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不同的相处方式

2022-08-09 19:33:1615:35 84
声音简介
对那些为管教孩子而烦恼的父母和老师们来说,首先应该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再像我们以前那样听话了。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以前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今天的孩子却不再起作用。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以前这是由环境提供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 (见表1.1)。
选择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严厉型的父母,是过度控制;在这里,有规矩但没有自由;“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并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的父母,是没有限制;在这里,有自由但没有规矩;“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智慧型父母,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在这里,有规矩也有自由;“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约翰·普拉特博士通过3岁的乔尼在三个不同家庭吃早饭的故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三种方式之间的截然不同。
在一个严厉型的家庭里,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最好,乔尼完全没有选择早餐的余地。一个寒冷的雨天,全世界的控制型妈妈都知道,乔尼应该吃热乎乎的玉米粥才会扛过这样的天气。可是,乔尼却有不同的想法。他看了看玉米粥说:“不好吃!我不要这东西!”
要是在一百年以前,做一个严厉的控制型妈妈可容易了。她只需要说:“吃!”乔尼就得乖乖地吃。现在可困难多了,妈妈为了让孩子听话,不得不走了下面四步:
第一步:妈妈要说服乔尼,今天为什么需要吃热玉米粥。还记得你妈妈说你吃了玉米粥会怎么着吗?“这样你才会吃得饱饱的!”你能想出来孩子对这句话会有什么感觉吗?乔尼完全不为所动。

