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三不欺

2021-02-22 22:00:1205:46 306
所属专辑:习近平讲故事
声音简介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让听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大家好,我是主播小赵,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习近平讲故事之三不欺

《史记》中的西门豹治邺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讲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产是春秋时人,他治理郑国,明察秋毫,百姓不可能欺骗他。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做官重在教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百姓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是战国时魏人,他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面貌出现,不站在百姓的对立面,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些道理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干群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无裨益,应该好好体味。          —《在瑞安市基层干部座谈会上的谈话》(20041226)摘自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延伸阅读

不欺”即民服”

由于时代和认识所限,古代官吏以实现百姓服从为施政目标。《史记》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则事例三种施政策略,一个亲力亲为,一个求贤自辅,一个威化御俗,虽然施政风格和理念差异很大,但都取得了“民服”的效果。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著名政治家,他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愿从中汲取有益建议。而对自认为有利于国家的改革,他却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他“铸刑书于鼎”公布成文法,积极推行经济改革措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百姓不能欺骗他。

子贱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位列“孔门七十二贤”。治理单父时,他每天弹琴取乐,悠然自在,很少走出公堂,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他的施政方案是“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重视选用当地贤人高士,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使得民“

不忍欺”做到“鸣琴而治”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做邺县县令时,调查发现基层官吏和巫婆神汉勾结,假借“为河伯娶妇”骗取百姓钱财。在河伯娶妻时,西门豹借口要向河伯禀告,把巫婆神汉、地方官员扔进河里,一举破除了这一民风陋习。而后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还颁布律令,禁止巫风,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在后世看来,子产是事必躬亲的典范,子贱是委任责成的楷模,西门豹则是严厉督责的代表。

做好群众工作,态度情感是基础,方式方法是关键。方法不对头,好心可能办坏事。习近平引述“三不欺”的故事,正是为了说明方式方法对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欺”的启示是为政应亲力亲为、明察秋毫,让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得到最大彰显。“不忍欺” 的启示在于重用贤良、广施教化,用实际成效激发人,用真心诚意打动人,用崇高价值鼓舞人。不敢欺"则告诉我们,法治方式和凌厉作风是纠治社会顽疾的良方,重典治乱、重拳执法才能实现风清弊绝、河清海晏。

做群众工作,习近平在年轻时就已经是行家里手。他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跑遍所有乡和村,乘车、步行几个小时到最边远的山乡视察,不只是嘘寒问暖,而且摸棉被、揭锅盖,去了解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此为“不能欺”。在陕北农村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修筑淤地坝、成立铁业社、建沼气池,与民为善、为民谋利的事他力求做到最好,在乡亲们眼中,他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贫下中农的好书记”,此为不忍欺”在正定工作期间,严肃清理农村财务,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福州,带领市区领导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主政浙江,突出污染防治这一重点,确保环境安全,此为不敢欺”。

本期节目.

责任编辑小赵,

节目监制澄澄,

主播小赵

平台编辑:周锐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修心三不

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by:小玉同学丫

修心三不

65个方法让你拥有从容快乐的美好心灵。现在都流行把生活当做修行,修行就是一种休修心,所谓修心,其实就是调整、修炼自己的心态。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by:清子读书

修心三不

现在都流行把生活当作修行。修行就是一种修心,所谓修心,其实就是调整、修炼自己的心态。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我...

by:我来讲给你听

修心三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就像一块易碎的玻璃,稍不注意就会哗啦一声变成碎片。因此,我们的生命是经不住折腾的。但是,我们毕竞只是凡人,不可能一生都只做正确的事而不做无意...

by:文俞王

修心三不

修行就是一种修心,所谓修心,就是调整、修炼自己的心态。心如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是生活快乐的法则,是社交圆融、...

by:梓萱悦读会

修心三不

前面录的声音有点小,配音太大,后面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都流行把生活当作修行。修行就是一种修心,所谓修心,就是调整、修炼自己的心态。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

by:南浅之梦

修心三不

本书围绕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系统地讲解如何修心持身。我们为什么要讲修心?修心是不与自己斗,更不与人斗,通过调节情绪,来达到自然平和的状态。修心不止修的是内心...

by:禄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