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管理孩子学习

2021-10-28 08:15:1611:07 1119
所属专辑:亲子教育
声音简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管理孩子学习中,父母需要注意的7件事。这7件事不涉及学习方法,只涉及父母和孩子的互动。


      第一个是要真正的和孩子建立起意识上的平等,而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或者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跑那种平等。有很多父母他会感觉到和孩子沟通特别困难,孩子有心里话,但是不愿意跟大人讲,大人找孩子谈话谈不了2分钟,孩子听不下去,感到厌烦。最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关系紧张,教育无法进行。

       实际上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作下级,当作被驾驭的对象管理,而不是当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现在很多父母在物质上,在各方面条件上为孩子付出了非常多,但是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依然并不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对象。父母习惯于居高临下,时间长了,孩子不但不听父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亲子之间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平等不等于迁就,有一些家长学了爱和自由之后,会说我们对孩子平等,什么都依着他,但是孩子还是不听话。这就是家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平等就像是单位同事之间,或者是在社会上人和人之间,这种平等没有任何驾驭和依赖的成分。家长一旦被孩子操控成了孩子的奴隶,平等就无从谈起,孩子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约束,多半会成为任性的熊孩子。


       第二点是不要向孩子发泄我们的情绪,孩子不是我们情绪宣泄的对象。如果孩子考试考得不好,或者是犯了错误,他自己的心理压力已经很大了。这时家长尽量不要去再激烈的批评孩子了。因为家长这种激烈的批评,往往不是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家长在向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甚至是家长在转移自己紧张的情绪。还有就是像夫妻吵架,当着小孩的面儿情绪失控。在这样的时候,孩子不能够理解发生了什么,只会觉得无所适从,这些事情会对孩子造成情感伤害。还有就是对孩子绝对不能够在情绪上忽冷忽热,否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极为不利。一旦父母把小孩子当成自己情绪发泄的对象,小孩子长大后,多半也会成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要么是暴躁,要么是抑郁,总之是理智不起来,成不了一个理性成熟的大人。


       第三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属。如果父母在情感上不受孩子依赖,那么孩子就会向外寻求情感依赖的对象,就会早恋,就会交一些不好的朋友。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孩子在感情上天然需要依恋一个人,家长必须要成为孩子情感依恋的那个对象。做个通俗的比喻,夫妻之间应该是互为情感归宿。如果不是这样的,婚姻就会出现裂痕。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不是孩子的情感依恋对象,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出现裂痕,孩子就会去找新的情感依恋对象,就会把自己内心痛苦和心里话找另外的人去说。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以后,男孩子会去追女孩子,女孩子会去找男孩子,很多早恋就是这么形成的。

       孩子本身是孤独无助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要,如果是抱着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好孤独,仿佛在整个天底下就没有自己立足的地方。这种痛苦在大人看来是觉得小孩儿无病呻吟,但是对于孩子自己看来,这种孤独感很真实,很强烈。想要把握好孩子的情感需要,不仅需要父母细心观察,而且要讲究方法。有的时候需要用热情的鼓励,甚至是拥抱。有的时候当孩子需要安静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己反思调整。

      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年龄发展的阶段。比如说一个2岁的孩子,你抱抱他,拍拍他,他就会觉得有安全感。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要跟他聊天儿,说两句鼓励的话,帮他干点儿什么,他心里就会觉得爸爸妈妈对我好。再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拍他的背,这些通常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做的太过,一定要跟他这个年龄阶段,还有孩子自己个性化的需求相符合。当我们做的这些不符合孩子的需求的时候,往往这些做法还会起到负面的效果。


       第四点是当孩子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不要指责,而是要用具体的方法去帮助他渡过难关。很多家长有一个通病,总是在孩子耳朵耳边不停地念叨,不停地指责孩子学不好,不停地说你要努力,你看人家多努力。像这样一些大而空的话,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会让他更加紧张,更加焦虑。父母们需要做的是采用一些具体的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大家一起分析孩子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短板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如果父母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就没有办法抓好孩子学习。


