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文言文会有这样的浩劫,真正的原因在读书人没有言行一致

2019-08-15 10:26:4017:03 51
所属专辑:《弟子规》解读
声音简介
学文言文方法也很单纯。李老师曾经说过,你只要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能看文言文。你假如能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写文言文。五十篇难不难?不难。《弟子规》就几篇?没那么多,《弟子规》我们算六篇,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比较短,跟余力学文,当六篇。您读一下《孝经》十八章,其实读五十篇古文不难,一百篇也不难,最重要在有恒心,「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所以我们可以一个礼拜背三百个字就好,三百个字不多。《弟子规》是一千零八十个字,所以我们一个礼拜背三百个字,一年可以背多少个字?一万多个字,那实力就非常雄厚。所以确确实实成就都在持之以恒,你只要能坚持个一、二个月,保证你一定会愈学愈欢喜。因为文言文它的义理非常深广,你每次念,悟处都不一样。随着我们的实践,随着我们智慧的开显,可以愈深愈广的去领受。

  所以今天我们当了炎黄子孙,我们就有信义、就有道义,应该把这些智慧承传下去。要传首先要什么?承。所谓「继往开来」,没有承就无法传,没有承就会传错了。所以我们既有这个使命,就好好从自己做起。很多朋友就说:蔡老师,要像你这样才能做。其实这都是分别。《大学》给我们的教诲,一个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而致知在格物」。所以已经把整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都讲出来了。有没有规定哪一个行业才可以做?没有。每个行业、每个年龄层都可以做到。所以首先要从「格物致知」下手。格物,格除物欲,格除坏习惯,当场都可以做。当我们欲望能够放淡,心志清朗,自然就能诚意正心。开始从自己的言语行为去修正。当我们修正,家庭就会变化,工作的场合也会变化。这样你就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我们中国圣贤教育的好招牌。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大时代当中,去尽一分炎黄子孙的职责。

  我们从五伦关系找到了人生的角色,人生的定位。当我们站稳脚根,自然就能够步履踏实,一步一步让人生走得充实、走得有价值。我们看经文,一起把它读一下: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凡出言,信为先』。所以我们要言而有信,对自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去履行。在春秋时代有一个人叫季札,吴国的季札,有一次君王派他出使到鲁国去,季札在旅途当中经过徐国。我们说春秋时代是非常多的国家,所谓八百诸侯,所以路途过程也经过一些国家,来到了徐国。徐国国君就请他吃饭,宴请他。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徐国国君都没看他的脸,都一直盯着他身上背着那一把宝剑。因为那一把宝剑非常庄严,所以徐国国君掩饰不住他对那一把宝剑的喜爱之情。季札心里就想,他是很欢喜我这一把宝剑,但是以前宝剑是代表什么?身分。所以出使其它国家,这个配剑是必要的礼仪,所以现在不能送给他,要等办完事以后才可以送给他。所以季札心里面就起了这个念头。后来顺利出使鲁国,回来又经过徐国,他就去拜访徐国国君,要把宝剑送给他。

  结果不巧,徐国国君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去世,所以季札知道以后,就前往他的坟前给他祭拜。祭拜完了,随手就把宝剑吊在坟旁的树上,就要走了。他的随从就叫住了:主人,你这样做会不会太过?因为你从来就没有亲口答应要把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而且纵使你答应他,他也已经死了。季札就对他的下人说:我的心早就已经答应要给他了,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的心?所以就讲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话,「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怎么可以用死来违背我的心,违背我的承诺?所以古代人的信不只在言语上,连一个念头他都不愿违背,不愿违背别人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所以我们看到古代人,我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刚好前年我在杨老师家住了半年,有一天早上老师就说:昨天她作梦,梦到到了一个很深的地窖,地窖都是怎么样?一片漆黑。结果走进有很多的书柜,把这个书柜打开,每本书上面都有厚厚一层灰尘。把灰尘拍一拍一看,四书五经。所以杨老师做了这个梦,她就起了一个念头,一定要尽自己这一生弘传文化。所以就是因为有这一念心,她不愿意自己违背了这个心,所以后来有机会到海口去发展,她就带着我一起去。又因为上了山东曲阜,更体会到文化的退丧太严重,所以又在北京创办了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所以老师她所守的信用不是白纸黑字,也不是对任何一个人的言语,而是自己的心,自己的承诺。

  这些书有很多尘埃,要靠我们每一个子孙用真诚去把它拍干净。不只要拍干净,还要怎么样?把它打开来好好读。再来?好好做。不能只有读,要做。我们回想一下,当初文言文会被废掉,原因在没有人读文言文吗?是不是?不是。反而是读很多文言文的人起头把它废了。所以书读多不见得有用。所以《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些中文硕士、中文博士是拿来长浮华,拿来得他的名闻利养。当他没有力行,他对那些道理解得就是空的、是虚的,所以久而久之,言语跟行为渐行渐远。而当他去教中国文化的时候,受教的人心里是什么感受?说一套做一套,这就不是弘扬文化,而是什么?毁谤文化。

  所以确确实实整个文言文会有这样的浩劫,问题不在那些废除文言文的人。那些废除的人只是导火线,真正的原因在哪?真正的原因我们要找出来,不要再把责任往外推。真正的原因在读书人没有言行一致。假如读书人都把《大学》、把《中庸》、把《弟子规》演出来,所有接触他的人会不会把文化毁掉?不可能。甚至于会跟你一起怎么样?起而效法。所以我们看看几千年来,这些奉行圣贤教诲的人都是得到万民的拥戴。像在海口出了一个名臣,明朝的海瑞,我们都听过「海瑞罢官」。我到一个地区去,很习惯去参访当地的一些名人,历史上留名青史的人。因为都有他用他的心写下的历史,都有他用心对国家社会的奉献。我们可以去「见人善,即思齐」,也可以了解到他在这一个地区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一进到海瑞墓,看到了两行字非常震撼。海瑞说到「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诸位朋友您从他这两段话可以感受到他是什么样的德行?非常的清廉。

  所以当我看到海瑞这样的气节,又看到他一生的介绍。看完了很感动。因为海瑞只要到一个地区去当官,所有当地的贪官污吏还有恶霸,他还没有到,这些人都赶快溜之大吉,因为他知道海瑞是刚正不阿。所以只要他到的地方,人民都是普天同庆。所以一个真正把圣贤教诲做出来的人,有没有可能被反对?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海瑞最后在南京任职,后来去世。去世以后,中国人非常强调落叶归根,要把海瑞从南京移回海南。当要灵柩在南京城移动的时候,所有的人民都自己穿着孝服,如丧考妣,就好像失去了父母一样悲伤。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得道者多助。真正力行正道的人一定会赢得民心。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文言文会被废,不要怪别人,怪所有我们读圣贤书的人没有好好把它演出来。所以只要我们现在学一句做一句,相信一定可以扭转世人对于文化的误解,而且会更进一步起而落实,起而学习效法。所以当我们心上已经起了一个要替家庭,要替社会,要替祖宗付出的心,我们就要时时信守我们的承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文言

朗读古文

by:oho43

初中文言文|必背文言文|文言文理解记忆方法

数据统计,中小学考试70%的内容都与记忆有关。孩子掌握记忆秘诀,学得轻松,考得高分。想要了解更多学科轻松背诵记忆方法,添加老师vx652021681备注“...

by:记忆提升达人

趣讲文言文

【高途课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内容正在持续更新中。100+位清北名师联合打造优质音频课程,帮助孩子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修炼成学霸!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高...

by:高途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