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020-11-27 10:14:5713:02 1万
声音简介
你好,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我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因此从根本上不可避免,全球两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这一属性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要想改变,唯有改变制度本身。
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相隔不到百年,却都把人类社会带到了经济奔溃的边缘,这两次经济危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是说,这两次经济危机根本就是两次各方面完全不同的、由意外导致的灾难?在这本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撰写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就让我们全方位来分析一下这两次经济危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来看一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为大家介绍本书:第一部分中,我们先来看看两次全球大危机存在的四个不同之处;第二部分中, 在研究了不同点的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一下两次全球大危机的三个相同点;最后,第三部分中,我们来说说以上研究结论对于中国的三点启示。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两次全球大危机都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两者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同点,分别是人口结构不同、技术条件不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化程度以及新兴国家的角色不同。
先来说劳动力的人员结构不同,1929年大萧条发生的时候,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年龄也比较小,这意味着大部分劳动者都是干简单体力活的年轻人,他们之前就做着类似今天送快递这样的简单工作,即使发生大萧条失去工作,萧条过去之后,再找工作的难度也不高。2008年危机的时候,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平均年龄也偏大,受波及的人大多是从事专业工作的中年人,这种人已经干了多年技术类型的工作,一旦失业,再找工作就非常难了。这是第一点不同。
第二点不同之处是发生时的技术条件不同。1929年大萧条之前的技术创新是电气和能源、化工、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原料的大规模生产,而2008年大危机之前的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方面的。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核武器和信息技术都没有出现,导致国与国之间为了摆脱经济上的萧条而发动战争,而2008年时,核武器的制衡让国与国之间不会轻易动武,信息技术则让全球对于危机的反应同步。
第三点不同之处是爆发地经济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1929年大萧条爆发的时候,爆发地大多是完全的自由经济体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自力更生。大萧条之后,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都认识到基础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开始积极建设相关的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因此2008年危机爆发时,这些制度形成了缓冲垫,避免了经济如同1929年那样,呈现出快速的自由落体状态。
第四点不同是全球化程度不同以及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扮演的角色不同。1929年的大萧条是个分水岭,大萧条之后,各国开始建设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建立起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这样的全球性组织,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程度。同时,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也不断加入到全球市场中,并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来分析一下两次全球大危机的三个相同点。
1929年大萧条与2008年次贷危机存在三个相同点,它们分别是危机爆发的背景相同、危机爆发前面临的问题和对应策略相同、危机爆发后的处理路径及结果相同。
先来说爆发背景上的相同之处,第一个相同点就是两次危机都是发生在重大的技术创新之后。这里我们要引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概念,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简称为康波,这是一个持续60年左右的周期。一个完整的康波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回升、繁荣、衰退和萧条。按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观点,1929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大危机都是出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衰退期,分别是第三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衰退期与第五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衰退期,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开始都是由技术创新所引发的。技术创新带来了生产率的极大提升,不过提升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正如月盈月缺,技术创新如果是前者,衰退期时的大萧条就是月缺了。
第二个相同点是危机爆发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政策。得益于技术革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政府都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时势造英雄,经济繁荣造就了一大批有钱人,社会收入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普通民众的不满日益加剧。执政党一方面不想改变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另外一方面为了选票又必须拉拢选民、平息民怨,因此采用民粹主义政策,安抚民心。在1929年危机前,柯立芝总统表示,要让美国人民每家的后院有两辆汽车,每家的锅里炖着一只鸡。克林顿总统和小布什总统都承诺让更多的美国人民有自己的房子。为了实现总统的承诺,在两次危机之前,金融机构都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第三个相同点是危机爆发后处理的路径和结果。在危机爆发之后,政治家被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三大因素束缚住手脚,因而无法有所作为,每个政治家都面临一有作为就丢失选票而下台的局面,因此只能任由危机自行演化。当危机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上述三大因素的作用日渐削弱,这时候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1929年的大萧条产生了凯恩斯主义,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全世界都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单个国家解决危机的能力明显不足,但是大国之间的合作却又非常困难,如何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目前依然在摸索之中。最后,每一次的危机之后,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全球热点地区。1929年的大萧条之后,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向北美,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发展的重心则向亚太地区转移。
最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来说说以上研究结论对于中国的三点启示。
首先我们做好方案,应对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特别是要预防两种场景的发生,一是由于危机升温从而产生的巨大外部震荡,二是一些国家为了转移经济上的压力,让民众不要老是盯着自己,于是就甩锅给其他国家,向其他国家泼污水。
第二个启示是危机也是机遇,抓紧机遇进行转型。在次贷危机之前,中国抓住历史机遇,一跃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在危机发生之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开始拉动内需,通过内需的方式消化自己巨大的制造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发动大家买买买,不但我们国内民众需要多消费,我们的大企业也要走出国门,看看世界各地有什么好的并购机会。
第三个启示是少管闲事,一心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吸取其他国家的历史教训,少管闲事,其他国家在进行无谓争端的时候,我们不要卷进去,应该趁这个好机会发展自己。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两次全球大危机的四个不同之处,它们分别是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不同、发生时的技术条件不同、爆发地经济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全球化程度不同及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分析了两次全球大危机的三个相同点,这三个相同点分别是爆发的背景相同、爆发前面临的问题和对应政策相同以及爆发后处理的路径及结果相同;在第三部分中,我们了解到以上针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的三点启示。
以上就是《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到爆发在欧美的经济危机,其爆发的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地雷英雄传

主播的声音很好听,我一直在听,谢谢

南荣NR

脑图

Xx_dY123 回复 @南荣NR

辛苦了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

by:犹兰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疫情影响,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有不少人担心会不会引起全球大危机,最近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

by:东篱村居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每周末更新

by:_ALee_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为您推荐《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本书主要比对了人类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主编刘鹤,是中央财经领...

by:鬏诺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分别是:●第一次是1929-1933,另外还有一次次危机发生在之后1936-1937年;●第二次就是最近的2008年,...

by:把酒言欢酒满天

危机公关|全球百强危机应对指南

纵观20年企业危机公关的失败与成功,深入解析危机公关方式方法。行业涉及快消、零售、酒店管理、医药、制造、电子商务等。议题包括:食品安全、商业欺诈、罢工、环境与健...

by:寻找理想国X

末世之全球生物暴走|危机

内容简介我们掌握着其它物种的生杀大权,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肆意猎杀任何生物,有些人更是以此为乐。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这种主宰地球的感觉。...

by:西楼有言

两次世界大战战史

本合集包括李德.哈特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现代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by:方洁琼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石油已经像血液...

by:金石海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