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

2020-05-13 10:23:4308:24 439
所属专辑:伤寒温病
声音简介

 记得之前,有实习的医师问我,说临床中不知道该怎么去问诊。这个问题很重要,如何问诊,如何去采集四诊信息,其实反映的是你脑海中的临床思维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六经来自于八纲,临床中可以通过辨八纲来得出六经的诊断。今天我们具体谈谈,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首先需要明确,经方和医经学派的区别。早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就把古代医学分为医经派和经方派,其中医经派的代表是《黄帝内经》,而经方派的代表就是《汤液经》及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在宋本《伤寒论序》中林亿等写到: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又说:“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

 

    近代杨绍伊先生、钱超尘教授、冯世纶教授等明确考证指出:伤寒论仲景自序中的“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论》合十六卷。”这23字为后人篡入,非仲景文字。

 

    胡希恕先生经过毕生实践及研究后明确提出《伤寒论》属于经方一脉,而《内经》属于医经,二者源流不同。仲景《伤寒论》传承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学术体系,属于八纲-六经辨证体系,与内经代表的医经、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不同。绝不能因为《伤寒论》中的六经之名同《内经》六经之名相同而认为《伤寒论》之六经即为《内经》之六经。正如中医讲心肝脾肺肾五脏,西医也再讲心肝脾肺肾,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经方和内经的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用内经的理论来解读经方。而是应该采用经方理论体系来解读《伤寒论》。用《伤寒论》的条文来解读条文本身。用八纲来理解六经,理解《伤寒论》的条文。

 

    辨六经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因此通过辨八纲达到辨六经的目的。八纲辨证,最重要就是病位和病性,病位是表、里、半表半里,病性主要是阴和阳,阴阳作为总纲,我们有的时候是通过辨寒热、辨虚实来达到辨阴阳的,病性落实到寒热、虚实上。我们问诊的时候是受到我们辨证思路的指导。

 

    临床中该怎么去采集四诊信息,包括如何问诊,主要是为了判断出这个人的病位在哪,病性是什么?《伤寒论》中是辨某某脉证并治。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所以有的医家提出脉是关键。脉诊很重要,也是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更提倡的是四诊合参,不是说脉诊不重要,相反脉很重要。我们是说要通过四诊信息获取我们所想要的信息,就是病位和病性。

 

    以脉诊为例,脉学著作很多,观点也不少,对于初学者,只要求能够从脉诊中获取判断基本的表里、寒热、虚实即可。能够通过脉的浮沉来定出病位的表里,通过脉的快慢来定出寒热,通过脉沉取有力无力辩证出虚和实,这样一来,一些典型的脉象,足以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出他的八纲和六经。

 

    再比如舌诊,通过舌诊也是能够看出大概的表里、寒热和虚实的,当然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舌苔,主要有白色和黄色的区别,相对而言,白苔多属虚属寒,而黄苔多属热属实,舌苔的厚薄,薄苔多属于表证、疾病初起,而厚苔多属里证、病程长,同时也可以通过舌质的变化,比如舌淡和舌红,相比较起来,舌淡属虚属寒,而舌红呢,多属热属实;温病比较重视舌诊,在卫气营血辨证中,舌诊更是占据主要地位。

 

    从上可见,脉诊、舌诊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八纲辨证内容,问诊可能是大家临床中最常用到的,问诊的时候怎么问呀?有人说要抓主证,抓什么主症?当然是有助于判断表里、寒热、虚实的症状,就是主症。举例而言,对于一个感冒患者,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见恶寒的时候,有无发热就是主症,就是诊断的关键点,再比如第56条“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这里的小便是否清,也是主症,是辨证的关键点。再比如外感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有无口渴、有无咽痛、舌是淡还是红来判断寒热,判断是风寒还是风热,这也是主症,鉴别的关键点。

 

    那么有人就会问,如果不能抓主证怎么办?初学者完全可以把表证的典型症状表现和患者的症状一一对应起来,围绕主诉展开,比如遇到一例发热患者,辨病位,需要问患者发热的时候有没有恶寒?有无汗出?有无头痛、身体疼痛?有无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呢?如果有,说明表证存在,如果没有,说明表证不存在。通过患者是否具备上面的症状,来判断是否具备表证。然后再辨病性,是风热外感的发热,还是风寒外感的发热?

 

    同样道理,判断患者寒热、虚实的问诊,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通过患者有无口干口苦,是否渴喜冷饮,咽干咽痛,是否有大便干、小便黄等,来判断它的寒热的情况。通过望诊看患者是强壮还是虚弱,声音是高亢还是无力,疼痛是拒按还是喜按,脉沉取有力还是无力等等,判断它的虚实情况。

 

    最终通过虚实、寒热来分辨属于阴证还是阳证。我们知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是从人体正气的角度来考虑,而寒热是正邪交争反应的特点,虚、寒多属于阴证,实、热多属于阳证。阴阳完全可以通过机体功能的亢进与沉衰来反应判断。比如感受邪气后,正邪交争的症状反应,表现为机体功能亢进者为阳证,如发热恶寒。如果人体机能沉衰,无力抗邪,表现为无热恶寒,则为阴证。

 

    随着临床经验的提升,可能我们的问诊内容会越来越少,就能清晰而准确的诊断出来了。临床中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信息,包括我们问诊的思路,都是受到我们这个临床思维的影响,就是受到我们八纲辨证的影响,采集到的信息要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八纲。有的时候,通过一些典型的舌脉,足以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它的八纲了,当然还有很多辨证细节的问题,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会逐渐的深入进去。

 

    小结一下,中医辨六经是辨八纲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辨别清楚,把阴证、阳证辨别清楚,具体是通过辨寒热、辨虚实来实现的。阴阳为总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但阴阳辩证往往不被人重视。

 

     通过本节的讲课,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临床的思路过程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八纲辨别清楚了,六经也就辨证清楚了,辨证准确是为我们后续的立法、选方用药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像我反复强调的,原则不能错,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二分法,是中医的基本功,如果八纲都给辨证错误了,只能说基本功太差,后边的法和方是没有意义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明医亮剑

马老师,十分感谢,学习经方两年多,跟了好多经方家学习,最后还是感觉马老师讲的纯粹,我要传承下去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青年如何通过自然养生

让知识指导生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懂健康的人。当你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时候,你在这一生中可以减少25%的疾病可能性,提高你的寿...

by:辉常享瘦辉懂

如何通过自我按摩快速减肥

听完这个声频以后,想胖都难哪。

by:按摩之家

如何通过转转闲鱼快速赚零花钱

通过转转实操案例,教会你第一时间能快速赚到零花钱

by:小黑哥的江湖见闻

癌症患者如何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每年中国有400万新发的癌症患者,不科学的传统饮食观念和民间的谣言使很多患者明明治疗的很成功,却因为饮食出现各种状况。本书正是通过科学的饮食,给患者补充充足的营...

by:做健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