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漫谈避讳三:在书法艺术大师徽宗皇上眼中,萧让的书法水平,并没有入他的法眼

2023-12-23 10:04:4812:42 5270
声音简介

上回我们说到,圣手书生萧让与玉臂匠金大坚被军师吴用赚上了梁山,他们的上山就是为了解救宋江,伪造当今太师蔡京给儿子蔡九知府的书信。在这个伪造书信的项目中,圣手书生萧让负责内容撰写与书法笔迹的模仿,金大坚负责书信上蔡京私人印章的伪造。




 日后,当宋江主动要求率军前去征讨方腊,临行陛见皇上,当时皇上就开了金口说:"卿等数内,有个能镌玉石印信金大坚,又有个能识良马皇甫端,留此二人,驾前听用。"宋江,卢俊义哪里敢说个不字。只能同意。刚要出发,蔡太师差府干到营,索取"圣手书生"萧让,要他代笔。次日,王都尉自来问宋江求要"铁叫子"乐和,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


可见,梁山的人才,第一批是由皇上先行挑选,皇上挑剩下的,才由太师蔡京挑选,皇上太师都挑选完了,就轮到王都尉来选,存在着一种严格的优选等级次序。也由此可见,在艺术鉴赏大师、顶尖的书法大家、瘦金体的创始人道君皇上眼中,圣手书生萧让的书法水平,还没有入他的法眼,还没有到达顶尖国手的水准,所以他并没有挑选圣手书生萧让,但是在他老人家的眼中,玉臂匠金大坚的篆刻水准,则完全是超一流的国家级水准。所以他留用了金大坚。




宋徽宗的艺术专业水准与热爱程度,都是百年难遇的。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上在军,闻金人徵求万端,至及乘舆嫔御,未尝动色,惟索三馆书画,上听之喟然。”就是说当金军逼近围困汴梁,由此据势要挟,百般勒索,点名点到皇上乘坐的舆辇轿子,点名点到道君皇帝的嫔妃的时候,宋徽宗都处之泰然,很平静,没有什么过分的反应,但是当金人索要三馆书画的时候,才露出了失望伤心的表情。才真正被电击了。可见徽宗皇帝对书画艺术的痴迷程度。


最后,金大坚光荣地进入了国家大内,成为了内府御宝监官员,开始为皇上,为皇宫篆刻印章。而圣手书生萧让的最后归宿,是在他曾经仿冒的蔡京太师府中,作了个门馆先生。大致就是一个太师府中陪聊艺术的清客。在蔡太师非常繁忙,或者遇见自己需要敷衍的人事的时候,就需要圣手书生出面代笔,这个时候,萧让免不了再次替新主子,认认真真地仿冒一回笔迹。当然,这次,总算在仿造的太师书信上,盖上的,终于是真正的蔡京图书了。




当然萧让不知道,蔡京选中他进入太师府的时候,不仅存在着代笔的需求,也存在另一种无法言说的用意,那就是,要把能活灵活现仿造自己各种印章的人,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而不能放任在江湖上,从而可能对自己产生潜在的不利。


萧让在蔡太师家做起了门馆先生,也就是文化帮闲,文化门客,关于门馆先生,水浒中也有一处叙述,那是在梁山攻打祝家庄的时候,由于时迁偷鸡被抓,杨雄石秀前去解救,当时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是同盟关系,杨雄又正好与李家庄的主官杜兴有恩,所以他们两个就通过鬼脸儿杜兴的关系,想让李家庄庄主扑天雕李应出面斡旋,释放时迁,李应一开始没有把事情想得很复杂,觉得凭借往日三个庄子彼此的交情,放个人,也就是一声招呼的事情,所以他开始给祝家庄家长祝朝奉修书一封的时候,只是让庄上的门馆先生代写了一封书缄,写完信,自己填写了自己的名讳,然后盖上了自己的图书印记,差一个副主管了,备一匹快马,去到那祝家庄,以为这样就能把轻轻松松地把时迁给带回来。




结果,祝家庄的三个少爷不尿他,对他的使者与来信不予理财,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不是在外来的江湖好汉面前啪啪地打李大官人的脸吗?李应当时就又气又臊,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上次自己在书信上态度可能有所不够。所以他马上端正了态度,特地用了一幅花笺纸,自己亲自撰写了书信,封皮面上,使一个讳字图书,然后派出了自己最为亲信正主官杜兴前往交涉。


由此可见,李家庄这样的庄户上,也养着门馆先生,而一旦需要替主人代笔,门馆先生就为主人杜撰写就,主人只需要签个字,然后盖个私章就行。你一个李家庄的李大官人都有门馆先生,何况是当今太师的太师府呢?当然,李家庄的李大官人用一个门馆先生与蔡太师用门馆先生出发点未必一样。


那,又是为什么呢?请听细细分解。


文本+音频:布衣豆腐(原创版权)

插图:唐鼎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91307sory

好听

布衣豆腐 回复 @1591307sory

谢谢肯定

猜你喜欢
水浒三国

好汉红楼梦游

by:silverecholi

【新评书】水浒传|阿文讲水浒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

by:阿文有声故事

评书水浒传

《水浒传》塑造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适逢金兵南侵,在朝廷主战派的支持下全体上阵。然而...

by:戏曲评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