      第五点,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塑造灵魂。父母和孩子一起读好书,让这些课外好的读物,成为孩子精神上的导师。读一些好的书籍,可以在精神上给孩子很多帮助。长期读书,让他们接触那些美好的东西。可以把孩子从那种仅仅是满足于吃喝,满足于这些动物性生存的层次,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让孩子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由于物质条件优越,反而被物质体验束缚了。他们都处在一种动物本性的生活状态上,和小动物一样,只是满足于个体的成长,吃饱喝足玩儿开心了,然后就不闹腾了。如果是只满足物质需要,缺乏精神文化和灵魂上的引导,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理想。应该说中国的绝大多数孩子接受的是物质上的溺爱和精神上的折磨,这种两个极端式的教育,反而会造成孩子越来越逃离不了动物本能的属性。这时通过让孩子阅读,或者是陪孩子一起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童话,这样孩子内心中会经常有一些很愉快的幻想,幻想一些美好的东西,幻想一些充满希望的东西。这样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层次就不知不觉得到提升了。反而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他们会被人感觉他们精神贫乏,粗俗不堪,甚至是有一些野蛮。


       第六点是要真诚地赞美孩子,赞美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要学会欣赏孩子,要从孩子身上看到大人欠缺的优点,而不是横加指责。孩子们在心理上并不是太成熟,还处在特别希望外界对他们认可的阶段,外界对他们的认可可以强化孩子们的积极行为。孩子们得到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以后,就会变得更有信心,更加努力。表扬是一门艺术,不能够见到什么都表扬,也不能用夸张的手法把孩子捧上天,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做到赏罚分明,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可以去问问那些在企业做中高层管理者的人,这样的分寸是不好掌握的。


       第七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要去试图让孩子去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情,也不要对孩子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也不要对孩子说这里危险不能动,要鼓励他们去探索。因为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人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小孩子社会化程度才刚刚起步,一个社会化程度很高的成年人去教育一个还处在自然动物状态的孩子,这种思维差距,语言差距非常大,孩子所面临的压力简直是我们成年人无法想象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一下子就成长为我们期望的那样,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接纳孩子当下的样子是最重要的。         可以说社会越进步,文明越发展,儿童在步入社会前需要学习的东西就越多。这样儿童当下的样子和我们做父母的期待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大。这个鸿沟越大,也就越需要我们更好地接纳孩子当前的样子。


       以上几点非常简单,也貌似和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操作起来非常不容易。如果真的能做到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学习都不是问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张玉涛的心灵成长空间

听众朋友们,欢迎加入微信答疑群答疑解惑,需要的可以加我微信号:zhangyutaoxinli,加的时候备注:进微信答疑群,等通过看到后会邀请加入微信答疑群。

猜你喜欢
学霸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90%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做的很好,而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忽略了,不与孩子沟通或者不会与孩子沟通,不懂得教育孩子,当孩子出现各种...

by:美德在我心

父母如何教男孩子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根据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学习方法、理财技能、情商教育、生活习惯、美德培养、亲子沟通、社交能力、健康生活八个方面向家有男孩的父母提供了操作性强...

by:秒的鱼

父母日课 | 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

专辑介绍:国家心理咨询师李青老师为父母朋友们整理了大量关于儿童教育、早教、升学、家庭教育等资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

by:柠檬姐姐奇妙屋

《厌学 父母该如何应对》

人生的路很长,所有体验,终将成为孩子一生中的财富,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挫折,而不仅仅是追求完美。只有通过适度的挫折,和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by:瑾沐之家

父母如何与孩子谈性说别

性学习贯穿人的一生。长久以来,人们对性教育有一个错误认识:性教育就是性生理教育。其实,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观念、性审美等内容。科学的性教育,不但能帮助孩子坦然...

by:中智信达频道

父母课堂-如何养育孩子

好的亲子关系,从好的亲子观念开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助于和谐家庭关系的营造。

by:父母课堂育儿知识

智慧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分享和交流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经验,让更多的家长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培养出一个智慧的孩子。

by:绾青丝情感调频

父母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每天3分钟,教你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找到情绪的出口,直击问题的根源,父母学点心理学更是为孩子成年后良好的人格建立基础,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原生家庭。...

by:育儿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