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内心的游戏

2022-09-11 00:07:0323:31 318
声音简介


欢迎回来。第二周和第三周,我们阐述了压力产生的自动化反应,以及压力应对的两种策略。本周的主题呢是思维的特征与影响,本节课我们要讲一讲内心的游戏。

有这样一个故事。巴西网球运动员古斯塔夫库尔滕是一名曾赢得三届法网的冠军。在他还没有出名的时候,他打败了比他强很多的对手。记者很吃惊,问他怎么来调整自己的压力,库尔滕的回答却是什么是压力不是我怎么调解,而是我根本没有感觉到压力啊。大家很不理解,记者穷追不舍的问,这么紧张的比赛,你怎么会没有压力呢?他说,比赛的时候很愉快,我很享受与这些高水平的人打比赛的感觉能让我超长的发挥很开心。不过在1997年初次赢得法网冠军之后。库尔滕就不再感觉不到压力了,随着在巴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别人对他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库尔腾尝到了压力山大的滋味。随后几年他一直表现平平,直到2000年的时候才再一次赢得了法网公开赛。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的观点,大概从三岁起,压力就入住了我们的内心。我们要学得更多,做得更好,表现得更聪明。这些主题是压力的营养品。他和你一起长大,于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评价,我们不愧于力的要做到更好。慢慢的,这些评价固化到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看待自己的一种标准和方式。逐渐的,我忘记了很多初衷和本真,活在了别人的期望和目光之中。

就像库尔滕,真正对他有意义的是他有机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比赛,有机会享受整个发挥出色的过程。此时他的内心世界关注的是享受超水平发挥的快感,在这样的心情状态下,压力根本没有存在的空间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感觉很不情愿或压力很大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不是我想要的。但可悲的是。很多人从小就开始按照父母的朋友的老师的老板的社会的各种别人的想法生活,那个真正的我却被冷落在角落里。著名的运动心理学家,网球教练。蒂莫西加尔伟通过反思选手在网球运动中的内心活动,提出了著名的内心的游戏理论inner game story。他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啊,他有一个困惑就是无论多努力的练习,可比赛的时候依然平庸无畏。后来经过反思,他发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学生在打球的时候,内心深处都在不断的进行这样的对话。来球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暗地里指挥你屈膝,尽量早点引拍,前挥击球,随挥动作,该死没打着。看球,哎呀,太丢脸了。加油加油。于是,他在修炼一书当中写道很显然,球场上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真正的在打球的,另一个是忙着指导判断和担心。他把那个说个不停的自己成为第一个自我,也就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自己。满脑子里面都是对和错,应该和不应该,满意和不满意。而那个真正在球场上打球的自己是第二个自我。在网球比赛中的问题是,第一个自我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总想独揽大权指挥一切而这恰恰影响了第二个自我的发挥

我非常喜欢贾尔伟的内心的游戏是个比喻。那为什么要称呼那个施号发令的总指挥为第一个自我呢?因为这个自我形成非常的早。并且在任何时间,地点,情况都会跳出来耀武扬威。尤其是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多少的孩子因为学习这个所谓的天职而放弃自己热爱的美术,音乐或者运动。他们为了别人的应该和期望而压抑了真正的自我。我有一个研究生同学他是我们专业入学成绩最高的,也是各种理论融会贯通最好的。有一次聊天,我就问他,你是如何学习那么枯燥的理论的呢?他反问我,枯燥吗?我觉得这些理论非常的有趣让我入迷他说他的本科并不是学心理的,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因为填了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可惜没有考上。为了顺从他爸的意愿去读了经济学可那不是他所喜爱的,整整四年,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不挂科拿到毕业证之后也不想去从事本专业。浑浑噩噩的混了几年之后,发觉这样下去人生就要废了于是辞职考研,选择了当初最喜欢却没有考上的心理学。虽然是跨专业,但学起来却犹如老友重逢。复习的压力只来自于考试本身,而对心理学的学习是在考研期间最快乐的事情。而在这样的心情下,他考出了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对于我这个同学,学习心理学就是他的第二个自我,也就是说,当下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的真实展现。他所关心的只是学习本身。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以及一些心理学家经过对人类品质的研究。发现我们有六大美德,二十四种性格优势是人类所共有也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当中早已存在的优良品质他们是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性思维,好学洞察力,勇敢正直热情爱与被爱的能力,善良社交能力合作,公平,领导力,宽恕,谦逊,谨慎,自我调节感激希望幽默和信仰。这些都是第二个自我。就是我们沉浸于某些事情的时候,内在体会到的美好和力量。虽然这些优势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些品质这是我们人类内在宝贵的财富。很可惜第一个自我太强大了,用各种规则标准要求蒙蔽了内在真正自我的表现。那么第一个自我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它是如何制造压力的呢?

