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学生无法学习孔子的什么知识

2019-11-05 05:30:0006:58 6134
声音简介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论语》第五篇第十三章,记载了子贡的一句话,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了关于他学习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老师所教我们的文章是可以得到的,可以听到的,这里的“文章”和我们今天的“文章”不是一个意思。《论语》当中的“文章”是关于文献方面的一些知识,我们通读《论语》就能发现,在《论语》当中关于文献方面的知识涉及到了《诗经》《尚书》《周易》以及历史和礼仪方面的一些问题,孔子讲的比较多。子贡就说了,老师讲的这些东西,我们是能够得到的,能够听到的,这个没有问题。接着子贡说了一个问题,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你看“夫子之言”这个“之”我们前面讲过,“夫子”是主语,“言”是谓语,它放在了主语和谓语之间,把这个句子的独立性就取消了,“之”是不翻译的,说我们老师所说的两个问题我们得不到,听不到,第一个问题就是“性”,第二个问题就是“天道”。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性”,什么是“天道”。


首先这个“性”就是指人的本性,中国古代的很多哲学家都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说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人认为是善的,有人认为是恶的,也有人认为是无善无恶的,还有人认为是亦善亦恶的。但是孔子关于人的本性只说了一句话,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说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后天的习染不一样,后天的经历不一样,可能人的本性随着后天的洗染和经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孔子的一个观点,这个也比较好理解。比如说我们同是兄弟二人双胞胎,哥哥读书从事了哲学、文学的工作,他的本性可能更趋向于这种善。而弟弟上战场打仗,每天都在开枪,都在,甚至都在杀人,可能这个本性就是有一种跟后天经历这个恶是有关系的,那么后天的经历不一样,人的本性后来趋向也不一样,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


但是孔子所说的这个“性相近,习相远”没有涉及到一个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孔子之后的孟子,他是一个坚定的性善者,《孟子》当中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告子,他经常跟孟子辩论。告子就是一个无善无恶者,他认为人的本性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你往哪边引导,他就是一个什么状态。而孟子之后的荀子,他是一个坚定的性恶主义者,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恶的。荀子有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这两个人都是法家的代表。正是因为他们都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说他们就为人性恶做好了准备,当你犯错误的时候,我有严苛的法律来等着你,来治理你。后来秦始皇就采用了法家的这种基础来治理国家,继而统一了天下。但是孔子并没有说人的本性是什么,所以子贡说,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个“性”我们得不到,听不到。


第二个问题就是“天道”,什么是“天道”呢?杨伯峻先生认为“天道”就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一种关系。古人科技不发达,对很多自然现象抱有一种相对迷信的看法。所谓的迷信,就是不懂其中道理,迷迷糊糊的就相信了。比如说古人认为,有地震,有日食月食,这可能就是上天向人类来警告发出某种不好的预警。而当有某个皇帝想做什么伟大的事的时候,一定在很多地方发现一种祥瑞。比如说有的地方出现了凤凰,有的地方发现了麒麟,黄河的水由浑浊变清了,这也是天道和人类的一种关系。


那么这个问题,不能够证实,也不能够证伪,你说不清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孔子干脆就不说。这是子贡说孔子说的天道,学生们是得不到,听不到的。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思考,说天道到底有没有?当然有了,这种规律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只不过是我们如何来发现这个规律,孔子发没发现这个规律呢?看整个《论语》,孔子他对这个规律是有所理解的。比如说第十七篇的第十九章,孔子说过这样的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您要是不说话的话,那我们这些学生来传述什么呢?老师你得教我知识。孔子就说了,天说话了吗?天没说话,但是四时照样的运行,春夏秋冬不停地在交替,百物正常地生长,那么天说什么了吗?


孔子知道,我们人无论如何的努力,也是改变不了上天的规律的,一定顺应这个上天这个规律,这就是种天道。但是内在的东西,孔子可能也没有办法向学生们表达,或者说也没有办法来证实某些东西,所以孔子干脆就不说了,那么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子贡说的老师所说的“性”和“天道”,我们是得不到也听不到的。(1844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录入:乔一航

文字校对:滕亚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闲云潭影m

好课必追👍👍👍

闲云潭影m

“性相近,习相远”

绿色心情_d43

每天听一点,点滴积累。

1773491noqz

反复听,谢谢高老师!

猜你喜欢
论语详解

缠中说禅,当代奇人,新浪名博《全球第一博客---缠中说禅》博主,2006年2月1日在新浪开篇写博,2008年10月10日病重停博,留下宝贵文章1130篇...

by:缠中易禅

论语详解

《论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大师对其进行解释。然而,缠师用他极高的古汉语造诣、试图站在孔子的角度,对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几位诸如朱熹等进行了批判性的解释,开...

by:优雅011

《论语》详解

1)翻译重点字词2)逐句翻译采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同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翻译基础3)透过关键词发散性拓展历史、古代文学、奇闻逸事,知识面丰...

by:我是小小徐同学

《论语详解》

求知务必求真,求真务必独思!

by:仲向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始文献”。但《论语》成书的春秋时期并无标点符号,自汉朝以后才有句读,宋朝始有圈点,流传至今...

by:YD工作室

论语原文+详解/AI朗读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全书共20篇492章,一万余字。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所辑录。孔子与《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by:光影D虎

《论语》的人生智慧|论语详解|深入解读

《论语》的人生智慧深入解读论语的智慧,剖析论语,古为今用,当代人的智慧之源!

by:张荐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