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老子道德经》开场白:应注重文献研究

2021-06-11 07:00:0007:23 7278
声音简介

牟宗三《老子道德经》开场白:应注重文献研究

        我讲老子是讲文献。讲康德不能讲文献,因为他的著作那么多,我讲他的系统的构造。本来研究所上课的方式应该是座谈的方式不是以演讲为主。

       主要靠你们自己看书,不能光靠听课。我在台湾大学讲「中西哲学之会通」,那是专讲康德的。中西哲学怎么会通呢? 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会通的可能性呢? 以谁做桥梁呢? 只有康德可以做桥梁呀。你们看劳思光写康德的那部书,那部书是可以看,但那部书是三十多年前写的。那么,豋在东海大学的《文化月刊》上的《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你们为什么不看呢? 那是最眼前的,最具体、最生动的。

        现在我讲老子,讲道家。道家是先秦的重要的一派思想。讲先秦哲学,主要是讲儒家、道家,我都是给你们讲文献。譬如,去年讲到儒家的时候,我就给你们讲〈孟子•告子篇〉,那就是儒家的基本义理。讲过以后,你们要把〈告子篇〉背得过才行。把文句背过以后,然后通义理,义理方面看我的《圆善论》,那是一句一句讲,是讲文献的方式讲。就是讲经典的原文。

       平常不是以讲文献的方式讲,是讲大意,笼统地讲,讲甚么是儒家,那是空的。上学期讲《才性与玄理》,那是从道家讲,讲魏晋时代。那也是讲大意。去年下学期讲宋明理学那也不是讲文献,是讲各大时代的大体的讲法,是用lecture(讲演)的方式讲,把它的概念、问题说出来。

        要了解儒家,那几部基本的文献总要有了解,不能永远是空洞地以lecture(讲演)的方式讲,lecture(讲演)是讲大意,讲大意总要有根据嘛,根据就是文献嘛。文献没有许多,经典性的文献不很多,就是《论语》、《孟子》、《中庸》、《易传》、《大学》。最重要的先了解《论语》,《论语》不是一个义理系统。讲义理系统要从《孟子》讲,不从《论语》讲。孔子是儒家的开山祖,为什么讲儒家的义理系统不从孔子的《论语》讲呢? 《论语》是记圣人的生命,它是智慧的表现,不是一个义理系统的表现,这不是说叫你不要看《论语》,而是说,当一个哲学来了解,当一个义理系统来了解,先了解《孟子》。你了解《孟子》,《论语》也就牵连在内,你也能懂得了。

        新亚研究所以中国哲学为主。读逻辑、读西方哲学能提高理解力。你理解力不提高天天读也不懂呀。你根据你所读的西方哲学来了解中国哲学的问题,那更好嘛。要看参考书找材料,这些事情都要懂,你才能做研究论文嘛。没有说凭空做的,凭空做的不叫做研究论文。好像老子做《道德经》,那不是做研究论文。假定你做研究论文以老子的方式写出来这不行呀。老子这是成熟的思想家,你们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当你自己的思想成熟了,你自己要写一部经,可以用老子写《道德经》的办法。

        我们讲古典文献,就是要使你们了解经文。在中国的思想里面,儒家这个智慧的开端是孔子、孟子。道德的开端就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讲《庄子》重要的是〈逍遥游〉、〈齐物论〉两篇。〈齐物论〉更重要,你要能把〈齐物论〉一字一句地讲。讲文献就是讲文句,就是把每一句文句都要通过。了解文句以后才进一步了解观念。读哲学的人喜欢凭空发议论,这是坏习气。你自己思想自由了,但时常没有根据。所以,讲文献就是把你的想象与文献拉上关系,加以约束,使你有根据。

        我们讲《道德经》主要看王弼的注,以王弼的注为标准。其他讲老子的可以做参考。因为二千多年讲《道德经》的,还是以王弼那个注为最好。我们不讲考据的问题,不讲《道德经》这部书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在《庄子》以前还是在《庄子》以后。这种问题我们不予讨论,在我们的讲法里,这些问题没有意义。反正有这么一本书在这里,你每一句讲明白嘛。

        民国以来的学风重考据,一讲到老子《道德经》,就以为要考据老子这个人是谁,《道德经》这部书究竟是谁作的,这部书是真还是假,以为讨论这些问题才是真正有学问。这种观念维持在社会上一直到现在。这种风气是从清朝开出来的,清朝乾嘉年间讲考据,这表示你最有学问。假定你不懂这些考据,你就是没有学问。我们现在的观念正相反,这些考据没什么学问,这些都是废话,满天打雷,一个雨点也没有。民国以来学术界就成了这个样子,一无所成。关于老子的那些考据,他知道得多得很,版本知道得很多,事实上老子的话一句也不懂。

       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也以为能懂这些粘牙嚼舌的东西就是有学问。「粘牙嚼舌」这是陆象山说的话,用我们乡间的话说,就是闲磨牙。闲着没有事,瞎说。

       譬如说,钱宾四先生坚持老子在庄子之后。那么,首先有一个问题,道家是不是以庄子为开山祖呢? 你马上可以知道,说老子在庄子之后,那是不通的。你总不能说道家以庄子为开山祖嘛,所以,你的讲法有问题了。但是,钱先生坚持老子在庄子之后。这就是考据问题,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都没有讲清楚,瞎辩。这表示有学问嘛,假如你问他:什么叫做「道可道,非常道」呢? 他讲不出来。那么,这算是有学问还是没学问呢?

        我们是要了解《道德经》这部书嘛。所以,我们以为那一类考据并不代表学问。所以我说,中华民族后来的人没有思考力,对不起古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194291818

字有好多错的

瀛洲子

机器读的?

普林塞斯巴特弗莱

这是什么玩意儿?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中华文化精粹,海洋老师带你进入古圣先贤老子的《道德经》

by:海纳百川一海洋老师

老子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

by:鲲化世鹏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by:冰蓝之温馨之旅

老子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by:有声的灵渊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by:幽兰_2020

老子道德经

八字解读人生,风水改变命运

by:2_se3wvp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朗读

by:恒一_照见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

by:悠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