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文臣5.2】学习古代官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1-01-15 09:40:2927:20 3501
声音简介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


天使,誉称行人;司成,尊称祭酒。


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


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蔡老师;从上节课我们就进入到《幼学琼林》文臣部分的学习了,文臣就是古代政府中的文职官吏。那么就有同学和家长问了,我们有必要要把这些官职名和他们所担负的职责搞清楚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么?我的回答是有,不管你长大后考不考公务员,当不当国家干部,走不走从政的道路,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知道,我们的古人特别是老百姓,更够最大的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改变命运的就是当官,当然你也可以去参军,建立军功,但是这条路风险极大,搞不好还没有建功就丢了性命,万不得已老百姓不会选择这条路。有的同学说,那么还可以从商呀,开工厂呀,要知道我们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重农抑商,最大限度得压抑工商业,为什么?因为我们东亚是封闭地貌,而工商业的获取的利益远大于农业,如果全民都从事工商业,我们在那个封闭地貌下,那个交通运输极其落后的古代,不可能换回我们基本的生存资料,也就是粮食,而中原地区处于温带,又靠近大河,气候适宜极其适合繁衍,人口众多,几大文明古国都是如此,都是大河文明都处于温带,基本是同一纬度。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自己种粮食行吗?如果我们像西方环地中海文明包括两河文明一样发展工商业的话,工商业的收益远大于农业,没人种地全去经商,我们中华民族早就饿死了,文明早就中断了。但西方,他们完全没有问题,他们是开放地貌,民族交流扰攘十分频繁,可以通过手工业和商业换回粮食,而我们绝不可能,因此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国家政策,千变万化,但是重农抑商,这一条亘古不变!


 即便是我们现在全面学习西方大力发展工商业,我们现在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中国国力强盛,可以向国外购买足够的粮食,但是我们国家依然大力发展农业,绝不放松,其实也都是有历史原因和特殊的生存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再来看,从政这条路怎么走,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文化,占据两千年以来核心价值观结合个体价值的表达,做官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我举个例子,前些日子,中央台播放的电视剧《大秦赋》,不知道同学们家长们都看了么?其中的吕不韦最能够说明问题!吕不韦最早只是一介商人,依靠他精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努力,周游列国赚了很多钱,成为富商,但是社会地位低下,后来当他发现了在赵国做质子的嬴异人,也就是后来秦始皇的父亲,发现了他以后,如获至宝!当时他和他的父亲商量怎么帮助嬴异人回秦国当上太子,最后当上秦王时,说过一段有名的话,大致意思是这样:务农可以获十倍利,经商可以获利百倍,然而,从政获利无数!也就有了后来奇货可居的故事,吕不韦精心设计、辛勤奔忙,终于如愿以偿,使得嬴异人当上了秦王,自己成了辅佐秦王的宰相,嬴异人仅仅当了三年秦王之后驾崩,嬴政继位,但年仅十三岁无法亲政,吕不韦不但当上了相邦,百官之首位极人臣,更成了小嬴政的仲父,也就是干爹。国家所有的政令决策全部出自于吕不韦,不仅位高权重震慑国内,还令各国诸侯大臣无不胆寒,相府食客三千,各国重臣拜访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同学们你想想,这就是所谓的获利无数!就算你成不了吕不韦,当不了高官,但是你从一介商人或者农民一旦变成了官员,这就已经是是改变了贱民的身份,如有功绩还有获得爵位的可能,甚至开府建衙。要知道古代如果你没有爵位,你再有钱是不可以享受那个级别的待遇的,就好比你再有钱你是个商人决不能买奔驰宝马保时捷,决不能住五星级酒店,这等同于僭越,等同于谋反!所以在,古代,官员地位极高,百姓地位极低,而且百姓人数众多。所以,就算你当个县太爷也是万人敬仰,高高在上。


