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节选•上)

2021-06-14 07:00:0012:56 5935
声音简介

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节选 • 上)

 
        我现在就讲《道德经》的正文,先讲头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头一章分四段。这也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一面。道家所说的「道」通过这一章来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第一段。你看这一段讲什么,表示一个什么观念。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老头子,忽然间说出这种话来,支配中国人的思想几千年,还支配全世界的人类呀。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说两种道: 一种是常道,一种是非常道。常道、非常道以什么来规定呢? 以可以道说或不可以道说来规定。
      你马上就牵连到什么是「常」,什么是「不常」,什么是可以道说,什么是不可以道说。再进一步问:天地间有没有不可以道说的东西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段话的中心观念就是把真理分成两种。它的语义就是如此,老子一开首就把天下的道理分成两种嘛。这就是了不起。这就像佛教所说「一心开二门」。
      「可道之道」与「不可道之道」就是「一心开二门」嘛。人类的智慧首先表现在眼前,可以接触到的,那是可道之道。表现在我们眼前的二十四小时的生活都是「生灭门」,一切现象都有生有灭,一天二十四小时有昼有夜,那就是生灭过程嘛。 
       老子这句话是把道分成有两种道,一种是可道的道,一种是不可道的道。那么,你如何把它概括到「一心开二门」呢?康德也没有说「一心开二门」,他是从纯粹理性讲,从认知的对象方面讲,但结果是可以通到心上讲的,那个「心」就是成心。不可道之道通到心上讲,那个心就是道心。这也是两种心。依佛教,有是真如心,有是生灭心。真如心开真如门,生灭心开生灭门。 
       《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可道之道是属于「为学」的,「为学日益」。不可道之道是属于「为道」的,「为道日损」。 
在康德的思想里面,最显明的是物自身不可说,为什么物自身不可说呢? 因为它不可以用感性来直觉,就是说,我们的感性达不到它,感性达不到就不可说。所以说,物自身是不可道、不可名的。 
     我们首先问这个物自身能否用时间、空间这个形式条件表达呢? 不可以。
     再进一步问这个物自身是否能用概念去论谓它? 这一点最重要。「可说」一定要用概念作准,要论谓一个东西就要用概念。最基本的概念是范畴,
所以,物自身之所以不可说,就是因为概念用不上。这是根据康德的理论。
     「一心开二门」,「生灭门」是科学的,而那个「真如」是不可说的。康德的「物自身」,以前老名词译作「物如」。「物如」是佛教的名词。「真如」是不可说的。 
      上帝可说,可说而不可说。「自由」也是可说而不可说。灵魂不灭也是可说而不可说。 
可以用某种一定的概念论说者,名之曰科学界,这种道理就叫做科学的道理。
      「不可道」就是说某一种道理不可以用某种概念去论谓它,假如可以用一定的概念去论谓那个道理、那个道,那就不是常道。可以用某种概念论谓的道理一定不是恒常不变的至高的道理,这就是中国人以前说的「天变、地变、道不变。」 
      经验科学、社会科学、物理学、化学,都是经验科学,都是可变的,不是恒常不变的道理。中世纪的人都相信太阳绕地球转,现在不是都变了吗? 为什么不一定呢? 因为它靠经验嘛。经验变化层出不穷。所以,可以道说的真理是科学的真理,科学真理是可变的。
       概念不变。譬如说,「人」这个概念不变,但孔子会变,我们现在看不见孔子了。那么,中世纪相信太阳绕地球转,那是一个theory,是天文学里的一个理论,一种解说,一种学说。尽管概念本身不变,这个还是老子所谓「非常道」。科学真理都是非常道呀,都不是常道。
     孔子是一个具体的个体,他有生老病死,他会变。这是「变」的本义。变是在时间、空间中,既然是一个概念,概念就是抽象的,不在时间、空间中。不在时间、空间中就不能变。成概念就不变,但事实可以变。不在时间、空间中就不能变。成概念就不变,但事实可以变。所以「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个概念本身没有变,但是,你不能说「太阳绕着地球转」是恒常不变之道,你也不能说「地球绕着太阳转」这道理是常道、恒常不变之道。
概念用命题表达出来就是真理。真理就是一个理论、一个概念。事实可以变,它成概念就不可以变了嘛。
      所以,一方面不变,一方又变。这都是在可变与不可变,可道说与不可道说的范围内。 「一心开二门」不是很简单的,你怎么能容易懂呢? 可见,要区分可道与不可道、常道与非常道这两个世界,那是很难了解的。你全部了解了,就等于全部哲学都了解了。 
       《道德经》不讲可道这方面,它要讲不可道之道,要讲恒常不变之道。《道德经》,「道」与「德」是两个字。在道家,「道」是一个概念,「德」是一个概念。这个「道德」与我们平常所讲的道德不同,与儒家所讲的道德(moral)不同。 「不可道说之道」就是一可以用一定的概念去论说的那一个道。可以用一定的概念论说,那就是概念有效。
       假如在不可道说的地方,就是说不能用一定的概念,不要说桌子这样的经验概念,就是范畴那里的概念也用不上,就是说这个地方概念无效。这个不可道说的道理才是恒常不变,至高无尚的道理。因为凡是可以道说的东西都可以变,可以改变态度,就是经验科学范围之内。经验科学范围之内的真理都是可道说的。
      那么,老子所说的「道」当该是属于metaphysics。在metaphysics里,他所向往的那个恒常不变的道,不可以用概念去说的道,不可以用概念去说的道是什么呢? 这就是道家用心的地方。我们哪里可以体会到这种道呢? 这种道究竟有没有呀,也许只是一个空概念。有没有意义呢? 那么,究竟是不是meaningless呢? 道家就要了解答这个问题,就要用心。 
下一联「名可名,非常名。」
        什么是恒常不变之名呢? 什么叫做「常名」? 什么叫做「非常名」? 有没有恒常不变的名呢?  那么,什么是恒常不变的名呢? 凡是说道理都要用名言说嘛,名言可以去说的那种道理就是名言有效的那种道理,那种名言一定是可变的名言。那么,不可以用名言去说的那种道理,就是名言在那个地方无效,说那种东西的那个名就是恒常不变的名。譬如说,上帝就是恒常不变的名。还有老子所说的「道」,「道」也是个名,这个名就是不可名的名。关于「道」这个名你可以用种种的概念去说它,你可以用量名去说它,量名就是可名之名。也可以用质名去说它,质名这个名是可名之名。也可以用关系名去说它,关系名是可名之名。但是,量名、质名、关系名通通用不上的,用上去就要拉下来。这就表示你想用这些可名之名去说的那东西是不可名之名,不可名之名就是常名。 
       你们想一想,在《庄子》里有哪些话头可以表示这个不可名之名?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庄子说道无所不在,那么,这个无所不在的道就是不可道的道。
       道本来是「无往而不存。」但什么时候有不存的地方呢? 那就是「道隐」的时候,道被隐蔽了。所以,庄子下一句就说:「道隐于小成。」言本来是「恶乎存而不可」,但什么时候这个言有对,有不对呢? 有可、有不可的呢? 庄子说,「言隐于荣华」。那么,这就表示说,不可名之名就不是荣华的名言。所以,真正的真理,最高的真理都单纯、简单。
名言的世界就是荣华的世界。名言有效的那个世界,越说越多,思想越复杂,名言越多,越荣华。
     我提出庄子「言恶乎存而不可。」这句话来了解不可名之名。它不可名,它还是个名呀。可以从逻辑里面借用一个例,逻辑里面有这种「言」,怎么说,怎么都可以,就是「言恶乎存而不可。」因为逻辑不是经验科学,它没有内容。维根斯坦提出有这样的情况: 一个命题是真存在,它的假也存在。也就是说,说真也可,说假也可。当然,这是从逻辑里面找出来的一个例,还不是庄子那句话的意思。庄子那句话是玄理。逻辑里面的那个例可以帮助你,作一个方便,你可以去想那个玄理。

