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文臣5.1】“重文抑武”和“重武轻文”哪个好?

2021-01-06 18:24:2021:49 3723
声音简介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


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


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


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都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蔡老师,从今天起,我们进入到卷一的第五个部分,文臣。一讲到文臣,我们也马上会想到武将,所谓文臣武将,是为古代朝廷的左膀右臂,那么武将部分,我们放在第六个部分再谈。


 那么关于文臣还是武将的重要性,中国历来各执一词,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下历史,历史上将文臣地位提到最高的,就是宋朝。宋朝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重文抑武,当然有它的特殊形成原因,太祖黄袍加身、五代十国通过兵变-政权更迭、唐中后期的严重藩镇割据,触目惊心。所以重文抑武在宋朝建立之初就被定为基本国策,可是最终的结果呢?导致四周强敌环伺,本国军事羸弱,冗兵冗费却胜少败多,之后靖康之耻,南宋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等等种种痛心,虽然,军事上衰落,但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是中国古代巅峰,却是毋庸置疑;反过来,重武轻文最典型的朝代就是元朝,金戈铁马、所向披靡、疆域空前、称霸亚欧、无人能敌,但是征服之后,却渐渐轻视文治,很快腐败奢靡、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民不聊生,最终不到百年,王朝轰然崩塌,令人扼腕。


 因此不论是推崇文臣,还是推崇武将,最好就是寻求一个平衡之道,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国家得到最长远最稳定的发展。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文治武功最为辉煌。所以,蔡老师刚才举了以上一正一反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现代人反思。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和政权,来提供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治安;单一得过度发展或推崇任一方面,都将无法和谐长远的持续发展,当今的中国,正在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得努力着,更加需要文武并进。


但是话呢又说回来,我们学习《幼学琼林》探究的是古代的官制,特别是自宋代以后除元朝,文臣重于武将,都是文尊武卑,同等级官员,文官至少要比武官大一级。原因也很简单,是武官文化普遍水平不高,而且权重后易谋反。而且明清两代,最高军事指挥官经常都是文臣担任的。那么我们暂且就先从文臣开始讲起。我们先来看: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

震和离,都是来自于《易经》中的两个卦名,震代表的是雷,方位上代表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离代表的是火,位于南方。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太阳在南方运行,所以古代帝王与大臣相处的时候,坐北朝南,因此就有了这句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意思就是帝王,好比太阳,从东方的震位出来,面向南方的离位,治理国家而日渐兴旺,并且当太阳来到了正南,也就是离位,正好是如日中天之象。那么下一句补天浴日是什么意思呢?补天,我们很快就想到女娲,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故事,蔡老师不再讲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都听过。那么浴日又是哪位神仙呢?耶,她也是一位神仙姐姐。她的名字叫羲和,在《山海经》中记载,在东海外面,甘水旁边,有一个羲和国,其中有一个叫羲和的女子在为太阳洗澡,她是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个太阳。还有一种说法,屈原在他的《离骚》中描述羲和是驾驭太阳车的神,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那么在《幼学琼林》中,补天浴日很明显就是一种比喻,形容大臣们力挽世运,有盖世之功。这两句其实是文臣部分的一个总起,总的意思就是表达,帝王君权神授,至高无上,大臣忠心辅佐,功勋卓著,君臣同心,政通人和,共襄盛举,共创盛世。这个第五部分调子起得很高呀,我们就来看看,帝王设置了哪些机构和官员,从上到下如何施政?


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帝王之下为三公,也就是位极人臣的最高官衔,每个朝代的关于三公的具体官职名不一,比如周朝,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秦朝的时候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到了隋唐变成了太尉、司徒、司空。所以我们看得出来,三公其实到后来是一个象征性的虚职,简单点说就是,帮助帝王管理天下的权利最大的三个大佬,各个朝代由具体不同的官职担任。三台,我们以前在讲泰阶星的时候讲过,分上中下三台,共六颗星两两并排,呈阶梯型向上,泰阶星平,则意味着天下太平,耶,那么这三台就对应着人间的三公,只要他们三个相互协调保持平衡,天下也就太平;那么郎官指的就是侍郎、中郎、郎中等官职,是帝王的心腹,承担贴身护卫、贴身秘书、车夫顾问等等职责,人数多的时候有三五千人之众。那么这些郎官,就与天上星宿相对应。这两个比喻非常的贴切,众星拱月,拱卫的就是帝王这个月。