我们从以下五个表现来阐述,第一种表现,身份盗窃。第一个自我,常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然后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毫不留情的自言自语道。我真是个大笨蛋。我干不了这个,我是个失败者,没有人喜欢我,我真没用,等等。就好像他非常了解你一样,甚至这些判断看起来也很正确,因此你的错误的信以为真了?我有一个来访的学生,和寝室关系不太好,非常的沮丧。甚至流露出要用自杀来逃避这种痛苦的倾向。虽然他的导员说他看起来挺正常的,和室友间的矛盾也没有那么强烈。可是他自己说,他就是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在第一次的咨询会谈中,他痛苦的说,我觉得别人都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我自己。我好奇的问。你说的那个我是谁,就是那个不喜欢自己的那个我,他很困惑的回答,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我继续问道,你确定那真的是你吗?听起来好像有一个完美的人偷走了你的身份把它当成了你用你的声音在说话,让你感到困惑,沮丧和无助,你还信以为真了。这个学生应该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解释。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好在他的理解能力没有问题,也开始反思我的话来,我让他继续感受这份分离一个是别人期望里的他,一个是真实的他。可能是他的第一个自我太过强大,他已经感受不到那个第二个自我了,因为在他的头脑中每天都充斥着各种消极的想法。这些消极的想法基本形成了一边倒的姿态那个真实的自我,无处翻身。后来又经过几次咨询,我运用认知疗法和正念冥想技术使他已经能够在赶到自我否定时意识到他又被第一个自我绑架。这大大的改善了他的情绪问题,还让他感受到了真实的自我,体会到了自尊的快乐。

第二种表现灾难化未来。第一个自我非常善于预测最坏的结果,这种焦虑我们以前讲过属于生存性焦虑,这种焦虑最大的危害是让你陷入巨大的恐惧当中。他会麻痹你的理智,让你从一个可能的结果推论出巨大的灾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和伙伴们正在徒步旅行,突然觉得脚很痛,怎么回事呢?他开始胡思乱想。也许是得了关节炎,也许是痛风。如果是痛风,那么在这种野外,我可没带药品。也没有医生,这里离最近的县城有一天多的时间,我到了那里可能就已经没命了。即便能保命,我也会后遗症,这后半辈子可怎么活呢?我还有妻儿老小,我的事业还在蒸蒸日上,难道这辈子就要完了吗?他的思绪开始自动导航,充分发挥想象力。疼痛感也越来越重。他向他的小伙伴要了一些止痛药,又休息了一下,但还没有好转。看来真的生病了。他听说一旦感到疼痛就已经说明病入晚期了,难道是某种癌症?看来我的未来是一片灰色了。他越这样想,就越担忧和沮丧,不由得哭了出来。他的伙伴看到忍不住的说,你把鞋脱了,看看脚怎么了。他脱掉了鞋,发现脚趾下面有一个小石子,他把小石子拿出来,疼疼消失了。灾难化思维就像一个谣言制造者。他在你的大脑里四处散播没有根据或夸大其词的意象和武断,让你的身体误认为生存受到了威胁。=于是启动本能的应急反应让你出于应急状态。而这个谣言制造者又将你的应急反应解读成灾难即将来临的信号,继而散布更加恐怖和绝望的谣言。你看吧,你就是这样调入第一个自我所设计好的陷阱之中的。

