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管孩子的学习

2020-11-16 22:54:4011:11 641
所属专辑:亲子教育
声音简介

      今天晚上分享的题目是家长该不该管孩子的学习,

     天下没有哪一家的父母是不焦虑的,几乎所有的父母在面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一个新手,我们可以想想,当我们拿到驾驶证之后,第一次开车上路的时候,不焦虑是不可能的,而焦虑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第一次为人父母。就想做到完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谁会是完美的,所有人都是在不停的试错、犯错。和改错之中,伴随着孩子成长的。

       道理虽然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道理并不能够缓解父母们的焦虑,通常只有孩子达到或者是接近了我们的期待,才能暂时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

       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成长,家长们会选择不同的途径。

       通常的教育方式有放任型和控制性两种:放任型的育儿观念很好理解,就是父母尽量少的去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想法、情绪和行为通常都是接纳和肯定的,会支持和鼓励孩子打破常规、发挥创造性。

       比如当孩子和爷爷奶奶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可能不会特别介意,不会以尊重长辈的名义,要求孩子无原则地向爷爷,奶奶道歉。当外出聚餐的时候,如果小孩突然觉得不开心了想回家,这类父母可能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直接跟在场的人表示歉意,然后就离开,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地位比较平等。孩子自由度比较大,幸福感也比较高。

       控制性育儿则是另外一种状态。这类父母会非常明确定位自己的教师和管理者身份。在他们看来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明辨是非,所以一定要事无巨细的管着孩子,至少是要引导着孩子。

       比如说孩子喜爱电子游戏,想做电竞高手,但父母认为玩游戏不好,影响学习。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想法出现冲突的时候,这类父母会想尽办法控制孩子。

一般来说控制孩子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强迫,就是直接禁止孩子玩游戏。这种方法叫独裁型育儿。

        另一种呢是说服。这种方法会给孩子灌输长时间玩游戏不好影响学习这样的理念。这种呢我们称为是权威型育儿。独裁型育儿最大的特点就是父母会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限制孩子。在父母心中服从和遵守规矩是最重要的。

       相对来说,权威性育儿就开明多了。虽然这种方法也是父母在影响孩子。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通过强加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思想引导、问题导向的方法,慢慢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这三种方法放任型独裁型、权威型。其实就是全世界父母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尽管这三种方法的差别很大,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

       而且选择某一种教育方式,其实并不全是父母自己的选择。有时候也是受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影响的。比如说在五、六十年前。全世界主流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独裁型。就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因为当时呢经济水平低。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子承父业。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也是这样的。所以呢父母就有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子女。甚至直接控制子女的职业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最近二三十年。很多年轻一代跟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有些行业在父母那一辈是没有的。所以呢父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和一些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对于孩子已经没有用了。所以独裁型的教育方式已经失去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大趋势。

       还有一点就是和所有的商业活动一样。亲子教育也是一种投资,他也涉及投入产出比。对教育方式的投入和回报影响最大的有4个因素。分别是:

父母的条件,

教育系统的特点,

社会经济差距的大小

和社会阶层流动性。

      一般来说,当父母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时候,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比较多。他们在教育上投入的资源就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般会采用权威型教育方式。但是对于那些教育程度不高。收入比较低的父母由于忙于生计。往往无暇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多。他们要么会命令孩子听自己的,要么干脆对孩子放任不管。所以这一类家长大多数会采用独裁型教育方式,或者是放任型教育方式。

      关于教育系统的特点。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设计都不一样。比如说北欧,学校和学校之间,大学和大学之间几乎没有质量上的差异。学生之间也不存在竞争。大部分学生只要正常学习,就能够逐步升入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好学校和差学校区别不大。自然没有多少家长愿意在教育上多做投入。所以呢在北欧,家长大多数会采用放任式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上投入会比较少。

       但是在中国和美国这些国家,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往往是不平衡的。像中国的家长要去买学区房。比如说城市中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普通学校之间就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家长通常会采用投入大。回报也大的权威型教育方式。