 那么既然做官那么好?怎么才能做官呢?最早我国的官员任命主要是世袭制和察举制,基本都在贵族中选拔,直到隋唐,我国确立以科举制度作为文官的选拔制度,极大得扩充了选拔官员的对象范围,增加了人才储备。中国有1400年以上的科举考试历史,因此全天下的人就可以通过读圣贤书,通过科举的层层考试选拔出任官员,来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说白了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得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无论是科举时期还是世袭制察举制时期,也就是古代但凡是有文化的人,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有一官半职,也就是国家官员绝大部分都有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词人绝大部分都是国家官员,或者就在努力之中,或者曾经担任过官职,或被贬谪或被流放或归隐山林罢了。因此,我们要读懂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必须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那么他们的职业大都是官员,官阶却分大小,经历会有不同、职务时常调动,所以我们想要真正的读懂他们的作品,甚至于我还没读他的作品,我只要大致了解他的写作背景,我们就能轻易得推测他创作的主旨和抒发的感情了,就好比我们不可能熟读苏东坡所有的作品,但是今天就考了一篇他的策论呢?一首生僻的诗词呢?所以,我想,这对每一个同学来讲,就是最大的现实意义!好,我们从今天起,就来介绍一些古代的官职名,关于官职名,各个朝代虽一脉相承但也略有区别,所以在介绍同一个职能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个朝代不同的称呼,相同的称呼也可能在不同的朝代赋予不同的职能,这一点,请大家知晓。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


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代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那么都宪、中丞都是他的称呼。都御史的主要职责就是,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也就是对官员监察和弹劾,权力极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纪委,人民检察院。不仅如此,比如在明代遇到一些官员违法乱纪,他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之权,还可以和大理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还有刑部的长管们,进行三司会审,进行最终审批。在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早在秦汉时期,属于三公之一,御史大夫。


那么接下去的翰林院,这个称呼我们很熟悉,是个官署名,是翰林学士工作的地方,翰林原指的就是天下文章写的最好的人聚集的地方,在唐代,皇帝为了加强巩固自身权利,不被宰相过多的分权,皇帝也要培植自己的储备干部,众多学士从各个部门或从进士中,被选拔出来成为皇帝的顾问秘书,而且每年都要优胜劣汰,保证是天下最高精尖的人才为皇帝所用,因此翰林学士就成了真正的天子门生,称为“内翰”,也一度成为宰相的跳板,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都担任过翰林学士,到了明代,权力极大,深得皇帝信任,相当于宰相的地位,成为“内相”,与外相,也就是国家的名义上的宰相抗衡,上节课我讲过宰相只是个虚拟的象征,明代已经取消了宰相制度,但内阁首辅大臣相当于宰相,也就是说,这翰林学士权力与内阁首辅相当!


天使,誉称行人;司成,尊称祭酒。


这里的天使和行人,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意思,它们特指是天子的使者,也就是传达皇帝诏令的官员。一般指的就是宦官太监,或者是走官府体制层层下传,有的时候也有钦差大臣直接传达。


 祭酒是个比较古老的官职名,先秦时期就有,不过没有官员的身份,比如荀子当过三任的稷下学宫祭酒,也就是稷下学宫的院长,为什么要叫祭酒呢?很多同学可能会理解为一个管理酿酒的官员,怎么和学习教育相关呢?原来早在商周时期,祭祀要用酒,要由尊贵者或长者来执任。为此,人们把位尊者或年长者称为祭酒,要知道上古时期的祭祀礼仪极为复杂,我以前讲过孔子把丧葬祭祀文化搞得极为复杂,以至于没有他的学团到来,家里死了人都没办法埋,所以孔子被誉为当时最有学识的人之一。所以说,这个祭酒是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因此也就有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含义。到了汉代,大兴儒教经学,祭酒就被设立为国家官员,叫博士祭酒,后来隋唐,叫国子监祭酒,官居四品,很高的官阶了,一直延续到清代。国子监就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在汉代的时候叫“太学”,是古代贵族子弟读书的地方,也包括各民族贵族和国外贵族留学生,对传播形成东亚文化圈意义重大。那么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司长,或者类似于清华北大的校长,唐代的大文豪韩愈就担任过这一官职。那么《幼学琼林》中的司成,也叫大司成,是祭酒的别称或者是尊称,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


称都堂曰大抚台。


都堂在明代是对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千)都御史的称呼,有的时候也称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总督指的是管辖一个片区数个省,军民事务、文官百官、还兼有考核监察职能的最高长官,官阶为正二品或从一品,巡抚是巡视安抚本省的军政、民政的大臣,从二品,总督和巡抚的关系简单讲,就比如清朝有九大总督,其中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安徽和江西。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都担任过这一职务,那么江苏巡抚就在两江总督之下,巡抚和总督都属于朝廷的封疆大吏。


