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聚焦系列微课第七讲聚焦在亲密关系互动中的应用

2022-09-09 22:34:5427:53 153
声音简介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张红英,人本主义聚焦不仅是一个体验式的应用技术,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具有一个很丰富的内涵,就像我们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不可能一次把全部的风景都看到,但是我们可以一次游览一条线路,我们可以去北国那令人心醉的长白山;也可以去南方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七次的聚焦系列微课,我会带领大家领略一条进入我们内在的体验之旅,每堂微课请大家慢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聚焦的味道和魅力,希望把品味到的精髓应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今天我们讲聚焦系列微课第七讲聚焦在亲密关系互动中的应用。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有这样一个女人,离婚两次,情人无数,年近40,并不是美若天仙。却让一位国王宁愿放弃王位,非她不娶?她就是名噪一时,让英国王室恨得牙痒痒的辛普森夫人。让位给弟弟的国王是爱德华八世。让英国大臣们说她是个女巫,对爱德华施了魔法?当时的内阁给爱德华八世3个选项:(1)放弃娶辛普森夫人。(2)你娶她,我们整个内阁辞职。(3)退位,娶她。但是爱德华八世宣称:“我发现无论我有多么愿意履行国王的责任,但在得不到我爱的女人的帮助和支持之下,去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是不可能的事”。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位、娶她”。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看报导日本有一个渣女同时交往30个男人,结婚3次捞金1亿,不靠颜值,就在她被关进监狱里的时候,有个男记者采访她的时候也爱上了她,坚持想娶她……。

那么,这些女人做了什么?细致观察当她们在听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望着对方,脸上的表情随着对方说的每一个单词而变化,真诚、热切。并且有一些恰到好处地回应,让这些男人们内心的感受被一次次的触动、被理解,每一次与她们谈话都能体验到的自由和畅快,陶醉和着迷。她们的魔法就是“全然的倾听”+“贴着感受说话”。就是我们前面微课中讲的聚焦的技术——倾听、说话。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我就没有找到这样一位这样的伴侣。我们往往会把自己的需要投到伴侣身上,我们会认为找一个伴侣就是让对方先来爱自己。那么,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我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的另一伴也是像我们一样渴望我们主动给到Ta想要的,Ta又怎么可能给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呢?

那么,怎么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关系呢?我从三方面来和大家分享。

 

    1、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从聚焦于自身开始。

大家试着感受感受,对自己的了解有多少?所有关于自己美好的,自己那些困难的部分,比如,我们有恐惧、不安全感,内心会有一些渴望的需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回到自己身上,感受自己,看到我们自己内在的需要,不再是那个因为童年的缺失,一直在向外找寻的小孩,最习惯于到伴侣身上去寻找,各种不同的爱、被认同、被确认啊。无论如何,亲密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很难从这种关系中要到从父母那里缺失的东西。于是,我们经常会屏蔽自己的情绪,自己身体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我们也屏蔽了自己需求的那一部分。屏蔽情绪和感受时,也屏蔽了需求。因为敞开会变得脆弱。这种屏蔽是一种保护,是健康的反应方式,这是我们很自然的反应。我们会很深层面地去屏蔽这一切,不仅会紧闭自己的心,大脑也会屏蔽,头脑开始变得凝固。我们的情绪变得麻木、平淡。这样的话,当我们进入到亲密关系的时候,显而易见,我们就没有感受的能力。

可悲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在挣扎着寻找连接,只是方式不同。当没有觉察时,我们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更难以了解和理解对方。我们可能幻想着浪漫,并尝试如我们想象一样的保持停留在亲密关系中。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是表演,却没有感觉,时间一长就变得平淡了。因为这种装出来的感受不可能维持长久。

亲密关系实际上是有一种良好的能力,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感觉,了解自己的需求,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以及时刻知道自己内在正在发生什么的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很难和他人真正沟通。聚焦可以教我们重新开放自己,去感受自己的感觉,了解自己的需求,觉察正在发生什么,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与人真正的交流,亲密关系就是这些能力具备之后建立的一种沟通关系。

 

2、创造一个亲密关系,从感受我们自己内心的真实开始。

    我们一直在尝试,我们尝试通过一段亲密关系来让父母开心,我们尝试去取悦我们的伴侣,让他们更爱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全然地处于当下,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想要什么?什么让我们感觉更好?那么在保护层中更深层的信念发生着什么?我们随后会继续探索比如“我不值得拥有一段快乐亲密关系的感觉。”这个信念源于许多不同的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不开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开心有可能会伤害到父母,所以孩子们不允许自己开心。相反,父母如果忽略了自己的状态,却一直关注孩子的状态,想让孩子开心幸福,却没有觉察到自己并不开心和幸福,孩子又从哪里可以学习到开心和幸福呢?也就是上次课所讲,父母不可能给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