      社会贫富差距是影响父母教育方式选择的第三个因素。比如说在北欧一个博士生和高中生的收入区别不大。自然父母也不愿意在教育上投入太多。但是在中国和美国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会流行放任性教育。而发展中国家特别重视权威性教育的原因。美国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他在发达国家中是属于贫富差距比较大的。

      第四点呢是社会流动性。如果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他的社会阶层流动性比较大。那么当地人对教育的投入就会比较高。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他的整体阶层流动性比较小。那么大家对教育的投入就不会太大。

比如说在古代中国。如果一个人读书好,他就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就是非常重视教育,只要是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孩子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所以呢中国人比较喜欢用权威性的教育方式,这个也是有历史的政治经济原因的。

       而在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时候,平民和贵族之间有明显的划分。平民不可能通过教育变成贵族。贵族也不会因为学习不好就变成了平民。所以那时候西方国家大多数家庭是用放任型的教育方式。

       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流动性变大。这就导致了西方国家也流行过很长时间的权威性教育方式。一直到这些国家成为非常富裕发达的国家之后。因为社会福利和保障非常好,所以放养型的教育方式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

       通过这四个因素,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父母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仅仅依靠个人喜好。还有社会文化背景在其中起作用。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投入产出比率。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教育投资能不能在未来收回成本,值不值?

       了解了每一个家庭选择教育方式的这个基本原理以后,我们就发现在当今的社会,独裁型教育方式已经落伍了。但是对于权威型和放任型来说,这两种教育方式绝对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而是各有利弊。

       对于权威型父母来说。父母给孩子灌输了很多理念。这些理念在成年之后的确会非常有用。比如说我们灌输给孩子要上好大学,要勤奋之类的理念。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洗脑。去用自己喜欢的科目或者是专业去替换孩子喜欢的专业。这样的看上去好像父母很聪明,也很有办法。但实际上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分。会在未来造成孩子的职业倦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在推崇这种教育方式的国家和社会里面,很难出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对于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来说,孩子可能不会因为父母的过度干预变成书呆子。他们更有能力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对于喜欢的事情会保持着更强的自信。他们的创造力和他们的想象力也通常会更强。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因为从小缺乏管教而养成只顾眼前快乐,不顾长远结果的坏习惯。此外呢这一类的孩子自制力通常比较差,容易被不好的事情诱惑。也很难适应一些竞争强度非常高的环境。  所以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我们要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这两种教育方式本身都没有问题。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

        同时呢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父母也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上,可以在对待不同的事情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说在培养孩子价值观综合素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多采用一些权威型教育的方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比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孩子的创造力和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方面。就可以多采用放任型教育的一些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让孩子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呢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家长不能只凭感觉或者是盲目听信外界的一些观点。而是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家庭,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都要遵从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行。教育要顺势而为,不能拔苗助长。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张玉涛的心灵成长空间

听众朋友们,欢迎加入微信答疑群答疑解惑,需要的可以加我微信号:zhangyutaoxinli,加的时候备注:进微信答疑群,等通过看到后会邀请加入微信答疑群。

up泡泡成长记

已关注,老师是实力派。期待和老师学习。

猜你喜欢
爱不该

爱不该作词:秦风...

by:华语音乐

该不该要彩礼

愚蠢的女人常常讨价,甚至抬价,所以廉价;聪明的女人,从不开价,更不还价,所以无价。

by:朗读者阿慧

不该爱上你

不该爱上你一部良心作品,震撼来袭。真正的经典中的经典。也希望你多多点赞,您的每次点赞就是我们的动力。更欢迎您的踊跃评论和建议,喜欢就请多多分享,分享到朋友圈哦。...

by:来听转播

不该发生的悲剧

简介:本文作者肖寒的日记本本文是讲述一个年轻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就突然自杀了……

by:椰奶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