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聚焦系列微课第三讲聚焦的态度

2022-09-09 02:40:3435:50 94
声音简介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张红英,人本主义聚焦不仅是一个体验式的应用技术,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一种生活的态度。它据有一个很丰富的内涵,就像我们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不可能一次把全部的风景都看到,但是我们可以一次游览一条线路,我们可以去北国那令人心醉的长白山;也可以去南方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七次的聚焦系列微课,我带领大家领略一条进入我们内在的体验之旅,每堂微课请大家慢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聚焦的味道和魅力,希望把品味到的精髓应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我们前面已经分享了聚焦微课第一讲聚焦与自己内心相遇,第二讲整理自己内在空间。今天和大家分享人本主义聚焦系列微课第三讲聚焦的态度。

 

聚焦的态度包括:在这里、放松、允许、慢下来、体验过程。

 

在这里 

在这里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活在当下,在第一次微课的时候我们重点介绍了,就是一种让自己回到自己身上来,感受自己在这里,能够体验到自己活生生的活着的的感觉。当我们听课的时候,我们把其它的事情先放一放,给自己留有空间来体验课程带给自己的感觉。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的,先让自己停留在这件事情的那个位置上,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你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放松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有父母带孩子来咨询,说孩子学习如何没有动力、对手机怎么依赖,孩子的情绪激烈、抑郁或者叛逆种种。当我在听这些父母讲话的时候,发现这些父母他们自己比他们的孩子情绪更加的强烈,更加的紧张。而这些父母在言辞激烈的讲述孩子的时候,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很着急或者很郁闷。他们自己是不放松的,当他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接收的是他们的情绪,根本没有办法去听他们在讲什么内容。同时他们在带着这样激烈的情绪也是没有办法去倾听孩子在讲什么的。

身为父母,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给到孩子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想要孩子积极阳光,那我们自己必须把自己调整到身心放松的状态。不只是对孩子,当我们在紧张的状态里,我们陷落到这些情绪之中,我们很难投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在紧张的状态下,我们也很难觉察自己、倾听和理解他人。上次课程我们讲到聚焦是用身体的智慧来化解问题的,这个前提首先是调整好我们的身心状态,当我们在放松的状态下,生命自然会朝着它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第一次课讲聚焦与自己内心相遇和第二次的整理自己内在的空间,都是训练我们身心放松的的方式。

 

允许

上次我们讲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哪怕此时听讲的你,可能不一会儿思绪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再回来听课,体验并允许自己有一段没听清楚,这样,你就会很快再次回到课程里来。如果你一发现自己跑锚了,就埋怨自己,那么,在你埋怨自己的时间里,你还是没有回到听课的状态里。就像老师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去提醒学生,他的注意力就回来了,就不会影响其他人听课;如果我们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开始训同学,不仅他听不了课,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影响听不成了。所以,允许我们此刻就是这样子的,不只是听课,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允许自己当时就是这个样子的,只有允许了自己当下的状态,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向前推进,很多人只所以不能改变的原因,是一直在指责自己不能到那里,内在那个严苛的标准或者指责的声音出现了。而聚焦的态度就是让我们允许自己就在此时此刻的这个位置上,当自己被允许了,我们才能向前推进。

 

慢下来

欲速则不达。想一件你喜欢的事,真正喜欢,也做的非常好的事,比如:化妆,你怎么画好的?每天自己在自己脸上做试验;琢磨别人怎么画,在APP上经常看化妆视频,走在街上,关注的是路人的妆容;在商场里,喜欢在化妆品柜台流连。在这个过程中,你都是慢下来,细细琢磨、品味画妆的感觉和画出来的状态。聚焦就是教我们如何慢下来,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听到这里,你会不会也一样,不想把生命匆匆略过,而是用心的去品味每一个当下。这就是聚焦慢下来的理念。南美州厄瓜多尔原住民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家暴很厉害,心理学家给他们开展了一个运动,让家暴的人在准备打人或者骂人的那一刻慢下来,“停一停”,几个月后,整个社区家暴降低了86.4%。

 

体验过程

体验过程是在具备前面四个态度(在这里、放松、允许、慢下来)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好的获得的,体验过程是生命体随时随地都在和环境互动,每时每刻对自己都有感受。人活着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体验就像一条河,河水一直在向前流动着。我们这个身体,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的过程在同时发生。我们的血液循环是一个过程,我们的淋巴是一个过程,我们的消化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个活动都是一个过程。我们思考的过程更加复杂,做的每一个事情,参与的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个过程。所以,一个人就是在许许多多的过程前行的洪流之中,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体验的河流。这个河流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过程在同时发生。有的过程暂时停止了,因为缺了什么东西,有的过程在顺利地前行,有的停止的过程重新启动了,这些过程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是体验过程。



我们人是怎么活着的?一方面是一条体验之流,一方面是我们去关注这条河流的一部分,去表达这个河流的一部分,然后我们获得了体验。我们是在这两个方面来来回回。


我们获得体验有几种方式呢?我们生命活着的体验有哪些方式呢?

