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儿歌蚕儿反思

中班教案蚕宝宝的一生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1-19 02:29

中班教案蚕宝宝的一生教学反思:现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见过养蚕,对蚕非常生疏,所以得利用有关活动让孩子对蚕了解的多一点,透彻一点。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2-09 01:06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地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观察蚕蛹变化的过程时,注意对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对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态做出猜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随后,我对画蚕蛹的方法做了适当的指导。在三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作以适当拓展。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过程中,很多同学不敢去看蚕蛹,心理上会觉得不适应,这时候需要老师多引导引导,让学生克服对蚕蛹的恐惧。
中班蚕的由来教案?
1个回答2024-02-15 23:26

活动背景:在“春天里”;的主题课程中,孩子们探索了蚕宝宝的一生,并参与了蚕宝宝的养殖全过程。并表现出对此活动的浓厚兴趣。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与蚕丝的各种用途,培养幼儿做一个有爱心、细心的好孩子。

  2。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绘画出来。

  材料准备:

  1。在养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各个过程的照片。

  2。蚕茧若干

  3。人手一份记号笔、蜡笔、白纸

  4。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活动设计:

  一、出示蚕茧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咦!这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这呀,我们的蚕宝宝去哪了呀?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养蚕过程中,蚕个阶段的形态与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阶段的照片)

  卵一一幼虫一一蛹一一成虫(蛾)

  三、讨论、经验分享、教师补充一一蚕的用处。(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四、游戏:我是可爱的蚕宝宝。

  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蚕各生长过程中的形态。

  五、活动延伸:绘画活动一一蚕宝宝的一生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中班蚕宝宝吃桑叶教案和反思?
1个回答2024-01-09 23:06

蚕宝宝吃桑叶教案:课题导入指导幼儿观察我们带来的小客人,它是谁,让幼儿上来看看,摸摸后教师讲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知道它喜欢吃桑叶,让孩子体验喂蚕宝宝吃桑叶!最后活动总结!画画蚕宝宝吃桑叶!反思我们的孩子没有见过蚕宝宝,都认为是虫子,看到还想去捏死它,这方面我们要利用养殖角来让孩子参与养殖,还能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

三下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2-27 11:07
    本周的两节科学课围绕《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这一开篇课展开。第一课时主要带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养蚕宝宝,观察蚕卵和一龄蚕;第二课时是带领学生从吃和住两方面去了解饲养蚕宝宝的知识。

    在第一课时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养蚕,我选择了李子柒养蚕的视频来播放,学生观看以后对这个过程特别感兴趣。由于买的蚕宝宝套装里面包括蚕卵和一龄蚕,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这里是直接指出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来观察,也可以说一说观察到的其他方面。主要是想避免学生过于兴奋忘了任务,忽略了观察重点。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并完成体长、画图记录和文字描述,再通过课堂交流来总结观察对象的特征,结合材料阅读了解两个阶段蚕宝宝的生长需要。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带领学生学习怎样才能把蚕宝宝养的更加健康。通过配套卡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原来蚕宝宝不是只能吃桑叶,还可以吃其他叶子。但综合其他资料,更加建议学生只喂桑叶。接着向学生介绍了蚕的眠状态和蚕沙等知识,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如何为蚕宝宝换桑叶。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复习如何饲养蚕宝宝,下一周将对通过蚕宝宝饲养测试的同学发放蚕宝宝。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3-01 22:32
本周开始让学生学习渣岁与蚕有关的知识。假期的很多蚁蚕都孵弊大出来了,本来计划开学给孩子们的蚕宝宝,很可惜很多都死亡了,给孩子们看了敷出来的蚕的壳,并且让他们把蚕盒上面都扎上洞。很多学生把之前假期中的植物打印了,照片写了观察记录,并且把科学图片给这些记录好的同学奖励,希望孩子们回去坚持观察植物做好纪录。让他们每个人准备一个放大镜。

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图片很感兴趣,他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学过的相应图片,让这如卜睁些不怎么利用的起来的科学图片作为奖励,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1个回答2024-01-20 21:21
活动目标
  1、利用布袋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蚕宝宝长大了”,了解蚕——蛾的演变过程,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布袋若干、自制桑叶若干 、铃鼓一个、录音机、磁带。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结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
  2、介绍活动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
  2、在教师是指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单人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2)两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3、对幼儿的表现做积极的评价。
  4、师幼共同回忆蚕的生长过程,稍做休息。
  三、游戏《蚕宝宝长大了》
  1、蚕吃桑叶——利用桑叶的不同位置,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吃较远的桑叶。
  2、蚕吐丝——幼儿慢慢将身体收缩,钻入布袋中,可反复多次。
  3、蚕结茧——幼儿将身体完全钻入布袋中,缩成一团,练习团身滚动。
  4、蚕变飞蛾——幼儿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动随音乐做“蚕蛾飞”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将布袋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进一步探索练习。
《蚕长大了》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3-12-11 11:22
        本节课原本打算是让学生带自己养的四龄蚕到学校进行观察,研究蚕的幼虫的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发蚕的时间比较晚,上这节课时学生的蚕才孵化不久,所以对于4龄蚕的一些特征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和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

