谋阳谋、扭转乾坤、各个击破、如闭如卦、盗尽天机……共七十二个。这七十二术真可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鬼谷子先生不仅自己十分善于修身养性,还十分善于教学生。不得不说,鬼谷子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任军校的校长,而这些学生的能力也没有给他们的老师丢脸,很多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鬼谷子的七十二术不仅可以用来行军打仗,就是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也是多有裨益的。不可不说鬼谷子先生当真为古代先贤,奇人圣手。
七十二术中,鬼谷子教导众弟子当形势对自己有所不利,我们不宜冲动冒进,应韬光养晦,攒足了自己的精神,才可以扭转乾坤。鬼谷子认为,要成为一个高明的人,要善于观察世间变化的万物,并从中发现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因时而治,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鬼谷子七十二术,读来发人深思,其中真义值得人细细捉摸。
鬼谷子传说
关于鬼谷子的生平以及事迹,都是后人依据史料推测揣摩出来的,到底是哪里,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我相信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不然如此精辟的纵横之术,捭阖之道又是谁将之总结出来的?无论鬼谷子是哪里人,他都是生于华夏,长在神州,他的谋略也会指导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鬼谷子雕塑
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与“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有比较不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而王诩自称自己为鬼谷子。他的另一个称号“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敬称,鬼谷子精通纵横之术,著有《鬼谷子》一书,捭阖之道,与纵横之术齐名。
史书鬼谷子本人记载内容比较少,现代人一般是跟据他的弟子活动的时期作出以下一些推理。公元前400年,鬼谷子出生,十几岁就离开母亲;公元前380年,鬼谷子20岁的时候,离开云梦山周游各国游说,建功立业;公元前361年,鬼谷子回到云梦山开始隐居并教书授课,孙、庞20岁拜鬼谷子,学习技艺;公元前355年,孙膑、庞涓学成;公元前353年,孙膑、庞涓于桂陵展开战争;公元前330年,张仪和苏秦拜鬼谷子学艺;公元前323年,张仪苏秦学成;公元前320年,鬼谷子逝世,享年八十岁;
根据以上推断,鬼谷子大概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20年之间活动,从公元前400年鬼谷子出生,寿命在八十岁左右。
鬼谷子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培养奇才伟人最多的人物。鬼谷子的徒弟在战国时期,屡屡登上历史的舞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鬼谷子原名
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与“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有比较不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

鬼谷子像
而王诩自称自己为鬼谷子。他的另一个称号“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敬称,鬼谷子精通纵横之术,著有《鬼谷子》一书,捭阖之道,与纵横之术齐名。
几千年来,鬼谷子无论是在兵家、道家还是在纵横家都拥有很高的威望,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奇人。他擅长修身养性,精通心理方面的知识,也知晓刚柔并济的道理,更将纵横捭阖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几乎拥有通天的智慧。他所编著的《鬼谷子》这本书,内容不仅仅涉及了大量的军事谋略,并且辅助很多的气象学、心理学,以及阵法的布置等等等等,所以被称为兵法。然而,是《鬼谷子》一书的主体内容还是在于游说诸侯的纵横术。纵横之术,主要在于知已知彼,在于合纵连横,在于抓住别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用怀疑,鬼谷先生的《鬼谷子》一书,直到现今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鬼谷子留下来的智慧,在如今的生活中仍然适用,甚至于在两国外交中也经常运用到他的一些智慧。所以说,后世人之所以推崇鬼谷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神秘,更多的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智慧。
鬼谷子抵巇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1-19 09:25
读作:guǐgǔzǐdǐxī。
抵巇是汉语词汇,犹钻营。巇,本意为缝隙,可引申为潜在的矛盾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抵巇,消除潜在的矛盾隔阂。
鬼谷子算命术
1个回答2024-02-27 02:25
我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一点点帮你完成精准翻译,但是比较费时间,我可以今天早上来帮你翻译,你可以选择联系我也可以无视
鬼谷子一书中讲了哪些谋术?
1个回答2024-02-21 15:03

《鬼谷子》灵活运用古老的阴阳学说,解释并驾驭战国时代激烈的社会矛盾,制订出一整套了解社会并干预社会的计谋权术,构建了纵横游说之术的系统理论。纵横游说之说培养了苏秦、张仪等杰出的游说之士,这些杰出的游说之士在舞台上演出了“合纵”、“连横”的一幕幕风云变幻的戏剧性场面。这部奇书非常看重谋略,但更看重人。有了奇谋并不等于成功,因为奇谋需要有人去实施。有的人会用谋,而有的人却不会用谋。会用谋者圆满成功,不会用谋者不免失败,甚至会丢掉生命。

鬼谷子读心术的口诀
1个回答2024-03-10 11:00

一、 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解释:一个人可以,还要看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骄纵奢侈的人。有一些业绩好的人,收到领导一点表扬就得意忘形,不知道谁是谁了。学会受宠不惊,懂得成熟稳重,这样的人一定有大作为。

二、 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解释:那些正在被遭受疏远,冷落的人,看他是否会做出背反的事。每个人都不可能顺风顺水,总是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遭遇人生低谷期时,不能做出背叛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发下自己自身的问题。

