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避讳漫谈十:蔡京太师也是人,也会犯错,在礼数上他就曾经闹过一个大大的乌龙

2023-12-19 08:50:2311:11 2136
声音简介

上次我们说到,假设戴宗真的去太师府送了信,但是太师蔡京在给儿子蔡九知府的回信封皮上,到底加盖是否是翰林蔡京的私人图书,那也真是天晓得的事情。黄文炳认为翰林蔡京的私人印章,是犯了当时父子姓名避讳的禁忌,而蔡京作为通达见识的大人物,断然不会如此行事,但是这也不过只是黄文炳的一般性推理。偶然总是有的,黄文炳所理解的层面与维度,也是有局限的。但是,戴宗晁盖也按照这种常理去理解,加上做贼心虚,所以自然就心灰意冷,浑身是汗了,从而在意志上首先垮了,自己首先认输了,那,自然就不会有任何转机翻盘的可能。




上次我们也说过,你黄文炳认为蔡京太师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似乎永远不会出现明显的有违常理的纰漏,这种见解其实本身就有破绽。蔡京太师也是一个人,是人就会犯错,事实上,历史上的见多识广的高明的蔡太师,还偏偏就在见识,常识,伦理方面,出现过一个大大的纰漏,而成为千古笑柄。我们来看。


此前我们曾在《元宵节特辑》节目中,从宋代郡守田登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谈过宋代姓名避讳的繁盛,也谈到了宋代士大夫与官场上,家讳与自讳其名的流行,在这些流行风尚中,有人不小心呼喊了与大人祖先名字一样的字,或者不小心触犯了大人自己的名讳,轻的遭嫌弃,遭责打,重的被发配,被斩首。非常的吓人。上次我们也说了,蔡京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家避自讳的人,像薛昂这样的官员为了逢迎,严禁家中说及蔡京的京字,谁说了就要遭到他的呵斥,自己不小心说了也要自己打耳光,宰相食堂菜谱中的菜羹,在报菜名的时候也只能改为羹蔡等等。




蔡京本人,就算深谙礼数,位极人臣,见识高明,但是他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根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蔡京的祖父、蔡京的父亲与蔡京自己,都是阴历七月二十一逝世的,三世同一个忌日。生死大道,这个蔡京自己没有办法去避免,并不算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在人间行礼数展见识,也有糊涂犯错的时候,他老人家曾经在重要的伦理礼数上,有过一次大大的乌龙,曾经闹过一个千古大笑话。


周邦彦公子周煇在所撰的清波别志》中记载,奸臣王黼做了宰相,但是蔡京非常贪恋官位,迟迟不肯辞职,因为蔡京这个人官瘾极大,他曾四次任相,每次听过自己要免官,就不顾体面,去皇上那里匍匐哀求,到后来年纪大了,浑身都是毛病,眼睛都看不清公文的时候,还赖着不走,徽宗皇帝那个时候其实也已经对蔡京有点厌烦了,所以,最後宋徽宗就命童贯和蔡京的长子蔡攸一起去向蔡京催要辞官表,由于事发突然,蔡京有点慌乱,一时失措,张口自陈说:‘京衰老宜去,而不忍遽乞身者,以上恩未报,此二公所知也。’在这句为自己恋战辩解的话语中,说到了此二公所知也,对面的二个人,一个是他的官场老朋友童贯,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一时昏聩,竟然自己的儿子喊为公,当时左右听到蔡京呼其子为公,无不偷偷嘲笑。因为公,是古人对尊长或同辈的敬称。




清代潘永因所编的《宋稗类鈔》中,在这个故事的后面,还加了一段对西汉晁错的父亲一连三次称儿子为的故事,晁错的父亲称儿子为公,错了伦理,被史书记载,而贻笑千古。而蔡京将自己的儿子蔡攸称为,也同样是一桩伦理错讹的大笑话。


可见,对蔡京在礼数见识上永远不会犯错的看法本身就是一个BUG,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军师吴用计谋真的高超,神行太保智慧真的足够,行事真的冷静,那么不信邪,不认载,将错就错,就认准翰林蔡京这个私人图书印就是一个真家伙,也许整个事件还有一线反转的生机,因为你黄文炳的推理再严密,也总有偶然,因为你黄文炳对蔡太师其实也并不熟悉,而你蔡九知府的经验再丰厚,也总有意外。因为蔡知府你本人,也并不在东京太师府现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当黄文炳摇头摆尾地在推断,因为“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印章",因而推断不仅翰林蔡京印章不合时宜,也触犯名讳禁忌的时候,他也只是在做一般性的推理,假设你有巧妙的理由营造蔡京太师不得不使用翰林蔡京图书的特殊性,那么你完全有翻盘的机会。因为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一旦你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因为当时没有电话,电报,手机等即时的通讯工具。蔡九知府也好,黄文炳也罢,也没有时间去求证真伪,就能为梁山营救工作提供宝贵的时间,创造极大的机会。


  

其实,戴宗面对蔡九知府咄咄逼人的追问,大可以有自己的说法,有关具体说法,请听细细分解。


文本+音频:布衣豆腐(原创版权)

插图:唐鼎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刑点水浒|刑法版水浒故事

天津新来律师事务所黄忠强律师用现代刑法理念梳理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展现一部刑法版的水浒故事而制作的系列长篇法治类音频节目。

by:五星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