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歌唱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
1个回答2024-01-31 05:03

幼儿教师必须要以心灵去疼爱孩子,从衣食起居和用耐心去照顾每一位孩子。

浅谈幼儿教师怎样做好家长工作
1个回答2024-02-23 03:15
通过这次学习,深深地感到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最感兴趣,永远都不耐烦的话题也是孩子,所以我们与孩子交流,必须从教育方面着手。要留意每个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各方面的表桐碧现,当家长接送孩子时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也应向家长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家有哪些习惯、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和期望家长对教师有什么意见等等,都可以作为话题。另外,与家长交流时说话要委婉、客气,要尊重家长,要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当谈到孩子的优点或缺点时,一定要客观,就事论事,特别是有缺点的孩子,不要责备家长不会教育孩子,总之,说话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换位思考,适时调整。 三、冷静克制,刚柔相济。 其次,教师还应做到: 1、老师要尊重家长。 2、肯定孩子的优点,赏识每个孩桥轮陆子。 3、老师要与每个家长交朋友。 4、老师要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 5、老师也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我想,只要你做到了以上几点,家长的工作就会好做一点,家长工作也需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家园共育,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有利于融洽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是孩子在园里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放心,有利于家园工作的进一步敏顷开展。所以,教师做好家长工作是不可忽视的。
浅谈幼儿教师怎样做好家长工作
1个回答2024-03-01 21:33
通过这次学习,深深地感到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最感兴趣,永远都不耐烦的话题也是孩子,所以我们与孩子交流,必须从教育方面着手。要留意每个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各方面的表现,当家长接送孩子时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也应向家长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家有哪些习惯、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和期望家长对教师有什么意见等等,都可以作为话题。另外,与家长交流时说话要委婉、客气,要尊重家长,要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当谈到孩子的优点或缺点时,一定要客观,就事论事,特别是有缺点的孩子,不要责备家长不会教育孩子,总之,说话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换位思考,适时调整。

三、冷静克制,刚柔相济。 其次,教师还应做到:

1、老师要尊重家长。

2、肯定孩子的优点,赏识每个孩子。

3、老师要与每个家长交朋友。

4、老师要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

5、老师也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我想,只要你做到了以上几点,家长的工作就会好做一点,家长工作也需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家园共育,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有利于融洽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是孩子在园里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放心,有利于家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以,教师做好家长工作是不可忽视的。
浅谈如何教幼儿做泥工
1个回答2024-01-27 04:30
首先目前高校大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都要参加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看您的职业规划,因此会后期要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公告和职位表中都会要求需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因此建议您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后期的工作求职中会有需要
请问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1个回答2024-02-18 23:15
  个行人,几朵花),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
请问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1个回答2024-02-11 23:46
个行人,几朵花),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个回答2024-03-04 00:34
文昌市抱罗新时代幼儿园 刘玉霞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个心理结构的发展都是有决定意义。因此,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与义务之一。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在日常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利用日常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语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语言要教育幼儿能主动、热情、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根据这一点,我的语言教育就从谈话开始,从日常生活入手。(1)从引导幼儿自我介绍来了解幼儿语言能力。在活动中,我让小朋友自我介绍,例:邢缤说:我家住在抱罗罗峰中学,我爸爸妈妈是一名教师。苏文泽说:我妈妈也是一名教师,爸爸是一名工人,我家种了许多杨桃树,到了夏天,树上结满了金黄黄的杨桃,真好吃啊!等等。语言表达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要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2)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改错》,教师一开始就运用语言巧妙出错:今天吃早饭的时候,我看见小红把面包喝完了,把牛奶吃完了,真是个好孩子!当错话引发了解幼儿注意或发笑,教师立即提问:你们为什么笑?我什么地方说错了?应该怎样改?以引起幼儿改错的兴趣。(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礼貌用语教学,教师要指导幼儿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例: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入园时说:老师好!离园时说:再见!或者拜拜!等。这些都会让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的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捷径可言,完全依靠老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儿歌《过桥》里有几个动词:小兔子过桥,蹦蹦跳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在读儿歌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后,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跳、摇、走、抱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跳、摇、走、抱进行消化。又如在《数蛤蟆》的儿歌中,学习: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等等。这里有几个量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几个量词去讲述:一只一张两只四条等等。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 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边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老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老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头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提到提高了。 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例如《小猫钓鱼》《三只蝴蝶》《绿色的世界》《小红花找朋友》《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另外,还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让幼儿把话说得更加边贯、流畅。如仿编诗歌《绿色的世界》、《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绿色的孩子。如,有些幼儿编到:树儿,绿色的扫帚,把天空,扫得湛蓝湛蓝。树儿,绿色的掸子,把云朵,掸得洁白洁白。树儿,绿色的抹布,把星星,擦得闪亮闪亮。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语言发展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作为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引导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得到发展。
浅谈如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1个回答2024-04-14 03:14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专心”。小孩子在听广播、看电视卡通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备条件之一,能够使孩子上学后学习专心。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应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风暴雨,而是从小事把握。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饮食,吃饭碗里不留饭;玩具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选择那些对孩子的成长、品质的形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小事”。
孩子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应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培养孩棚渣伍子的兴趣。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张西望,目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专心致志。
在幼儿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干扰,或碰到不感兴趣的内容,仅靠注意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心理实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同时,要创造安静的家庭学习气氛,要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首先要自己安静,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电视、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家长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以模范行为让孩子效仿。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过度关心地唠叨,问这问那,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据调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许多父母头痛的问题,要矫正此毛病,可从孩子的健康情况、个性及家庭环境入手。
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两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
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放错。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必须由医生检查和治疗。
此外,心理上的安链或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梁袭
例如,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长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们借着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大人的责备。
此外,家中的气氛亦必须稳定,避免经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而无从培养仔细、有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件的习惯。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但发现孩子有专心的
浅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1个回答2024-01-21 04:54
一提供支持
在我们的小舞台,有着各种各样的服装、道具、布景,提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幼儿更好的游戏活动,但是,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动手,更为重要。例如,班级里有一个“百宝箱”,幼儿平时收集的废旧材料都在这个百宝箱里,幼儿在确毁悔燃定表演内容后,可以自行商讨,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的不是丰富的、精致的各种各样现成的道具,而是各种各样能够供幼儿自主选择制作道具的低结构材料。
二收集资源
表演游戏的作品的哪里来,我们不能单单局限于教学活动中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幼儿收集各种作品。例如阅读课堂的绘本故事,幼儿在图书角自己看到的故事,甚至是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电影,都可以成为表演游前迟戏的剧本,也可以是家长推荐的内容。将收集的资源汇总到一起,定期进行商讨,选取可行的内容,进行表演游戏。
三观察记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情、语言、动作、故事情节等,记录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与反思,给予支持与回应,为有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组织讨论。
教师对于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后,同样要将问题反馈给幼儿。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提升的方面,应和幼儿一起商讨,想纤虚出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一次次不断地讨论、实践、反馈,再讨论、再实践、再反馈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浅谈幼儿交往的作用
1个回答2024-02-17 08:18
好的人际关系是以后生活的法宝之一,而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要从小开始培养,家长应该了解儿童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是儿童早教知识介绍,快来看看吧!

  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3、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然而今天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们宠着爱着,呵护着,要啥给啥,惟恐待慢着他。他们从出生那时起就生活在一个“独立王国”似的单元内,是这个“王国”里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良的习性——不合群。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