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明《“一带一路”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推介

2023-07-23 19:17:5011:35 788
声音简介

杨灿明《“一带一路”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推介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是著名财政学专家——杨灿明教授所写的《“一带一路”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这篇论文发表于2017年《法学教育研究》第1期。可能有人会问,财政学专家怎么纵横驰骋到法学和教育学领域了?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现任校长,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能Hold得住吗?在这篇文章中,杨教授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详细分析了“一带一路”对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最后,杨教授强烈建议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思维应进行战略性调整。让我们来欣赏文中的精彩片段吧!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思维存在诸多局限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是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为基本出发点的,强调的是中国作为逐渐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成员,如何融入整个世界体系,去适用既有西方主导的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核心利益为基本依归的世界规则。在这种思维下,很容易导致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将法学教育国际化变成法学教育西方化。” “第二,将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功能和任务脱国家利益化,重点强调所谓全球化背景下超越国家利益的‘世界公民’的需求,着力于培养所谓法律人的‘全球化意识’。这容易导致法学教育国际化走入误区。诚然,从抽象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优秀的法学教育在于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从而充分实现大学的使命和每个人的价值,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的全球化意识也是当然之意。但是,不顾及世界体系的性质,盲目按照西方中心的国际化标准培养法律人,最终实质上培养了在价值上认可西方,不理解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位置的法律人,难免导致法律人脱离本国实践,难以真正为本国利益服务。这样的国际化的法学教育,很容易培养一批能够并善于在西方为中心的体系中追求个人利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乏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相结合的能力和思维,不会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成为所谓的‘买办’阶层。”

      杨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对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中国的法学教育国际化,需要培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深入了解的法律人。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和贸易,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法律制度。深入了解这些国家法律制度的国际化法律人才,才能满足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和贸易的需要。目前,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常常仅仅被投资东道国的丰富的资源所吸引,却不了解这些国家的法律制度,轻率做出投资决定,不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比如,在刚果(金),原矿不能直接出口,而必须对开采出来的矿石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再如,某企业准备去柬埔寨种植木薯用来制淀粉,而在柬埔寨,如果公司中的外国股东持股超过50%就会被认定为外国公司,从而不能成为土地所有人。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就会做出错误决策,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中国企业做海外投资之前,往往需要对东道国做法律环境调研,这是投资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比项目本身更重要,可以决定投资项目的成败。投资国内的种种法律规定,决定了企业是否应该投资以及如何投资。这种法律环境调研,往往包括资本准入制度、投资促进政策、本土化政策、企业形式、产业开发政策、劳动法律制度、环保以及外汇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这些调研,目前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所能承担的还比较有限,主要依赖东道国本地的法律人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受东道国法律人蒙蔽而遭遇重大损失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因此,未来发展的方向应当是,有针对性地培养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的国际化法律人才。”杨教授建议,“最好能通过法学教育国际化,来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对中国友好,同时了解本国和中国法律,能为中国投资和贸易服务的法律人。即使中国的国际化法学教育很成功,中国有一大批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的法律人,他们也很难包揽中国在海外投资和贸易的所有法律事务,我们需要依赖这些国家内的法律人。这些法律人,需要了解中国法律制度、国际一般性法律规则,还需要对本国法律制度有十分深刻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对中国国家和企业抱以友好的态度。这种法律人,很难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身的法学教育体系来培养,需要我们有国际眼光,在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浪潮主动培养。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法律人,既是对这些国家的帮助,也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为此,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思维应进行战略性调整。“法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法学教育也应该直面实践问题。因此,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需求,法学教育国际化的思维应当有所调整,且应尽快进入法学院的教学实践中。”“法学教育国际化应当从学习欧美向着眼全世界转变”、“应当从与西方交流向全世界交流转变。目前,高校法学教育国际化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误区:与西方国家的法学院交流,尤其是美国著名的法学院交流,就代表本国法学院国际教育的高规格;反之,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流,则不被看重,它常常不是本国法学院主动为之,而是在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框架下,当作政治任务被法学院所被动接受的。与此类似,在接受留学生方面,往往接受的欧美留学生越多,似乎意味着法学院国际教育层次越高;接受第三世界国家留学生,似乎意味着国际化规格还不够高。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思维误区。欧美发达国家的优秀学生,大多并不愿意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留学,来中国留学的欧美国家学生往往不是本国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回到母国后常常也不太容易取得成功,不容易在其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回国后,能够为中国和西方国家搭建桥梁的机会较为有限。与此不同的是,恰恰是第三世界国家由于贫穷,缺乏到发达国家留学的机会,能够到中国来留学的可能是较为优秀的生源。也许这些学生在所有生源中不一定是最佳的,却一定是其母国中最好的。他们学成回国后,较为容易占据母国社会中的重要职位,有更多机会搭建中国与其母国之间的桥梁。”此外,杨教授还建议“从汉语学术方面推动在法学教育国际化与法学学术的同时发展。对于到中国来留学的国外留学生,应当从制度上鼓励、要求他们用汉语写作论文,鼓励他们探讨其母国的法律问题。目前,很多法学院校的国际教育环节,往往允许留学生用英语写作论文,以为英语比汉语更为‘国际化’,这种思维是不正确的。法学教育国际化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需要为国家所用,服务于国家利益。毫无疑问,积累相当的汉语文献,不但有利于法学学术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这些学术成果有效转化到实践领域。”总之,“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欣赏了文章的精华部分,听众朋友们,您是否为杨教授清醒的政治头脑、广阔的国际视野、精准的问题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拳拳的爱国之心所打动?!欢迎大家去仔细研读杨教授的这篇学术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教授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农村经济与财税政策等方面著述颇丰,他负责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生活中的财政学》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品!感谢杨教授的智慧启迪,感谢杨教授为我们传道、授业和解惑!

       本作品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端读书会制作,欢迎加盟云端读书会,欢迎投稿。投稿邮箱:2734981947@qq.com。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和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本期推荐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雷佳

播音:影子兵

指导老师:尹生

2019年6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21152urbf

你好,我想求助法律援助,我买了个地被邻居堵了路。我该怎么办呢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的故事

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汇聚了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其中的故事,让我们娓娓道来。

by:刘宝炎

走近“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什么?包括哪些行业和领域吗?和我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一带一路 新十年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相关国家创造超过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

by:中信书院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正式拉开帷幕。应习近平主席之邀,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北京,约1500名正式代表参会,共商“一带一路...

by:人民网

一带一路工业文明.伊朗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以伊朗的工业发展、产业特色、资源、能源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介绍其经济、工业、交通、基...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于2017年9月19日在甘肃敦煌隆重揭幕,高端政要、商界领袖、权威专家和全球两百多家主流媒体齐聚敦煌,加强交流对话,推动互利合作...

by:人民网

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外交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中国外交、“一带一路”建设...

by:中信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