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聚焦系列微课第六讲聚焦在教育孩子中的应用

2022-09-12 00:07:4520:29 130
声音简介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张红英,人本主义聚焦不仅是一个体验式的应用技术,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具有一个很丰富的内涵,就像我们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不可能一次把全部的风景都看到,但是我们可以一次游览一条线路,我们可以去北国那令人心醉的长白山;也可以去南方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七次的聚焦系列微课,我会带领大家领略一条进入我们内在的体验之旅,每堂微课请大家慢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聚焦的味道和魅力,希望把品味到的精髓应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我们前面讲了聚焦的自我在场、整理空间、聚焦的态度以及聚焦的技术,通过自我在场,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内在;通过整理空间,让我们和问题拉开了距离,为我们的内在留有空间和余地;当我们慢下来,用允许、放松和好奇的态度去面对和体验这个世界,我们的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身体会体验到画面、情绪、心境、想法等等。这里的身体不只是生理的有机体,它包含着精神的生命体,身体在心智中,心智也在身体中。无论一个人在思考着什么或者感受着什么,只要他在此时此地的身体中经验着的,身体的智慧就会回归,就会按照它自主的方向,自然的往前流动和检验过程。生命的能量就能够自然的发展,我们智慧的身体就会处于自主意识的自主行为之中。


我们养育孩子就是这样的,当我们给孩子所创造的养育环境是这样的一个聚焦的环境,让孩子回到他身体的自然过程之中,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命蓬勃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分享聚焦系列课程第六讲——聚焦在教育孩子中的应用。

 

一、亲子互动——孩子人生的出发点

 

生命就是身体与环境互动。作为一个人来讲,我们周围有很多自然的环境。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的人,我们主要的环境是人,另外的一些人。与人的互动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上次课程说,婴儿仰望着母亲,在母亲的眼里看到了他自己。婴儿的环境就是母亲。在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几乎是婴儿百分之百的环境。随着婴儿慢慢长大,他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然后母亲成了他环境的一部分,他还有其他的环境,随着他的活动范围越大,母亲这个这一部分的比例会逐渐地缩小,最后有一天他会离开母亲,踏上自己的生命旅程。


有很多妈妈,习惯于眼睛盯着孩子,看到自己却比较少,看不到母子双方是一个互动的整体。为什么呢?因为看到自己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这个是要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那聚焦呢,就是要停一停,来看看自己。所以,而孩子就是我们练习看到自己的一个机会。看到自己本身就是成长。


我和一些来访者工作的时候,来访者比较难的看到自己,但是极力的去给孩子做这做那,付出很多,有一天,突然领悟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在的需要,原来和孩子没有关系,这就是通过孩子,看到自己的内在需要的过程。


我在和来访者互动的时候,很多人在观察自己人际关系的困扰带来的痛苦感觉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些感觉很熟悉,他们会自然回忆起早年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生命自然的向前过程中,有被过去的一些事情卡在了那里,回忆过去为的是更好向前发展。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是孩子发展的出发点。


孩子自己在学习如何去和环境互动,这里边的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要丰富得多。我们只是孩子与环境互动中的环境的一部分,当然这个部分很重要,我们应该有我们必须要做的事,但是如果我们把孩子作为一个人来认可的话,就得认可这个自然的身体的复杂性、丰富性。我们要让孩子有一个发展的空间。而这个前提是我们尽可能的看到自己,清楚自己的内在需要,才有能力给到孩子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的空间。

 

二、养育孩子秉承“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

父母是孩子生长环境的一部分,作为这一部分父母必须要做的一些重要的工作。从生命复杂性理论来探讨我们家长要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作什么样的回应、做什么样的互动的话,我们需要秉承的是“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1、回应孩子用“无条件肯定的眼神”,更确切地说是作为一个人来认可。

什么是“无条件肯定的眼神”呢?就是当我们看着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小孩子摇摇晃晃,有的时候跌倒了,有的时候爬起来,父母那种热切、期盼、肯定的眼神,不论这个小孩成功还是失败,父母的眼神是一样的,那是一种肯定的、无条件的肯定的眼神。在心理咨询中,如果心理咨询师用无条件肯定的眼神来关注来访者,这个来访者在被无条件肯定的眼神关注之下,或者作为一个人被认可、被尊重的时候,他就很容易回到一种非常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在这种自然的互动过程中他的创伤可以修复、他的碎片可以整合、他的创造性也会自行地展现。这个无条件肯定的眼神,那是一个人进入一种自然状态的条件,当然也是孩子成长的理想状态的条件。小孩子在父母无条件肯定的眼神之下,孩子的能量不需要用在防御上、用在迎合上,能量自然会用在创造性、独立性上,他对感兴趣的事物的自发的学习热情等等都会发展起来。


2、教孩子遵守规则和自律

父母在给孩子“无条件肯定的眼神”的时候,孩子有稳定和被确认的踏实和自信的感觉。但是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的同时,小小的他并不清楚什么是冒险的,什么会给他造成伤害,什么是必要遵守的社会规则等,这个时候父母就必须给到孩子一种“没有敌意的坚决”的态度。这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但不会伤到孩子,相反能促进孩子适应社会、减少受伤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时候,总是是担心会不会伤到孩子。其实,伤到孩子的不是你的坚决和深情,而是你的敌意和诱惑,是你的负面情绪和“有条件”。如果这种担心比较严重,很可能是做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内心有脆弱的一部分,需要有人温柔的呵护,和孩子是没有关系的。要做到没有敌意和诱惑,只有父母自己成长,才能够做到。我们在教孩子自律的时候,要耐心,温和,坚决,在向孩子表达肯定的时候要无条件。这只有很好的情绪状态和自己能够自律的父母才能够做到。

