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第4章(节选)

2020-03-17 09:07:1806:05 20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滕文公上》
第4章(节选)
5·4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②:“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③。”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④,捆屦⑤、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⑥,负耒耜而自宋之滕⑦,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⑧。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⑨,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⑩。”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11)。”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12)。”

曰:“许子以釜甑爨(13),以铁耕乎(14)?”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15);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16)?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17)。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18)。故曰: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汎滥于天下(19),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20),禽兽偪人(21),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22)。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23)。舜使益掌火(24),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25),决汝汉(26),排淮泗而注之江(27),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注释〕 ①为:治,对此学说有研究。神农:传说中的人物,三皇之一。许行:生平无考。②踵门:登门拜访。踵,朱熹注:“足至门也。” ③廛(chán):住宅。氓:从他处迁来的百姓。④衣(yì):穿。褐:粗布衣服,贱者的服装。⑤捆(kǔn):一种认为是敲打的意思,编织草鞋要敲打以使其结实;另一种认为捆就是编织的意思。这里采用后说。屦(jù):草鞋。⑥陈良:儒者。⑦耒耜(lěi sì):古代耕地的农具。⑧饔飧(yōng sūn): 自己烧饭吃。早饭叫饔,晚餐叫飧。⑨厉民:剥削人民。厉,病。⑩素:未染色的白色丝织品。(11)易:交换。(12)害:妨碍。(13)釜(fǔ):煮食物的金属锅。甑(zèng):做饭的瓦器。爨(cuàn):烧饭。(14)铁:铁制农具。(15)陶冶:指制陶打铁的工匠。(16)舍:同“啥”,无论什么东西。宫:这里指许子的家。(17)大人之事:赵岐认为是指教化之事。小人之事:赵岐认为指农工商。也有人认为大人即君子,小人即上文的野人。(18)路:一说路即“露”,失败的意思。另一说路是疲于奔走,不得休息。(19)汎: 同“泛”。(20)不登: 不成熟。(21)偪(bī):同“逼”。(22)道:道路。这句话是形容禽兽之多。(23)敷:焦循和朱熹训为“布”,今人对这个“布”解释不同,一种认为“布”指遍布,一种认为“布”指施行、布置。(24)益:舜的臣子。掌火:古代掌火的官职。(25)瀹(yuè):疏通。济:水名。漯(tà):水名。(26)决:去阻塞,通畅河道。汝汉:二水名。(27)排:与“决”同义,去阻塞。淮泗:二水名。江:指长江,不过这几条河流是否真流入长江,争议很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 滕文公/告子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本部是南师对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两篇演讲记录。因“滕文公”篇讲稿遗失,故与“告子”篇合而为一。在这本书里,南师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

by:菩提雅舍

国学《孟子》滕文公

诵读国学经典解析《孟子》滕文公虚空济虚空先生文字版

by:弘扬虚空盧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三篇滕文公

滕文公上篇凡五章滕文公下篇凡十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滕文公篇的主題是談是非,談君子可以做甚麼事,君子又不可以做甚麼事。所謂的...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