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 台铉是什么呢?即台鼎。台,朝廷。铉,就是鼎的两耳,代称鼎。最早的鼎只有三足,象征三公, 所以用来比喻宰辅重臣——宰相,这也是到了后来宰相制度的建立,三公逐步淡化,变成了虚职变成了某种荣誉,实权越来越少。那么讲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就要问了,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一样么?其实,蔡老师请大家了解上面提到的三公,三公就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呼,历朝历代由不同的官职来担任,其实宰相也是这个意思,举个例子,你家里帮助你爸爸经营家庭的是谁呀,是妈妈,对吧,妈妈此时就是你们家管理一切事务的老大,学习报班、投资理财、洗衣做饭,人情往来,基本都是你妈妈说了算对吧,独揽大权,就是个宰相。可是再过十几二十年妈妈年纪大了,你长大了,耶,需要你挑起大梁了,由你担任宰相了,家里的老大了,再过了十几二十年你也老了,整个家族就由你的儿子来当家了,当这个宰相了,所以你看,象征权利的家中的老大这个称谓,永远都在,只是扮演这个角色的人从妈妈变成了你,后来又变成了你儿子。所以,讲到这里,你一定听懂了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宰相是个虚拟的象征,丞相是个实实在在的官职,不同之处是:只不过有些朝代让丞相去行使宰相老大的权利,比如秦汉,李斯、萧何、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有些朝代又其他的官职去行使宰相权利,比如宋代的参知政事、平章事,比如王安石、欧阳修;明清的内阁首辅大臣,比如张居正,军机大臣,比如张之洞、袁世凯。同学们明白了么?


铨衡又是什么呢?铨,本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后来引申为评量、选拔人才的职位。那么在古代,担任这个重要职责的就是吏部,吏部是在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后,在中央政务机构六部当中最重要的部门,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


好,我们讲完了百官之长的宰相和中央政府中最重要的吏部,刚才我们提到了三省六部制,这个制度从汉朝就有,一直到隋朝确立,唐朝完善,成为我国古代一套组织最为严密的中央官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那么蔡老师稍微介绍一下三省六部制,皇帝下辖三个省,这个省不是我们现在的浙江省,安徽省,是个行政单位,在古代是中央官僚机构,分中书省,主要是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门下省负责审核,那么负责贯彻执行的是尚书省,下辖庞大的执行部门,分为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邢工,最高长官叫尚书、副长官叫侍郎,比如礼部尚书,兵部侍郎。那么在每一个部下面还设有四个司,总共二十四个司,皇帝朝廷中央的政令颁布后就由六部各个司,去具体操办落实。


其实,这六部的设立并不是突发奇想,某人的发明,是从传说周公旦所著的《周礼》之中逐步演化而来,在《周礼》中设立六官辅助天子施行政令,我们上节课就讲过:天子立六官,为外治;天子后,立六宫,为内治。那么哪六官呢?很好记,天地春夏秋冬,后边再加个官字即可。我们来看这一句:


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都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我们会发现了,之后三省六部制中的吏户礼兵邢工部,是天地春夏秋冬官的直接延续,吏部最高长官礼部尚书,对应《周礼》中的天官,又叫大冢宰,为啥叫天官呢?天官寓意总理百官,有如苍天笼罩世间万物。户部最高长官户部尚书,对应《周礼》中的地官,又叫大司徒,地官:掌管土地和人口,有如大地滋养万物。礼部尚书对应春官,又叫大宗伯,春官:主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像春天生长万物。兵部尚书对应夏官,又叫大司马,夏官: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兵威震慑,像炎热的夏天般刚烈。刑部尚书秋官,又叫大司寇,秋官:掌管刑法、监狱诉讼,像肃杀的秋天一样。工部尚书对应冬官,又叫大司空。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屯、水利、交通等,像冬天一样为以后打基础。天地春夏秋冬对应吏户礼兵邢工,官职名全部取自于自然,全部都有象征寓意,再次体现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的国家中央政府,国务院下辖所设立的各个部门和他们也有紧密承接关系,并在他们的基础上适应性的再细分,比如国防部、国安部相当于兵部,教育部、外交部、文化部相当于礼部,公安部的户籍部分和财政部、商务部、民政部、发改委相当于户部,公检法相当于刑部,组织部相当于吏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相当于工部;这一精雕细琢的延续,以及开枝散叶全面状态,足以令人惊叹、令人信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Garra_o1

夏天 五行属火,兵部主 杀伐 为什么能和夏在一起 该怎么理解

国学拥护者

听蔡老师讲课开心😄

小李子真好吃

希望你能全部都讲完,你讲解的太好听了!

猜你喜欢
异世之召唤文臣猛将

【内容简介】存在于历史长河里的英魂从未熄灭,一个能摘星拿月、颠倒乾坤的武道大世界。穿越异世将华夏历史中的英魂们呼唤出世,力拔山兮楚霸王、神力盖天李元霸、天下无双...

by:Hi_夜丰

魔王卷一

初到异世,大家都需要适应新的生活。。。

by:梦_月儿

一卷一言

一本书哪怕只有一句话能带给我们一些明悟,就够了。

by:怕不辣辣

正经|卷一

《正经》,初名《巾经纂》。作者宋宗元,字鲁儒,号悫庭(一号光少,又号梅花铁石主人),清代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乾隆四十四年...

by:采墨心怡

天之炽 卷一

铁血的荆棘王座上坐着一个无敌妹控。

by:宠粉狂魔384

随园诗话|卷一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此为卷一。原文前拟增小标题。

by:采墨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