 

三、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问题

1、如何对待和处理父母自己的情绪

要想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问题,父母首先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因为父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扭曲亲子关系。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而父母对孩子又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候父母需要先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去觉察和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感觉自己很焦虑,这个时候就需要先关心和照顾自己的情绪了。在生活中,往往父母感觉到自己有情绪问题之后,这个时候就开始陷入了对孩子的自责之中,这种自责非但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理解,相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焦虑。因为这种自责,让孩子感觉父母特别的虚弱,父母是在渴望孩子原谅,让孩子更加的崩溃。


生活中,有很多爱比较,追求完美,容易自责的父母。这时候需要的是自我觉察,首先需要的是聚焦于父母自己的情绪。而这种聚焦不是弥补父母的不足,而首先是要接纳这种情绪,聚焦于这些情绪。当我们回到自己身体的感受时,或许会感觉胸口像重重地压了一块黑色的石头,压的我们透不过气来。如果我们在这里停一停,用聚焦的方法去关注这些情绪,随着一点一点的推进,石头变小了、变轻了,或者干脆消失了,身体一下子轻松舒爽了。聚焦是应对情绪的良法。情绪如果被充分地感受和表达,只要方法对、时间足够长,情绪的能量就会渐渐被消化、转化为无形平静的鲜活能量。当父母的情绪被缓解了,就会回到智慧而自然的育儿能力、育儿态度。

 

2、身体的“内在空间”和情绪的相互作用

当一个孩子不开心,他大喊大叫、摔东西、踢人。从聚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身体感觉的表达。因为小孩子他没有内在的空间,有什么事情他马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因为这种感觉很难受,他必须通过行为表达后才能缓解这种难受的感觉,于是孩子们有了这些表达的行为。父母们看到的是行为,心理学专家看到是行为背后的感觉。


要和孩子良性互动,就需要减少情绪的干扰,或者说我们要对孩子有好的影响,要让孩子好,第一点我们讲了,就需要父母从自己糟糕的情绪状态中释放出来。


那么大人的情绪是怎么回事呢?大人的情绪他有个内在空间。我们经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么肚里能撑船就是一个空间。如果说哪个人被老板当众批评,他就会愤怒、羞愧、恐惧,这种情绪会升上来。这种情绪推动他去做行为的互动:我要骂回去,要打回去,或者去炒老板的鱿鱼,然后就爽了。但是,成年人没有这么简单,另外一种想法又让他停止这样做,因为他不能这样做,他必须要把这种情绪藏起来、压抑下来。情绪是一种身体的能量,是驱动行为去互动的。如果这种驱动能量没有付诸行动,这种能量就留在身体里面,以后每当我们想起这件事,这种情绪或这种能量就会涌出来。如果不止一件事情这样,很多事情都这样的话,我们内在的空间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慢慢地满起来。等到这个容器满起来,我们会感到内在没有空间,压力很大,有一点点小的东西进来就会觉得要崩溃、爆炸。


你的容器满了,压在心里面,别人就不知道吗?不是的。情绪也是在互动中相互作用的,尤其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虽然你嘴巴上不说,但是无形中会流露出来。家庭氛围紧张的话,虽然对孩子什么都不说,你在隔壁屋子吵架,孩子没看见没听见,但孩子能感受到。孩子感受到之后,你的情绪会漫到孩子的容器里面。小孩子容器很小,当他的容器也很满的时候,小孩子就会以偏差行为来表达情绪。孩子如果有厌食、厌学、网瘾,暴力、霸凌等偏差行为,他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把孩子领到心理咨询师那里。这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会来了解家庭情况、亲子关系、夫妇关系等。而且一旦孩子有偏差行为,家长都会偏向于更不去跟孩子做良性的互动了。这个孩子在家里亲子关系会更加差,更加恶性循环。


通过聚焦,任何情绪只要被充分地体验、去表达,进而获得理解,都会转化为无形而新鲜的生命活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父母通过学习、通过修炼,能够让自己的状态保持稳定和自然,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然放松的生存空间,孩子自然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蓬勃发展之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它既涉及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医学、文学、历史、宗教、教育、管理科学等诸多领域,又处于同主流心理学之间、人本主义心理学自己...

by:听友1916059

精品精读|人本主义心理学

内容简介人格自我心理学、自我实现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存在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人性观、价值观、教育观……这就是本书所要研究的心理...

by:羽伴育心

存在-人本主义治疗(完结)

在本书中,科克·施奈德博士(KirkSchneider)和奥拉·克鲁格(OrahKrug)博士演示了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如何在当代的心理学实践中提供有效的...

by:听风阁主人

【美学精品】人本主义美学概论|郭立田|限免

【作品简介】本书稿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遵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内...

by:婉依花月白

(美)夏洛特·布勒《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

本书作者是第一届人本主义心理学国际会议的主席,也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脉络分明地阐述这一流派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和研究成果,对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

by:艺学堂

自卑与超越|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喜小玖播讲

《自卑与超越》,现代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书中根据大量实...

by:喜马拉雅喜小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全3册)|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史划时代著作|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套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世界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要著作《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合集。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

by:中青文电子书

人的潜能和价值\入选香港大学推荐50本经典书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著作精选

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怎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人的潜能和价值》是马斯洛、阿德勒、奥尔波特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人的潜能...

by:汉青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