        先让学生交流分享蚕刚孵出来的样子,他们会说它是黑黑的,很小,身上有一些细毛,但是对于身体的更细致的观察就没有了,后来我问同学们原因,部分同学说是因为没有放大镜,而且蚕太小了不好观察,所以在这里给学生补充了一点点他们没有注意到的,然后让他们回家对照观察一下。第二部分学生说蚕在蚕房的运行时会说有时候在爬,有时候头会上下左右的摆动,有时候不动,吃桑叶越来越多,刚开始粪便很小也很少,是黑色的,后面随着蚕长大就会越来越多。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自己可以一边养一边对照蚕这阶段以及下阶段可能的变化,但是部分学生容易忽略一些细节,例如蚕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那到底有多少节呢?它爬行时用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呢?从蚁蚕到一龄蚕经历了多长时间呢?蚕的哪些行为表明它可能要吐司结茧了等等。有的学生只是知道蚕长大了,但是对于蚕的这些细节变化看到了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所以课堂上还要给同学们强调不要忘记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1个回答2023-11-27 05:35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蚕的一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

  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

  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饲养蚕的活动,了解蚕生长的主要阶段。

  2.观察感知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通过实验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体验生命的珍贵和多样性,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了解有关蚕生活习性及饲养蚕的资料,在活动区展示,幼儿交流讨论,获取初步的养蚕经验。

  2.蚕卵、棉花、纸盒、放大镜。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观察蚕卵。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人一组进行活动。幼儿用放大镜或直接观察蚕卵,说说自己的发现,在记录本上画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蚕卵是椭圆形,中间凹下去,呈黑、土黄、灰等颜色。)

  2.孵化蚕宝宝。

  讨论:怎样让幼蚕从卵中孵化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用什么办法能让蚕宝宝快点孵出来?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在小组中与同伴交流讨论。

  (①用棉花或布包住蚕卵;②把蚕卵放在瓶子、纸盒里;③把蚕卵放在阳台上等。)

  3.孵出蚕宝宝。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设想的办法孵化蚕卵。

  (2)提醒幼儿坚持画观察日记。

  (3)蚁蚕孵出后,指导幼儿观察蚁蚕的外形特征,并在活动区设置集体观察日记。

  (4)组织幼儿讨论蚕卵孵化成蚁蚕的方法和条件。

  (用棉花包裹的方法最好,蚕卵孵出蚁蚕需要合适的温度。)

  4.饲养蚕宝宝。

  (1)指导幼儿每天按时喂养(或更换新鲜桑叶)。

  (2)引导幼儿实验用什么样的桑叶(如整片桑叶还是切碎的桑叶,桑叶上能否带水等)喂蚕,实验蚕还吃什么叶子。

  (3)观察蚕四次蜕皮的情况和蚕宝宝的变化。

  5.蚕宝宝结茧了。

  (1)观察蚕吐丝结茧。

  (2)蚕在茧里慢慢变成蛹。

  (3)观察蚕蛾从茧里爬出来的过程,以及蚕蛾产卵的情况。

  6.完成蚕宝宝一生的变化记录。

  活动建议

  1.由于养蚕的过程较长,教师要引导幼儿坚持观察和记录。

  2.如果找不到桑叶,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

  3.组织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养蚕,如在自然角集体养、个人养或带回家里饲养。

  4.蚕的生长过程参考时间:

  (由于各地温度不同,时间仅供参考。)

  4月8日~15日,开始孵化蚕。(可以将蚕卵放入饲养箱中,保持恒温25℃。)

  第8~10天,蚕卵见点(蚕卵上出现黑色斑点)。

  第10~12天,陆续孵出蚁蚕。

  第14~16天,蚕一眠。

  第16~18天,蚕二眠。

  第20~22天,蚕三眠。

  第25~27天,蚕四眠。

  第33~35天,蚕开始吐丝。

  第36~38天,结成蚕茧。

中班语言游戏正反话的反思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4-27 23:51
  目的:

1、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灵敏。
  准备:1、一张人脸的画(五官要具体的)2、幼儿对五官的认识,可以说出名称以及指出正确的位子。
  游戏规则:老师说眼睛,幼儿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脸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注意:1、先选能力比较强的,而且控制一下时间,三四轮后可以换人,争取让更多的幼儿参与)2、在课前,可以利用示范画向幼儿再介绍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帮助幼儿巩固。
  3、如果是两个幼儿互相玩的话,可以让他们边玩边说,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 乙:我指我的眉毛)让他们可以实物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