三、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解释:那些身份显赫的人,看他是否矜持不夸显。身份显赫的人,更加要学会低调,越站在高处,抬头看你的人就越多。一定要矜持,庄重。

四、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

解释: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看他是否不惧权贵。有一些人喜欢默默付出,这样不是不好,但要看他是不是胆小懦弱。要是没有骨气,一定是成功不了。

五、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

解释:年少的人,看他是否能做到恭敬好学并且能跟兄弟相处和睦。年少的人,应当学会谦虚好学,积极向上。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年少的人能做到这样的已经很少了。

六、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其私

解释:对已经壮年的人,看他是不是能清明廉洁,大公无私。壮年的人做事,要大公无私,清正廉明,办一件事一定要认真办好,负责到底。同时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看得比集体利益还中,一定要以集体为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贪图一点钱财而坏了大事。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深谋远虑,这样才能做出一番成绩。

鬼谷之术,,捭阖之术
1个回答2022-12-24 04:22
你说的只是某一方面的道理,
我觉得要掌握鬼谷之术,自己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比如气象学,心理学,辩证法,天文知识,地理知识,自然常识,科学常识,生活常识。还要深入研究文言文,首先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字面含义,它的引申含义,才能读懂理解鬼谷之术。要学会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要知道对方下一步会怎么行动,这就是读心术。
鬼谷子都有哪些有用的识人术?
1个回答2023-04-20 18:06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而是应该去观察,在细微之处看人品,还可以与他们交流,在交流之中发现他们的特点,也可以故意激怒一个人,看他的反应。
《鬼谷子》七十二术口诀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9 22:21

鬼谷子七十二术是:欲成大事者,要善于隐藏自己。

鬼谷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兵家、纵横家的创始人,后世尊称他为谋圣。鬼谷子的学生涉及经世之学、处世之道,对我们十分具有指导价值。

根据他的著作整理出鬼谷子七十二术,由于篇幅原因,分为十二期讲解。希望大家细细研读,学习圣人智慧。本文为第一篇, 讲解第一计至第六计。

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出自《鬼谷子·谋篇》,本意是: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这里引申为:只想自己,不顾他人,过分自恋,到处推销自己,造成他人的厌烦。

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比较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

鬼谷子七十二术,类似于孙子兵法,都是兵家的一些谋略战术,如阴谋阳谋、扭转乾坤、各个击破、如闭如卦、盗尽天机等,共七十二个。这七十二术真可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鬼谷子》:抵巇之术-查缺补漏与防患未然
1个回答2023-12-05 16:48
1.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

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译文: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自然属性,万事也都有自己的分合规律。

但对这些属性和规律,有的近在眼前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

近在眼前难以看透,是因为没有掌握其自身独具的特征;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是因为对其历史和现状都做了深入研究,能够反观往昔以比证未来。

例子:

为什么种田的人对于二十四节气那么熟悉,而对于我这种没种过田的人却印象不深,记不全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时间呢?

是因为口口相传以及不断在实践中巩固的原因;

小时候就经常听奶奶说什么节气会刮什么风,适合晒腊肉了;

怎么判断的?是上一代人交给下一代人一些简单容易记忆的口诀,还有结合自身的经验一起传了下来;

俗话说看天吃饭,他们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歌诀就会如鱼得水,运用的炉火纯青,在不断回顾中将历史悠久的知识记得越来越熟。

2.原文: 巇者,罅也。

罅者,涧也。

涧者,成大隙也。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

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译文: 微隙不管,就会发展成小缝;小缝不治,就会发展成中缝;中缝不堵,就会发展成大裂缝。

微缝刚刚出现时,会有征兆可寻,可以治理、堵塞它,可以慢慢击退它,可以使之平息,可以让其逐渐泯灭,甚至可以去旧用新、趁机用适当的途径取而代之。

这就是抵巇之术的基本原理。

由此,在事物产生危机的征兆刚刚出现时,只有圣智之士才能敏锐地觉察到它,凭着自己的力量,追寻它变化的踪迹并暗中思量琢磨,通盘筹划,以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

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如此,开始时都起于秋毫之末般微小的原因,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也会动摇如泰山般大而坚固的物体。

例子: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感悟:

从这个故事里就能看见一个小问题变成无法解决难题的过程,导致最后回天乏术;

扁鹊在刚开始时,就提醒过蔡桓公他身上有一些小问题,那时候疾病只是最表浅最容易治疗的时候,到了后面越来越严重,于是不重视的问题变成了重于泰山般严重的问题,病入膏肓。

首先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在没生病的时候学会养生,其次是尽快开始处理目前阶段的问题,不等着病情恶化再来惋惜;

忽然想起另一个故事:

一个人与另一人同台竞争,而另一人很受上司重视,于是这个人就想到了挑拨离间的办法,使上司开始对那个人心有怀疑,导致后来完全不在信任他。

如果在刚开始就阻止误解的扩大,心理的裂缝就不会越来越宽,随着疑心越来越重,没做错事情的人在那人看来也是有问题的了。

总结

抵巇之术是一种谋略,利用谈话时对方的漏洞攻其不备,可以与《反应篇》的语言规则一起运用,在反复探查话语的实情后,选择主动出击或等待最佳时机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