你可能已经发现。刚才讲的第一个自我的第一种表现身份盗窃,是思维穿越到过去,收集了大量的负面经验而对真实的自我作出的判断。那么,这第二种表现灾难化未来,就是思维跳跃到了未来,捏造了大量的可怕后果而对真实的自我作出预测这种不在当下的思维让我们吃进了苦头所以唯一破解的方法就是运用正的态度,专注于当下。不过也别高兴太早。您认为只要回到当下,第一个我就不出来了吗?下面是即便思维在当下,也会因为缺乏正念,而让第一个自我得逞的三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把想法当事实。我们每天都会经历两个世界,一个是客观世界。一个是主观世界,虽然我们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是食物什么是家具什么是车。什么是我的身体,但大部分人几乎分不清什么是想法,什么是推论,什么是猜测,什么是事实?中国有个成语故事叫疑邻盗斧。讲的是,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的。他便观察那个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斧子的。那人的眼色,表情也像头斧子的,听他的言语谈话更像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之后,他在翻动谷物的时候发现了这把斧子。第二天又见到了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偷斧子的人了。我们的主观世界会建构出一个自认为是事实的客观世界。这些想法之间越有逻辑关系,你就越会相信这些想法是事实。这是一种假象。因为一个事实的确认。是需要发生在这个事实当中的事件或物体来证明的,这样的论证关系,在客观世界里有着绝对的正确性。但一旦被迁移到了主观世界中,就是一个巨大的谬误。因为支持或否定一个想法的证据是另外一个想法,就好像为一个杀人犯辩护的证人是他自己一样。事实之所以为事实,正是因为有客观事件或物体的证明。而把想法当事实时,就说明你找错了证据。无论你的逻辑多么天衣无缝,那只不过是假设或者猜测并不是事实,至少不是全部事实。有一个印第安故事,讲的是一个农民,自己的骡子死了,想借邻居家的骡子耕地。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开始想象邻居各种可能会说的不听的话,你怎么连骡子都看不好呢你用我的骡子,你能照顾好他吗他边走边向,越想越激动,结果邻居刚一开门,他就伸手一拳,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杂种。有多少次,我们的愤怒,沮丧,焦虑或者绝望都是来自于想法捏造的所谓的事实。所以我们要通过正的觉察,认清哪些是想法,哪些是事实,这样我们才会重新掌控我们的心情。

第二种表现绝对化要求。我们的大脑有一种偏好就是简单化,这种偏好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节约认知资源。让我们不费力气思考就可以得到答案,然而他也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坏处,就是教条固执。使我们一分为二的看世界,而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社会上有一些非常流行的观点,比如幸福就是组建个家庭,有房有车,有存款,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有多少人因为这个生活标准而在标准的生活呢再比如如果不是a4腰,p6腿,你就不是女神。如果你认同了这些话,那极有可能你是看不惯自己的。再比如让人佩服就得工作体面,月薪过万住着大房子,开着进口车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要么是如此,要么就是个卢瑟。去年我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讲述任何事情后都会评论一下,加上一个词应该。因为他是学生。他对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这句话非常的认同,而当他看到那些班级里不学无数的同学时。他是从心底鄙视他们的。他对我说,学生就应该学习,时刻都要学习,把任何时间都放在学习上面,这才是正。然而让他来找我的原因是他最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而这个女孩活没有他这么刻板,他也想融入这个女孩的世界感到纠结经过咨询,我指出他的绝对化要求的认知模式和他讨论了各种信念和规则,慢慢的他跳出了第一个自我的陷阱,也和那个女孩成为了人。当你从应该必须一定等绝对话词汇所代表的非黑即白的评判性思维跳出来的时候你会看到真实的世界和你自己,你也会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世界也是五颜六色的。