今天讲到这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63643797

没完没了的废话,不讲主题,废话连篇东拉西扯胡逼咧咧

天外天大足李晓龙

道,分为常道和非常道,可惜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常道、什么是非常道?常道,其实就是恒定的道,万事万物都有恒定的道,比如国家,公有共有就是国家恒定的道,德法并举才能治理好国家就是国家恒定的道,以民为本就是国家恒定的道。非常道,其实就是不恒定的道,不恒定的道也就是变化的道,变化的道就是万事万物的性质有随着时间、空间、环境、气候、趋势等等而变化的一面,简单言之,万事万物有与时偕行的一面。这就是常道和非常道。牟老和许多注家一样误解非常道了,把非常道理解为特别的道、不可言说的道,这就陷入误区了,这是自挖陷阱。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by:冰蓝之温馨之旅

老子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我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影响甚巨。此次出版的《老子》,为王弼注、楼宇烈校释。楼宇烈参考多种《老子》版本,对文字进行校勘训诂,...

by:CMO无忧宫主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

by:悠悠盟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by:幽兰_2020

老子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by:有声的灵渊

老子道德经

八字解读人生,风水改变命运

by:2_se3wvp

老子道德经

中华文化精粹,海洋老师带你进入古圣先贤老子的《道德经》

by:海纳百川一海洋老师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朗读

by:恒一_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