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2023-07-19 03:00:4612:46 605
声音简介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不学诗,无以言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

和我一起朗声而读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大火星偏向西,

九月分派做冬衣。

十一月冷风呼呼刮起,

十二月早已是凛冽冬日。

没有外衣没有短褂,

如何熬过这岁末冬季。

正月里修好耒耜,

二月里下田耕地。

老婆孩子也一起去,

把饭送到那向阳的田地。

田官也发自内心由衷欢喜。

七月大火星偏向西,

九月分派做冬衣。

春天太阳送来温暖,

黄莺也婉转鸣啼。

姑娘们着深筐,

沿着小路走去,

去采摘那柔嫩的桑枝。

春日迟迟白天渐渐拉长身姿,

采白蒿的姑娘挨挨挤挤。

女孩子心里掠过一丝悲伤,

嫁给那公子可要远离父母兄弟。

七月大火星偏向西,

八月收割芦荻和苇子。

养蚕的季节修整桑树,

用那圆孔斧方孔斨,

砍去那高高的枝条,

拉低那柔嫩的桑枝。

七月伯劳鸟鸣叫,

八月人们开始纺织。

染出布有黑有黄,

我的红布鲜亮无比,

用它来做衣裳献给公子。

四月葽草秀穗,

五月奏响蝉鸣。

八月迎来收获,

十月落叶飘零。

十一月猎貉,

再猎那毛茸茸的狐狸,

给公子做一身裘皮大衣。

十二月齐来聚会,

既是狩猎又是演练武艺,

打来小兽自己享用,

大的猎物献到国公那里去。

五月螽斯蹦跳,

六月蝈蝈振翅,

七月游于四野,

八月栖息屋宇,

九月躲进户内,

十月里蟋蟀在我的床下唱起婉转歌曲。

把墙缝堵起来把老鼠熏跑,

把北窗塞紧把房门用泥巴糊好。

叹一声我的妻儿啊,

新的一年就要来到,

我们就在这间屋里辞别旧日。

六月吃着郁李和野葡萄,

七月煮着葵菜和豆角,

八月打枣,

十月收稻,

酿出春酒,

祈福长寿永好。

七月还能吃瓜,

八月把葫芦摘下,

九月地里拾麻,

采来苦菜砍臭椿做柴,

养活我们这些农夫祈愿安好。

九月筑好打谷场,

十月粮食进谷仓。

黍子稷子陆续成熟,

禾麻豆麦依次入仓。

叹一声我们这些农夫啊,

庄稼已经收获,

还要把公事来忙。

白天割来茅草,

晚上搓成绳索。

赶快修好屋顶,

即将迎来播种百谷春种大忙。

十二月凿冰嗵嗵,

正月送进冰窖。

二月取食祭祀,

献祭韭菜羔羊。

九月寒露成霜,

十月打扫晒场。

两樽美酒欢宴,

宰杀美味羔羊。

登上公家厅堂,

举起酒杯欢畅,

齐声祝万寿无疆。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篇篇经典,翩翩《诗经》——154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一幅西周社会生活的风情画

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国风中最特立独行的一首诗,更是一幅西周社会生活的风情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需要说明的是,《七月》这首诗中有两种历法交织着:七月、九月等等说到某月的都是指夏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阴历、农历,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则用的是周历,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

西汉戴德编的《大戴礼记》中有一篇《夏小正》,记载了夏朝的历法和生活状况。例如,正月是这样写的:“启蛰。雁北乡。雉震呴。鱼陟负冰。……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春天来了,蛰伏了一冬的虫子苏醒了,大雁向北返回故乡,雉鸡也在鸣唱了,鱼儿在刚刚解冻的河里欢快地游动着……文字中甚至连当时星象也做了细致的描画。每个月都有这样简约的话语,记录自然,指导劳作。农耕的中国就是这样,沿着夏时所制定的历法一点点深耕属于中国人独有的不老文明。

在我看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起兴的语句,实际上整首诗是从周历的正月,也就是“一之日”开始写起的,用八章的篇幅描写了一整年的农耕生活。

冬日对于农耕的中国来说是最难熬的,“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自古及今年关难过。但当“启蛰、雁北乡、雉震呴”等等物候呈现的时候,大地苏醒了,人们也扛起耒耜耕耘田园。“至喜”的绝不仅仅是“田畯”,而是包括所有大地的子民。

《七月》用两章的篇幅来描写春天,“春日载阳”、“蚕月条桑”,采桑养蚕的姑娘,怀春远嫁的少女,辛勤纺织的农妇,“殆及公子同归”、“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文明是从遮羞开始的,《七月》里的采桑纺织摆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也正解释了“衣食住行”排列顺序的由来。

以下的篇章按月起兴,逐次展现着一年之中的重要生活场景,比如狩猎的场面,比如草虫和人类的休戚与共,再比如天然的食物,那些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四月秀葽”、“五月斯螽动股”、“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而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谷物入仓,盖好新房,迎接漫漫冬日,期待春耕大忙。

古老的日子和今天的岁月一样年轻,寒暑易节,人类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之中享受着天地自然。诗的最后一章是人类对于天地的感恩,“献羔祭韭”、“曰杀羔羊”。那“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不是对君主、王公的阿谀,而是对天地的由衷礼赞。

后人几乎所有的解读都读出了诗中的阶级压迫、剥削,但在我看来,诗篇的主旨只是如实地呈现当时的社会生活,诗的基调也是平和的、自然的,诗人的情绪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欢快着或寂寥着,也正因此而忠实地呈现了西周时期农事节令的广阔生活画面,两三千年之后仍然鲜活。

细读《七月》,能读出一种幸福来,我们和三千年前的祖辈一样,守着同样的日月,经历着同样的春夏秋冬。

国学|传统|文化|课堂|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Yesugei

赞赞赞赞赞!

余华笙

太美了!感谢主播老师!

猜你喜欢
雅言《诗经·王风豳风》于晓鹏老师带读随讲

第三部分我们读《王风》《豳风》。所谓王风,指的是周东都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的风诗,也就是周东迁之后,洛邑一带的风诗。周人本是后稷的后代,虞夏之时,在虞舜、夏禹的...

by:于晓鹏一春风雅言

诗经·国风

读《诗经》,体会文字之美。《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

by:默默_qlc

《诗经.国风》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十一世纪至前六世纪)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by:天一阁山汉

诗经·国风·卫风

诵读国学经典,开启幸福人生

by:踏雪寻梅

诗经国风朗诵

二南和十三国风是诗经里面最生活化也最有趣的部分。言辞美,意境美,百读不厌。本专辑是风诗全文正音朗诵,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

by:牧马人_wyc

《诗经·国风》100首

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与学习。此专辑用音频的形式为喜爱《诗经》的朋友录制了上百首古诗,以供欣赏。感谢惠听!

by:融荣夜读

《诗经·国风》讲读

课程简介:一起读《诗经》,触摸经典的温度。两个学期,十二次课,把“国风”里的篇目细细读来。

by:斯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