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二:原文朗读(上)

2021-09-13 16:42:04栖霞阁国学19:28 7580
声音简介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为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者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故昔者尧问于舜曰:“吾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齐物论的理论是什么

齐物论的理论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而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的结构齐物论的结构是什么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拼音是:qíwùlùn。注音是:ㄑ一_ㄨ_ㄌㄨㄣ_。 齐物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酒名。 二、引证解释 ⒈酒名。引宋唐庚《泸人何邦直吾呼与饮为此诗》:“满饮一杯齐物论,白衣苍狗任浮云!”自注:“余在惠州作酒二种,其和者名‘养生主’,其稍劲者名‘齐物论’。” 三、国语词典 庄子篇名。内容叙述万物自适判准难定,终而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 四、网络解释 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齐物论的诗词 《齐物论》《临江仙·病里渐通齐物论》《次韵德久·熟窥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诗句 石磴坐谈齐物论满引一杯齐物论处世久师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成语 岑楼齐末双管齐下论千论万 关于齐物论的词语 齐轨连辔齐心一力白首齐眉岑楼齐末金鼓齐鸣比翼齐飞双管齐下齐头并进齐人攫金积甲山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齐物论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齐物论?

就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 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 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 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说来也好笑 一个“绝对”的理论,竟然能孕育出“相对”的理论 而且这些“相对”理论都在他们的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唯一不变的字是“变” 而他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 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 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是什么意思

齐物论的意思是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有“齐物论”一篇。阐述万事万物永远是有对立面天然交融的夫妻,如果只是局限在其中的一面,就会离真象越来越远,2010年中华书局对本篇的”齐物论“作了阐明,即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后世影响: 历史上大多数文学艺术家都从《齐物论》篇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如庄子在此篇开头即提出了一个命题“吾丧我”。“吾丧我”,表现在外是“形同槁木”,表现在内是“心如死灰”。 “丧我”并不要丧失自我,而是要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这就要求一切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还自己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创作境界。 庄子接着由“吾丧我”引发开去,导出“三籁”,其中所谓的“天籁”也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消除种种“是非”、“成心”,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同样给了文学艺术家以有益的艺术启迪。 庄子最后以“庄周梦蝶”寓言故事收结,在万物一齐的观念下,让自己于梦醒后化作优游自在的蝴蝶,这更把文学艺术家带进了一片“浑沦元气”的审美境界,使他们的创作灵感由此勃发出来。

《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 高齐的理论 我的爱与你无关 是怎么说的

没分有就讲!!

齐声朗读唐诗的成语

1.千里莺啼绿映红—有声有色2.人面桃花相映红—两全其美3.手拿谜条难猜着--执迷不悟4.五彩云霞空中飘--天真烂漫5.无法想象无法说--不可思议6.未知尚有多少路--前途无量

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齐彼是。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岁穗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 2. 齐是非。庄子认为,世人皆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是,以别人的主观判断为非。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偏见,所以无法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是颂行”和“非”。因此,乎樱卜庄子提出了“是非莫辩”的观点。他认为,不应争论是非,因为这样的争论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超越是非,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3. 齐生死。庄子认为,生和死是自然规律,应该顺应其自然,不应该过于执着和悲喜。庄子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阶段,应该平等视之。他提出“生死齐一”的观点,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应该超越生死的界限,达到心灵的自由自在。 综上所述,“万物齐一”是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是非、美丑、善恶之分。只有超越这些差别,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齐物论是什麽意思

齐物论 ,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庄子 齐物论

此句意: 庄周与蝴蝶一定有分别。这就是所说的物化,也就是变化同为一体,不分彼此,消除物我差别的境界。 在诗中连用"庄生梦蝶"、"望帝伤春"、"沧海月明珠有泪"及"蓝田日暖玉生烟"等"典故"构成清丽、静谧、迷离又含带凄伤的意境来比喻诗人的遭遇,痛惜年华流逝而抱负成空,才干横遭埋没,不得施展。在用作的比喻中借用“迷蝴蝶"之迷惘、"托杜鹃"之无奈、"珠有泪"之痛苦、"玉生烟"之可望不可即,来喻诗人自己身世中的往事如梦、青春空逝而又无可奈何、才干埋没、理想和实现的虚无飘渺

庄子齐物论讲的是什么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讲的是“道”的哲学观念。 齐物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表述了不少哲学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由于它改指们自身的差异和变化而显得不同。庄子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相信事物的核缓配变化都源于天地的运行和“道”的存在。 庄子在《齐物论》中,通过丰富的隐喻和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道的概念。他说:“窈窕之章,靡颜腻理,动之则变,静之则通,渐其逝,与时偕行”,这是指道具有一种抽象的、不可描述的本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提出了“天地与我同寿”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受天地支配的,生命只是一种瞬间之间的存在。他还认为,人类往往因为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而感到困惑和不安,因此人们需要摆脱自己的思想桎梏,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齐物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哲学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庄子的深邃思考和超越视野,成为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哪仿著作。 庄子人物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野,齐国高阳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道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很多哲学家、文化家所推崇和传承。 庄子曾为彭泽君的谒见大夫,后来放弃了官职,专心写作哲学文化方面的著作。他的著作以《庄子》一书为代表,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思想最为着名,得到了后世哲学家的高度评价与推崇。庄子主要强调“无为而治”、人的自由、关注个体、追求自由精神等方面的思想,被称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在其著作中,运用隐喻和比喻来阐述道家思想,所体现的思考深入且非常富有启发性。他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庄子被后人称为“南华真人”、“庄周”等,对后世的文学、哲学研究和思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