第二步:妈妈把玉米粥做得可口些。她试了各种方法--------加红糖,加桂香,加葡萄干,加蜂蜜,甚至加巧克力。乔尼又尝了一口,还是说:“真难吃!我讨厌这东西!”
第三步:妈妈试图给乔尼上一课,让他懂得珍惜生活。“乔尼,你想想非洲那些快要饿死的孩子吧!”乔尼仍然不为所动,回答道:“那好,你给他们送去吧。”
第四步:妈妈这时已经被激怒了,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因为他的不服从而教训他一顿。她打了他一巴掌,并告诉他只能去饿肚子了。
妈妈对自己处理这种情形的良好感觉维持了30分钟之后,便开始觉得愧疚。天哪,我没办法让我的孩子吃饭,要是别人知道了该怎么想啊?乔尼要是真的饿坏了可怎么办?
乔尼在外面玩了个够,一直等到妈妈的负疚感积累到了足够的程度才回家来,进门便大喊:“妈妈,我的肚子饿瘪了!
妈妈于是便开始了最可笑的说教——“我早就告诉过你……”的说教。她没有注意到乔尼正茫然地呆视着远方,无奈地等着她唠叨完。妈妈对自己的说教很满意。她已经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让乔尼知道妈妈多么正确。然后,她给了他一些饼干,打发他再出去玩儿。为了弥补早餐的营养损失,妈妈走进厨房,开始鼓捣猪肝和西兰花。猜一猜午餐会怎么样?
第二个场景出现在一个娇纵型家庭里,妈妈正在培养着未来的“无政府主义者”。当我们的乔尼走进厨房时,妈妈问道:“宝贝,今天的早饭你想吃点儿什么?
由于乔尼已经被这样训练了三年,他已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宝贝”了,并且开始用从训练中得来的老套路操纵他的妈妈。他先要吐司加软煮蛋。妈妈一直做到第10个鸡蛋才算达到了他的要求。可是,乔尼这时却不想吃软蛋吐司了,他想吃炸吐司。家里还剩下三个鸡蛋,妈妈于是打蛋炸吐司。这时,乔尼正看电视,广告里播放“维蒂麦脆,冠军早餐”。他于是说道:“妈妈我要吃维蒂麦脆。”尝了一口维蒂麦脆之后,他又改变主意要白糖薄脆。家里没有白糖薄脆,妈妈赶紧去商店买回来。乔尼无需让妈妈内疚,就有本事让妈妈一天24小时团团转。
这些故事并不是夸张,是我们生活中的实例。一位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除了炸薯片之外什么都不吃。我问她,孩子哪来的炸薯片。她声称,“他不吃其他东西!我只好买给他啊!”许多孩子就这么被培养成了小霸王,他们觉得只有这么指使着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才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要来看一个“正面管教”式的家庭。在早餐开始之前,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乔尼先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然后来到厨房。第二个不同是,乔尼会帮着做些日常家务,比如摆碗筷、烤吐司、炒鸡蛋等等。
今天的早餐是谷类食物。妈妈给了乔尼一个有限制的选择:“你是要小麦圈,还是维蒂麦脆?”(她不买加糖的麦片。)
这个乔尼也看过“维蒂麦脆,冠军早餐”的广告,因此,他选了维蒂麦脆。尝过一口之后,他改了主意,说:“我不喜欢吃这东西!”
妈妈说道:“好吧。我们没办法把维蒂麦脆再变脆。那你出去玩吧,吃午饭时再见。”注意,妈妈省去了“控制型妈妈”的所有步骤。她既没有试图说服他,或者给他讲非洲挨饿的孩子,也没有想把麦脆调得更好吃些,更没有打孩子。她只是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因为妈妈刚开始采用这种方法,乔尼试图让妈妈感到内疚。两个小时以后,他回来告诉妈妈他饿坏了。妈妈以尊重孩子的口吻说道:“我想你肯定饿坏了。她没有来那一套“我早就告诉过你”的说教,而是安慰道:“我相信你会挺到中午的。
假如乔尼懂事而且听话,这个故事到此就可以圆满结束了;可是,这种结果不会这么快就出现。乔尼还没有习惯妈妈这种新办法。由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感到了沮丧,并且发起脾气来。这时,大多数妈妈会很自然地认为所谓的“正面管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在乔尼的妈妈理解改变新的策略时遇到此种情况纯属正常。
孩子们习惯于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改变回应方式时,孩子们可能会以夸张(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这就是“踹饮料自动售货机效应”。当我们把钱塞进去而饮料不出来时,我们就会又踢又打,指望机器能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把饮料送出来。
“严厉型”管教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尽管在第一次使用正面管教方法时,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许会加剧,但是,你会注意到,在孩子再次出现不良行为之前,会有一段平缓期。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之后,他可能会再次试探一直是为了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方法,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强度将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会越来越长。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短暂加剧与严厉型管教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权力之争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当乔尼发脾气时,妈妈可以用冷静的方法,走到另一间屋里去,直到双方感觉好起来。没有了观众,发脾气也就没那么好玩儿了。妈妈也可以用抱抱的方式让俩人心里都好受些。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足够大,可以参与问题的解决,两人可以一起为问题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只需要其感觉好起来,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往往就足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了。
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人与孩子三种互动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长期的家庭教育取得的积极成效。
许多大人怎么也不肯放弃对孩子过度控制的企图,因为他们错误地相信,除此之外就是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很不健康的娇纵方法。那些被娇纵大的孩子总觉得这个世界欠他们的。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得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想办法逃避责任,而不是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能力。其实除了控制型,骄纵还有更好更完美的教育方法。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
遇见孩子,遇见更美的自己!
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

沉浸在恐惧中的成年人,是没有力量看见孩子的存在的,即便是看见,更多的也是看见自己希望看见的、能够阻挡自己内心恐惧的那部分孩子的价值。当孩子在成长中,父母一次又一...

by:烂漫生长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成长源于父母

by:醴江

解读孩子的叛逆心理|如何处理孩子与手机之间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你是否对孩子不愿意与我们沟通而感到无奈?你是否对孩子学业不良感到无能为力?你是否对孩子的叛逆、不良习惯感到困扰?孩子...

by:时代文化

(完)小王子 大人与孩子共读

小王子带着孩子们感受生活掉纯真质朴

by:兰若无界

《三种真实》

日本著名自我实现达人野口嘉则著作。

by:Lucy家的后花园

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

为人父母的责任不是借由孩子让自己脸面有光,而是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学习选择、学习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甚至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权利。“格局养育”就是给予孩子榜样、...

by:蔡智红

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

【作者】黄静洁妈咪Jane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冰心儿童图书奖得主畅销书《学习的格局》作者享誉全球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夫人中国关...

by:终身学习者先锋

雪山与城市之间

在乡村出生,长大走向城市,不惑之年想要回到故乡却无能为力的灵魂,这一路上的梦回故里,你是否也相同的感受......

by:教有声的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