因为没人想伤害自己的父母,也没人想让自己的父母感受到一丁点难受的感觉。所以,我们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压抑自己的能量,并且让自己与真实如是的自我保持某种程度的分离。其中一个,我们尝试去面对自己的麻木与屏蔽感受的方式是去创造一个梦幻的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即完美又充满爱的关系”的幻象,或者一个近似于完美的爱人。而社会风向也在支持这种幻象,因为我们一直在饲养这些完美,浪漫的形象、美好的群体。

不幸的是,这一点影响到我们什么呢?通过这个我们所谓的幻象纽带,当我们开始与他人遇见时,我们期待着自己以及对方的行为可以是一种浪漫的、近似于梦幻般的状态。也许刚开始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一段时间过后,生活的现实开始凌驾于幻象之上,由此这个幻象开始瓦解,当这个瓦解发生时,那是极其痛苦的。因为那给我们留下的感受是在爱情中的失败。我们在成为一个完美伴侣中失败,我们的伴侣也在成为一个完美的爱人中失败。这份失望以及挫败感是非常痛苦的。当我们失去了尝试去创造的“想象和感觉”,留下的却只有无助感与绝望感。

在我们创造的爱和亲密关系中“你不需要给自己,或你的伴侣以及我们想要拥有的关系模式任何幻象,以及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不是在寻找浪漫,我们是在寻找现实。在聚焦的过程中,当下真实的体验把我们带回到现实中来。所以,根本不需要别人先来爱你,而是从感受我们内在的安然开始真实地对待自己。当你能够处于真实中时,那就是一扇通往更深一层的爱与圆满的大门。

 

3、成为真正的你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非常具有挑战的—个理念是为了让自己值得被爱,我们需要变得完美, 变得更加优秀。这个想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植入到我们的大脑里,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有出息的人。这种优秀意味着成功,近乎完美!这些让自己变得优秀的期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压力,显然,我们想取悅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想要变得优秀。但我们也在拒绝自身不符合“优秀”这个条件的任何部分,这导致某种程度上的分裂。我们尝试成为自己相信的那种可以被接纳的人,我们也在尝试成为被爱的人。但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是你所期待的自己。然后呢?你会开始尝试掩盖“你不是”的这部分。当你这样做时,你就在自己“本来如是”与“你尝试的"、“你想要的”以及“你应该的”样子之间创造出了距离。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努力成为那个真实的自己。要敢于面对一个真实的平凡的自己,接受一个真实的自己本来的样子,才能变成那个内外一致的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需要太多的勇气和觉察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做到很困难,因为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所给我们的影响就是:我是不被爱的,我不够完美。现在我们需要开始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点,因为亲密关系会在“真正知道我是谁”中出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尝试去成为那个优秀的别人(别人家的孩子)。

什么样的关系才能称作是亲密关系?就是一段真实的关系,在那里是安全的,你可以允许你的伴侣做自己,而伴侣也可以允许你做自己。从一开始我们就放下“Ta要做到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或“我要做到什么才是被Ta接纳的”的这种想法。学会全然地表达自我,保持和自己内在的连接,对自己有真正的认识和接纳,成为真实的自己,才会有一段真实而美好的亲密关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它既涉及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医学、文学、历史、宗教、教育、管理科学等诸多领域,又处于同主流心理学之间、人本主义心理学自己...

by:听友1916059

精品精读|人本主义心理学

内容简介人格自我心理学、自我实现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存在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人性观、价值观、教育观……这就是本书所要研究的心理...

by:羽伴育心

存在-人本主义治疗(完结)

在本书中,科克·施奈德博士(KirkSchneider)和奥拉·克鲁格(OrahKrug)博士演示了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如何在当代的心理学实践中提供有效的...

by:听风阁主人

【美学精品】人本主义美学概论|郭立田|限免

【作品简介】本书稿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遵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内...

by:婉依花月白

(美)夏洛特·布勒《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

本书作者是第一届人本主义心理学国际会议的主席,也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脉络分明地阐述这一流派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和研究成果,对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

by:艺学堂

自卑与超越|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喜小玖播讲

《自卑与超越》,现代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书中根据大量实...

by:喜马拉雅喜小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全3册)|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史划时代著作|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套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要著作《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合集。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

by:中青文电子书

人的潜能和价值\入选香港大学推荐50本经典书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著作精选

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怎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人的潜能和价值》是马斯洛、阿德勒、奥尔波特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人的潜能...

by:汉青有声

(完整版)自卑与超越 -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阿德勒

完整版《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

by:壹个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