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赠刘景文的赠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01 21:46
赠就是送,给予的意思,“贝”指财物,“曾”意为“重复使用的”、“二手的”。“贝”与“曾”联合起来表示“把自己用过的但仍然保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财物无偿送与他人”。
闻蝉的真实身份是
1个回答2024-02-08 21:54
《闻蝉》是一首诗。《闻蝉》是明代杨基的诗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常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感到矛盾和痛苦,总想寻找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当这种矛盾无法解决时,归隐山林便是他们的出路,这首诗就是诗人归家隐居时所作。全诗一气呵成,以艰难拮据的生活状况托衬自己不愿与世苟合的高尚情怀,相得益彰。
刘海戏金蝉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3-01 21:32

刘海蟾是我国古代道教人物。

由于明代皇帝崇信佛道二教,所以明代以来的绘画、雕塑中经常出现刘海蟾的形象。据传,刘海蟾,广陵人,曾做过燕王刘守光的丞相,后从钟离权、吕洞宾学道成仙,被道教尊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宋代柳永《巫山一段云》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的诗句。民间视刘海蟾为福神、财神,并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

三国演义里刘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2-09-27 18:42
没有这个人,有个刘禅
赠刘景文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18:54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赠:有赠予,送给之意。
刘景文应该是个人名。
所以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所作的!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赠刘景文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2-26 11:58

全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诗歌赏析

由于苏轼曾以诗得罪,而当时文网依然存在,他只好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用诗歌抒发一些个人感慨。诗的前二句写初冬时节的两种景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先写荷花凋残,荷叶已尽。再写菊花零落,而枝干挺拨, “傲霜”两字揭示了菊花枝干耐寒的本性,也流露出诗人的赞赏之情。

两种景物互相映衬、对照: 一是既已凋谢, 则荡然无存; 一是虽已衰残, 而风骨仍在。诗人的褒贬之意是显而易见的。这两句妙在写景中有寄托, 借花写人, 写出两种不同的人格。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但从不消极悲观。此时虽不是身处逆境, 却也不很得意。这里是否以 “傲霜”的菊枝自喻,表现出一种倔强的性格?看来是值得我们玩味的。第二句是古典诗歌中有名的警句, 经常被人引用, 并不是偶然的。

赠刘景文的诗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8 19:04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出处】《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扩展资料

1、《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2、《赠刘景文》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赠刘景文的诗意是什么?!急!
1个回答2024-02-20 16:43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突闻蝉鸣。。。
2个回答2023-10-24 18:20
是说现在我出名了,意气风发,天下闻名庆码。
但人们只看到我成名时候的风光,谁又知道我的为之努力而付出的心誉李哪血与一路的辛酸呢?
就是 盛放的鲜花,人们只看到他绽放枝头的娇美,却忘了扰腔她在泥地里生长的辛苦。
苏轼为什么写赠刘景文?苏轼写赠刘景文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1:49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是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