第一种方式:让体验过程时间变长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想长寿,让自己活得越长越好。为什么呢?活得长呢,我们的经历就会多,我们获得体验的机会就多,所以健康长寿,我们都非常的重视,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第二种方式让体验过程变化多一些

体验过程是变化的,有变化才是过程,没有变化我们就没有过程。那我们第二种获得体验的方式,就是要使这个体验过程的变化多一些,俗话我们叫做寻求刺激。只要刺激足够强烈,我们总是会有体验的。请大家来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请伸出你的左手,然后用右手的食指轻轻地放在左手的手掌上,轻轻地点着,轻到什么程度,轻到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然后我们同样轻轻地用这个手指轻轻地滑过这个手掌,然后我们来感觉一下。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个手指划过的体验吗?

当我们把手指放在手掌上的时候,感觉并不明显,因为它没有变化。但是当我们同样轻轻地移动这个手指,它的变化就发生了,当变化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有感觉了,就有体验了。简德林说,感受就是变化的序列。有变化,我们才能感受到它。如果我们每天朝九晚五去上班,两点一线,十年如一日,那我们的体验,过十年就像过一天一样。如果我们欧洲旅游一个星期,我们就好像过了一个月。体验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我们要使生命的体验过程丰富多彩,富有刺激,富有变化,我们的感受就会鲜明,我们的体验就会丰富,我们就可能活得淋漓尽致吧。

第三种方式:关注体验的过程

生命体验的过程,如果用坐火车来比喻,每到一个站点,车就停下来,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火车一站又一站的往前走。如果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乘车的过程中,经过的站点我们都没有下车,直到到达我们最后的目的地才下车。想问问大家,我们经过的那些站点,我们去过没有?也许,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到过那些地方,我们知道那些地方的名称,或许我们透过车窗,看到过外面的风景,但我们对那些地方的体验过程是非常表浅的,甚至几乎没有什么的体验和感觉。

即便在你坐着火车的过程中是有体验过程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它,你就不会有体验。即便你的体验过程丰富多彩,你的体验过程足够长,但是你不去注意它,也不能获得体验。就像你路过的那些地方不管它有多美,你不下火车,不去领略那些风景,你会有体验吗?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经常会有感慨,唉呦,我现在已经30多岁了,我怎么好像没怎么过过,怎么时光过得这么快,一下子就过去了。我现在40多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即使时间足够长,但是我们停下来去获得体验,去关注体验过程的时间加起来很短,所以会觉得人生苦短。

第三种活着的方式,就是关注体验过程。这个体验过程需要我们停下来去注意,去关注,去觉察,这相当于我们知道火车到了一站,我们下了火车,去观赏那个地方的风景。就像你有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也许是愤怒、委屈或者羞耻,你意识到当下自己是有情绪的,并能够觉察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绪,进而去体验这个情绪是怎么来的,发生了什么,内心被什么碰触到了之后,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情绪。这就是第三种方式,关注体验的过程,或者叫做觉察练习。

一个人的体验,三种方式都要有。每一种方式之间都是不排斥的,都是需要的。但是从现在流行的观念来说,重视第一个、第二个的人比较多。但是重视第三个方式的人比较少。当然现在可能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人去参加禅修营,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心理学啊,学习聚焦。但是总体来说,知道或者重视第三个方式的人是不多的。我猜想十个人里面一个人都不到。但是十个人都希望长寿!九个人都希望这个生活丰富精彩,钱多,机会多,刺激足够。

 

第四种方式:觉察·表达·理解

那有没有第四种方式?有,当我们下了火车,去观赏、领略、品味这个地方的风景,同时我们也需要把我们所见所感表达出来,这些所见所感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去理解?就是上面所说的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定义或表达出这种情绪状态,弄清楚它的来源并能够理解到这种体验,也就是通过这种觉察、理解,最后获得一个领悟。我不仅要获得这个体验,我还必须要理解这个体验对于我们整体人生的意味。这是更高层次的获得体验的方式。这种体验方式比较难获得,一般人在专业的咨询师陪伴下才有可能获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它既涉及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医学、文学、历史、宗教、教育、管理科学等诸多领域,又处于同主流心理学之间、人本主义心理学自己...

by:听友1916059

精品精读|人本主义心理学

内容简介人格自我心理学、自我实现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存在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人性观、价值观、教育观……这就是本书所要研究的心理...

by:羽伴育心

存在-人本主义治疗(完结)

在本书中,科克·施奈德博士(KirkSchneider)和奥拉·克鲁格(OrahKrug)博士演示了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如何在当代的心理学实践中提供有效的...

by:听风阁主人

【美学精品】人本主义美学概论|郭立田|限免

【作品简介】本书稿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遵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内...

by:婉依花月白

(美)夏洛特·布勒《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

本书作者是第一届人本主义心理学国际会议的主席,也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脉络分明地阐述这一流派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和研究成果,对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

by:艺学堂

自卑与超越|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喜小玖播讲

《自卑与超越》,现代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书中根据大量实...

by:喜马拉雅喜小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全3册)|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史划时代著作|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套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要著作《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合集。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

by:中青文电子书

人的潜能和价值\入选香港大学推荐50本经典书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著作精选

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怎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人的潜能和价值》是马斯洛、阿德勒、奥尔波特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人的潜能...

by:汉青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