那么什么都是抚台呢?台,不是具体的官名,而是对某种职位官员的尊称,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中听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等称呼,那么究竟如何区分呢?我们时间不够,蔡老师只能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以清朝为例,按官职大小排列:总督、巡抚,我们介绍过了,分别被尊称为制台大人和抚台大人;学政指的是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的官员从二品,中央朝廷直接任命,被尊称为学台大人;布政使主管一省的经济赋税及人事,是管财政和户口的,从二品,被尊称为藩台大人;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司法刑狱正三品,被尊称为臬台大人;道员介于省府之间地方长官,是朝廷中央六部以下各个司的直接下属,有粮道、河道、茶道、盐道、兵备道等等正四品,被尊称为道台大人,再往下就是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被尊称为府台大人,知府的府,再往下就是知县,也就是现在的区长县长,不称台了,称太爷或太尊。


那么自明代起,这些总督、巡抚身为朝廷重臣、封疆大吏,往往都兼任御史的职能,可以随时监察地方官员,所以也称他们为大抚台,在抚台前面加一个大字。




那么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如果这样的话,他们手里的权利太大了,又有行政权还有监察权,万一他们自己再贪赃枉法呢?天高皇帝远,没人能治得了他们了,大抚台不就成了国家的大蛀虫了嘛,嗯,你能这样质疑非常好,但是我们古代的政治制度到了明清,已经非常的严密,也就有了这一句称巡按曰大柱史。柱史指的是御史,那什么叫大柱史呢?皇帝命都察院向各省派出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各地考察吏治,每年八月出巡,成为巡按御史,俗称八府巡按,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派出的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巡按御史他们品级虽低,一般只有正七品左右,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干扰,权力极大,而且明代有很完善的巡按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得独立行使监察职能。所以说他们官阶虽低,但是权力极大,是这么个大柱史,同学们明白了么?


好,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


方伯和藩侯,很好理解,我们在朝廷板块的时候讲过,都是被天子分封的用来屏藩王室的诸侯国,那么伯和侯都是爵位的名称,公侯伯子男,我们以前讲过。发展到了明代,那么这些地方最高长官,叫做布政使,在明代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还监管财政,到了清代权力减少,专管一省的经济赋税和人事,配合督抚,我们上面刚讲过,因此方伯和藩侯也就成了布政使的代名词。


 宪台和廉宪,都是地方监察御史在唐宋元朝的别称,提刑按察发展到明清就叫按察使,我们上面也提到了,掌管一省刑狱司法,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部门。


 好了,今天就先讲这么多,蔡老师也最后为大家梳理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在讲在朝廷中央下,或三公九卿制下,或在三省六部制下的具体执行事务的官职,用咱们现在的官员级别来算的话,今天讲的主要是省部级的官员:以清朝为例,清朝在地方上的省级官员只有三人:总督或者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也就是抚台、藩台和臬台大人,一个管军政民政,一个管经济人口,一个管司法,都是三品及以上的大员。而学政,学台大人管教育科举,只能算“副省级”,道台大人分属朝廷中央的各个部下的各个司,只能算厅级干部了。

蔡老师这样讲,大家应该能梳理清楚,而且自上而下和现在的官职大致能对应起来,看个电视剧应该没有问题了。今天就是这样,下期节目继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晓月和风

请问老师用的哪种版本的书呢

丹麦童子

学而优而仕,宣扬这?

国学拥护者

感觉蔡老师是共产党员或者是解放军

蔡鋆老师 回复 @国学拥护者

只是小时候根正苗红罢了

国学拥护者 回复 @国学拥护者

您没有辜负根正苗红

1590160upaa

讲解透彻,蔡老师在正确传承的基础上有自身深刻的独到见解!这是很难得的!

洹水湾湾

真好听,点评精彩,现时意义讲的明

猜你喜欢
5.2 The Kid Who Came From Space

EthanjoinsforceswithanaliencalledHellyanntorescuehistwinsisterwhoh...

by:titaer

异世之召唤文臣猛将

【内容简介】存在于历史长河里的英魂从未熄灭,一个能摘星拿月、颠倒乾坤的武道大世界。穿越异世将华夏历史中的英魂们呼唤出世,力拔山兮楚霸王、神力盖天李元霸、天下无双...

by:Hi_夜丰

AI英书5.2 The Go Ahead Boys and the Racing

知音博雅英语请用大屏电脑读大字。TheGoAheadBoysandtheRacingMotor-BoatbyRossKayReadabilit...

by:知音博雅英语

The School for Good and Evil Series ar5.2-6.3

TheSchoolforGoodandEvilSeries1-4-SomanChainani有声书音频mp3+电子书Kids>Ages...

by:朵朵爱读书

魔王卷一

初到异世,大家都需要适应新的生活。。。

by:梦_月儿

一卷一言

一本书哪怕只有一句话能带给我们一些明悟,就够了。

by:怕不辣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