第三种表现自我攻击自我攻击是第一个自我的杀手锏。此招一出,你必然伤筋断骨,更严重的还有可能被打出内伤。正如我们之前讲过的。第一个自我是个审判官,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要过问,以至于他就像一个专挑毛病的老板总是认为你糟糕透顶,对你的愿望嗤之以鼻评论起来毫不留情,而且他还想方设法的让你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从而慢慢的瓦解你的自信。自我攻击是非常可怕的心理学家塔拉布莱克讲过这样的一个个案在塔拉主持的一次禅修当中有一个叫马丽莲的学生告诉他有个经历是他深深的体会到活在迷茫中的悲哀那是在玛丽莲母亲弥留之际的几天他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给念书,在身边修禅打坐握着的手,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有多爱他大部分的时间母亲都陷入昏迷状态,呼吸吃力且不规律。有个黎明的清晨母亲突然睁开眼睛,清楚而专注的望着女儿,轻声低语,你知道吗?我这辈子一直都认为自己有毛病,然后他轻轻的摇摇头,仿佛在说真是白白的糟蹋了然后就闭上了双眼,再度陷入昏迷,几个小时后便与世长辞了。这对玛丽莲来说就像一记警钟,母亲的遗言让他翻然醒悟。对自我的苛责就是虚度了生命的光阴决定以更开放,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愿意非要等到临终之时才有此觉悟,我们可以选择从现在开始。像马丽莲一样真正的接纳自己。正如印度禅修大师舒莉尼萨加达塔鼓励我们的,解脱之道,用爱圆满自己。

以上呢,我们详细讲解了内心的游戏中第一个自我的惯用把戏包括身份盗窃。灾难化未来,把想法当事实绝对化要求和自我攻击。

下面我邀请各位尝试一种方法,一种可以从第一个自我当中解脱出来的方法,叫s,t,o,p这是四个单词的缩写,我们一一解读一下s代表stop或是slowdown即停下来或慢下来,当我们沉浸在一连串的消极想法或复性情绪中就好像置身于海边一波一波的浪花拍击你的小腿,让你浑身湿透,这时你需要做的不是沿着海岸线寻找哪里没有浪花而退回到岸上,与浪花保持距离。停下来或慢下来就是给自己一记棒喝,让自己从当前的性思维中醒悟过来。t代表take breath,即深呼吸。一般来说,消极的自我评价往往调用的是以往的失败经历。这就说明,我们在为过去懊悔,而没有活在当下而活当下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呼吸把飘散的意识强行的拉回当下作为有一个有力的锚点,使自己专注于眼前正在发生或经历的事情,冷静下来。o代表observed,即觉察,当我们处于压力的自动反应时,我们是盲目的被动的,我们失去了对自己和情境的掌控权而觉察则是让我们夺回主动权和选择权的原子弹。还记得弗兰克维克多的那句名言吗?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反应。在选择性反应中,我们获得了成长与自由p代表proceed,即继续前进。当你经过sto三个步骤之后,这里的继续绝对不再是回到原来的路上。即便你有新的看法,观点或改变现状的策略,但你会比以前更积极,更主动,更有希望。非评价的态度在你心里开始发挥作用,为你下一次的沮丧恐惧,焦虑和无助的想法与情绪中走出来,铺上了一层坚实的台阶。这就是有效神奇的s,t,o,p技术,他们组合起来也叫stop。你可以在任何时候练习。吃饭,走路,唱歌,肩膀酸痛,与人交谈,读书,写字等等任何时候。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你都能体会这种回归当下的力量。无论现实是多么的困难或紧张,我们都可以发掘出自己,以更平衡和宁静的方式体验每一个当下的潜能。

所以,嘉尔伟认为。在网球运动中,如果我们不去管第一个自我的唠叨,而是专注于第二个自我的表现,超常发挥也是家常便饭。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正念精神的另一种表达。是我们通向内在美德的康庄大道。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第七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述而第七

熟读成诵,乐在其中矣

by:颖姑娘197705

第七感

碎花小鳄被迫来到一个古怪、诡异的学校,然后一件件奇怪的事发生了。。。

by:噗哟哟叔叔

Jason老师讲故事第七季

《Jason老师讲故事(第七季)》精选了著名的图画书《llamallamalibrary》。小羊驼拉玛是一个调皮的小家伙。他最擅长的,莫过于“拉玛式”的恶...

by:爱讲故事的Jason老师

第七播客

每天都像星期天,《第七播客》是一档闲谈节目,不设上限,当然也没有下限。向外我们尝试去发现普通人生活的“月球背面”,对内我们尝试去探索内心,寻求些许释怀。交流/合...

by:第七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