鴳拼音儿歌大全

《鲲鹏与斥鴳》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3-01 22:01

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原文: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此文出自战国中期·庄子《逍遥游》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庄子思想洋溢充盈的文学特质是浪漫多姿的楚文化的映照,理想人格的神异性能则是楚地巫风祠祀盛行、神话鬼说丰富的烙印。三与庄子的人生哲学本身有关。庄子人生哲学所追求的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精神自由,是一种情态自由,一种理想性质的心境,它本身因为缺乏具体的、用来作界定的理论概念,而难以得到更明确的表述和更深入的揭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超凡脱俗的神话形象来表达“道”的思想观念,描绘“逍遥”的精神境界。

鲲鹏与斥鴳原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2-29 06:02

《鲲鹏与斥鴳》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鲲鹏与斥鴳》原文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鲲鹏与斥鴳》翻译

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鲲鹏斥鴳(请快!)
1个回答2023-11-30 22:53
语出《逍遥游》
人们借用这个故事,常常用鲲鹏比喻勇敢,怀有远大志向的伟大人物,用燕雀比喻渺小卑怯,苟且偷安的小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鲲鹏斥鴳(请快!!)
1个回答2024-01-09 20:32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



也?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间,此亦飞之至。而彼且奚适也!”



1999年11月16日星期二



自译:穷发(沙漠)的北边有叫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长,它的



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象垂到天边的云。舞动翅膀飞翔



就象羊角似的旋转垂直上飞就有九万里,在云(和大气)层之上,背靠着青天,然后准备南飞,要到南冥(南海)



去。斥鴳笑它说:“你将到哪里休息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一仞为八尺)就下来,飞翔在蓬草、篙草之间,



这才是飞翔的极至。而它将怎么适应环境啊!”



感:理想也许伟大、完美但它必须符合现实需要。其载体连生存的条件都不具备,如何去实现呢。正象斥鴳



所说的哪样:“彼且奚适也!”正所谓:适者生存。多么宏大、美妙、尽善尽美的理想或理论,必须为大众所接受,



否则毫无生命力。



道教最基础的理论就是:自然。人和所有一切都必须顺其自然。文中庄子两次借斥鴳之口说:“彼且奚适也?”



“彼且奚适也!”难道不是一再强调,一切必须顺乎自然吗!后人为什么要把所谓的大、高加以强调,比喻其为伟



大的抱负。而把渺小的斥鴳看成是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小人呢。实在有悖道教的原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其实用典有左。

【说明】庄子这则寓言是说明,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大鹏和小雀,虽然一个能搏击长空,展翅高飞九万里,一个栖身沼泽,往来于蓬蒿之间,但在庄子看来,都是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各得其所,无所谓大小、贵贱之分。后来人们借用这个故事,常常用鲲鹏比喻勇敢,怀有远大志向的伟大人物,用燕雀比喻渺小卑怯,苟且偷安的小人。
《鲲鹏与斥鴳》蕴含的哲理
1个回答2024-02-04 18:37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一个人要胸怀大志。
鲲鹏与斥鴳原文翻译
1个回答2023-11-20 13:01

《鲲鹏与斥鴳》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鲲鹏与斥鴳》原文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鲲鹏与斥鴳》翻译

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鲲鹏与斥鴳 中鹏的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1-14 20:06
《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入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万里,名曰鹏.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
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但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溟.据史籍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子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
鲲鹏与斥鴳 中鹏的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3-11-29 15:06
《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入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万里,名曰鹏。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
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但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溟。据史籍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子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
鲲鹏斥鴳(请快!)鲲鹏斥鴳蕴含的哲理是什么?与这个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1 00:02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
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间,此亦飞之至.而彼且奚适也!”
1999年11月16日星期二
自译:穷发(沙漠)的北边有叫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长,它的
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象垂到天边的云.舞动翅膀飞翔
就象羊角似的旋转垂直上飞就有九万里,在云(和大气)层之上,背靠着青天,然后准备南飞,要到南冥(南海)
去.斥鴳笑它说:“你将到哪里休息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一仞为八尺)就下来,飞翔在蓬草、篙草之间,
这才是飞翔的极至.而它将怎么适应环境啊!”
感:理想也许伟大、完美但它必须符合现实需要.其载体连生存的条件都不具备,如何去实现呢.正象斥鴳
所说的哪样:“彼且奚适也!”正所谓:适者生存.多么宏大、美妙、尽善尽美的理想或理论,必须为大众所接受,
否则毫无生命力.
道教最基础的理论就是:自然.人和所有一切都必须顺其自然.文中庄子两次借斥鴳之口说:“彼且奚适也?”
“彼且奚适也!”难道不是一再强调,一切必须顺乎自然吗!后人为什么要把所谓的大、高加以强调,比喻其为伟
大的抱负.而把渺小的斥鴳看成是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小人呢.实在有悖道教的原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其实用典有左.
【说明】庄子这则寓言是说明,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大鹏和小雀,虽然一个能搏击长空,展翅高飞九万里,一个栖身沼泽,往来于蓬蒿之间,但在庄子看来,都是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各得其所,无所谓大小、贵贱之分.后来人们借用这个故事,常常用鲲鹏比喻勇敢,怀有远大志向的伟大人物,用燕雀比喻渺小卑怯,苟且偷安的小人.
《逍遥游》作者用斥鴳的寓言说明什么事理
1个回答2023-11-19 11:57
鲲是庄子想象的一种大鱼,当它化而为鸟,就叫做鹏。鹏的翅若垂天之云,一飞冲天,而斥鴳只能飞几丈高,盘旋在蓬蒿之间。在鲲鹏看来,斥鴳是很可怜的。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