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儿歌手指游戏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
1个回答2024-01-29 19:51
1 总结一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一是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有关端午节的新、老照片及相关声像资料,了解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并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增强幼儿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二是通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民间传说,搜集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在班内分组交流学习,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崇敬、爱戴。三是倡导热心家长给与幼儿包粽子的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食堂帮忙煮好。让幼儿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四是制作并相互赠送端午节贺卡,鼓励幼儿动脑的同时也多动手,并互相传达节日的问候。五是结合“六一”庆祝活动,各年级组组织幼儿举行“绘美丽祖国”绘画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2 总结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013年6月9日,君融天湖幼儿园开展了端午主题活动之快乐包粽子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亲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则自由参观,有的小朋友还积极参与进来呢,大家都体验到了包粽子的快乐。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幼儿园里的老师们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们认识了棕叶、糯米、黑芝麻馅料、火腿肠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包裹粽子。

代老师先给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认真地倾听着。演示完毕后,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只看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几分钟后,在孩子们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桌上,虽然不成样子,但蕴含着孩子们甜甜的心血。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3 总结三

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为了能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共度端午,扬民族正气”的主题活动,在大力宣传端午传统习俗和卫生常识中我们的幼儿过了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本次活动通过家园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环境布置

主题墙:挂满粽叶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二、教学活动

由于托班年龄较小的特点,我们通过故事、图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爱国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风俗的来历。

三、家园互动

在活动期间家长都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如带来了粽叶、蛋袋子、彩蛋、艾叶等等。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开展这次活动主要目的可以让幼儿从小了解国家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意识,培养我们的幼儿过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

12

端午节对幼儿园的活动有哪些意义
1个回答2024-05-24 09:11

首先通过挂香包活动,让幼儿在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端午的习俗。同时通过挂香包,驱邪恶,保平安。

通过幼儿赛龙舟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活动,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怀。

通过运粽子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习俗,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歌曲mp3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14:26
歌名中带端午的歌:有关端午节、端午日、端午竟舟~ 歌词中带端午的歌:晚风花香、一年之计、珠玑路晨光、师兄 有关端午的歌曲 云海苍茫 凤凰飞翔 九天任来往 清凉酒浆 洁白衣裳 兰花为你香 长长的想 远远的望 岁月在流淌 深深的情 沉沉的爱 永在我心上 秋风落叶 白露横江 星辰在闪亮 亲亲家园 遥遥故乡 千里多迷茫 长长的想 远远的望 岁月在流淌 深深的情 沉沉的爱 永在我心上 歌词:《又到端午节》 作者:苏一一 又到一年一度端午节, 满大街、都是飘香的粽叶, 好想尝尝久违的风味, 又怕从此打开思乡的情结。 一层一层的翠绿粽叶, 裹着爹娘的辛劳与欢悦, 吃一口粽子,道一声感谢, 似海恩情啊,在心头奔泻。 又到五月初五端午节, 满大街、洋溢节庆的浓烈, 家家户户挂起了艾草, 还有远嫁归来风韵的阿姐。 一片一片的芳香艾叶, 熏染老屋的白天和黑夜, 编一只香囊,绣一只蝴蝶, 万千情丝啊,绵延了岁月。
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
1个回答2023-11-13 00:39

幼儿园端午节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1、制作粽子:

幼儿可以亲手制作粽子,了解粽子的由来和制作方法。可以使用彩色纸、毛线等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出自己的粽子,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端午游戏:

可以设置各种传统的端午游戏,比如踩高跷、赛龙舟、打毽子等,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游戏和文化,同时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听故事、看动画片:

可以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故事,或者播放有关端午节的动画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舞龙舞狮:

可以邀请专业的舞龙舞狮团队来幼儿园表演,让幼儿近距离观看、感受和了解龙狮舞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端午节的历史意义:

1、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辞章华美的楚辞闻名于世。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活动。

2、驱邪避疫:

端午节也具有驱邪避疫的历史意义。传统上,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采集艾草,并用艾草制作艾叶蒸饼,然后在门口贴上艾叶,以驱除邪气和瘟疫,保佑家庭的平安健康。

3、龙舟竞渡的传统:

端午节还有龙舟竞渡的传统,这也是它的历史意义之一。据传,人们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就在江河中划龙舟,以驱散江中的鱼虾,以免伤害屈原的遗体。后来,这一活动演变成了龙舟竞渡,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端午幼儿园舞龙主持词?
1个回答2024-01-24 01:21

小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今天是端午节,你们一定要快乐的度过 老师也为你们骄傲

端午节由来幼儿版
1个回答2023-12-07 06:54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相传,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了救国而投江自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赛,并在粽子里放上艾叶和糯米,以纪念屈原。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据说,当屈原投江自尽后,当地的渔民们担心鱼儿吃掉他的身体,于是就把粽子扔进江里,以保住他的身体。后来,人们也开始用粽子来纪念屈原,并且认为吃粽子可以避邪驱瘟,保平安。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你们听说过龙舟竞赛吗?这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很多地方都会举行。龙舟是一种长长的船,可以容纳很多人。在比赛中,人们要用力划桨,让龙舟快速地前进。最终,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了。看着龙舟在水面上飞速前进,感觉真的很刺激呢!
除了龙舟竞赛,端午节还有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小朋友们,端午节即将到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和父母一起包粽子、看龙舟比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5:19
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后来楚国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伍子胥尸体投河。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31 00:01

导读:时至端午,大家对端午的认识也就多了起来,从节日时间到节日习俗,从节日饮食到节日故事,如今更是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意义。那么,你知道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我带来的内容吧。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别称端杨节,午日节,五月节,郑杨节等,使中国法定的节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等文学作品传世。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5月5日。5月初五。端午节最初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挂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为了避邪。等传统习惯,由于寄语广大名字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至今流传在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优秀活动。后来有赛龙舟等得到新的发展,成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早在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广泛深入人心。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

1、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2、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1个回答2024-01-23 06:11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没到端午时节我们都会放假,通常假期是三天的时间,但是法定的放假时间是一天。在过节放假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吃粽子,划龙舟、驱除五毒。闲暇之余,下面我们就听听端午节传说故事,这些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让你认识更丰富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纤锋,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伤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传说故事二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三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端午习俗

其实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大都与季节、农时和农作需要等因素有关。一旦被认同为全民性节日,又必定附着了许多习俗作为基本构成内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不同会加入许多因地而生的习俗,虽然不变的一直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但是正是有这些新的习俗使传统的节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估计是现在人们喜欢端午节的重要原因。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区名字不同,样式也毁绝晌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时间千百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都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不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关于粽子的记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赛龙舟

龙舟通俗的说就是把船装扮成龙的模样,然后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的水上体育项目。至于龙舟的起源其实很可能不是源于纪念屈原,因为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宏者的节目,慢慢的时间给赛龙舟付予了不同的寓意。如今龙舟比赛逐渐被大众所接受,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2010年成为了广州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3、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古人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特别是会在额头上画个王,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端午节要表演什么 端午节要表演哪些节目
1个回答2024-02-05 07:58
1、表演当然有划龙舟、包粽子、吃粽子。

2、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3、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4、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