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节选)

2021-06-18 07:00:0019:01 2968
声音简介

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节选)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是对于道的本体论的体会。依照头一章所说的,我们于道可以有三种体会: 一种属于ontological(本体论的),一种属于cosmological.(宇宙论的),一种是practical.(实践的)。这一章是属于ontological comprehension.(本体论的理解)。 


这一章首没有主词。那么,我们可以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三句中,「之」字代表什么?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二句中,「其」字代表什么?「之」、「其」都是代词。它暗指什么? 要烘托出一个什么东西呢? 这个地方,你们就要会读古典。要不然,这些代词所代表的东西在哪里呢? 你不知道嘛。你直接说这就是道,那也不一定对。他为什么不说「道」,而以「之」来代表呢? 以「其」来代表呢? 


下一句「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就是呼应那个「之」字,呼应那个「其」字。「是」是指示代名词。是,此也。那么,这一章的「之」、「其」、「是」作什么说呢? 要说的是什么东西嘛。这种情况,你要讲文章,怎么讲出来呢? 你不能直接说,「之」、「其」、「是」就代表道,他并没有说道呀。当然,他是暗指道,他是要说道。这种文句你要会读要会讲,你读了这一章,你要知道他讲什么东西。这一章在《道德经》里很重要。 


所以,你要从第一章了解。第一章是纲领。他在第十四章并没有直觉说道,他用「之」、「其」、「是」烘托一个东西,而烘托的这个境界、这个东西也看不到,也听不见,也摸不到,也不可以致诘。它混而为一。那么,这种状态是是什么状态呢? 老子名之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种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呢? 就是「惚恍」的境况。这种境况「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老子是要说一种境况。道是一个名词,是一个空字嘛。道就代表一个境况。什么样的境况代表道呢? 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可道说、不可道说就是一种境况。他首先从可道说、不可道说来讲,你还没有了解,还不很清楚,他再进一步从「无」、「有」.来了解这个可道说、不可道说。因此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你还是不懂,那么,他从生活上来告诉你。所以,第一章的主词就是道,后面这些都是对道的一种qualify、一种形容。 


 「之」、「其」、「是」.这些句子烘托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样一种境况,这种境况名之曰「惚恍」。依照我们平常的看法,「惚恍」是不好的意思。「惚恍」就是不准。但是,对于一个最高的、不可以道说的情况就是不能一定,就是不能要求我们现实生活上的所谓的那个准,那个准是没有的。要是准,那就可以道说了嘛。老子在头一章就告诉你,那是不可道说的。可见是从「不可道说」来了解这个「惚恍」,不是用我们社会上的一般的世俗的标准来说「惚恍」。世俗的标准说「惚恍」是怀的意思,而《道德经》所言「惚恍」是好的意思。那是不可道说的境况在惚恍。 


 不可道说的情况是什么东西呢? 是那个至高无尚的道、恒常不变之道。《道德经》头一句就标示出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道说的,它就不是常道。那么,假定是常道,它就不可以道说嘛。这个常道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恒常不变之道,那不一定就是不可道说的。现在处在二十世纪的新潮派的年青人一下子就想到: 有时候恒常不变之道是可以道说的。譬如说,数学的真理是恒常不变的,许多mathematical truth.都是恒常不变的,但都可以道说,都不是《道德经》所说的「常道」。所以,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他心目中所表示的那个不可道说的「常道」中的「常」字,一定不只是我们现在的人所想的那个恒常不变的意思。依照现在的人所想,逻辑定律、数学真理都是不变的,都是常道嘛。但那是可道说的嘛。 


照一般人所说的,恒常不变的道理大体有三种: 第一是逻辑法则,逻辑的思想律,就是law of thought。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这三条思想律是恒常不变的。第二是数学法则,数学真理是恒常不变的。第三种是道德法则,moral law.恒常不变。现代人不一定承认moral law.恒常不变,但中国老说三纲五常是不变之道。中国人以前说「天变、地变,道不变。」那个「道」就是moral law。尽管现代人可以讨论,但这三方面有恒常性,这是不可否认的。尤其逻辑、数学,这是不能反对的,道德的恒常性现在的人认为是有问题的。现在的人对道德不起信。 


但是,这三种恒常不变的道理都是可道说的。那么,老子《道德经》为什么说恒常不变之道不可道说呢? 他所想的恒常不变之道一定在这三种以外。既不是law of thought,,也不属于mathematical truth.及moral law。所以,这个地方的「常」字还要加解释,光「恒常不变」四个字不够,可以起怀疑。所以,还要加「最高」二字。所谓最高的常道,用西方的哲学词语说,就是最高的真实。严格讲,这个不可说的常道是最高的恒常不变的实在。实在就是reality.这个字,这个字可以译作「实在」,也可以译作「真实」。 


《道德经》所言的道就是最高的真实(highest reality)。Reality.也可说是实在性、真实性,那个「性」字可以略去,就说「实在」、「真实」可以了。什么是最高的真实呢? Moral law.不是最高的真实,三纲五常不是最高的真实,law of thought.也不是最高的真实,mathematical truth.也不是最高的真实呀。 


那么,《道德经》里说的那个最高的不可说的恒常不变的道,就是与reality合一的那个真理,那个真理就是真实。这时候,它不作命题讲。 


 第一章用「道」字,而第十四章这里不用「道」字,它是泛指有这么一种情况,有这么一种东西。什么东西呢? 我也不知道,既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视之不见,名曰『夷』。」这是说视觉看不见。「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说听觉听不到。「抟之不得,名曰『微』。」「抟」就是触。这是说触觉摸不着。这不是训诂,不是《说文》、《尔雅》的问题。并不是说,这个「夷」字就第于「视之不见」的意思。「视之不见」不是对「夷」字的训诂。要是根据《说文》来讲什么是「夷」,什么是「希」、什么是「微」,那是另一种讲法。 


那么,「夷」、「希」、「微」这三个字不是文字学的概念。这是思想的问题。《道德经》很玄,就玄在这个地方。假定你根据文字学来批驳说《道德经》胡说八道,《说文》上没有根据。那么,这不是《道德经》胡说八道,是你这个人根本是个白痴。从这种冲突,你就可以看出「夷」、「希」、「微」是属于什么方面的一种词语,是什么样的概念。


 所以,它能开始一个大学派的思想。一些西方人说中国人的头脑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思想。这是胡说八道。你说《道德经》这种词语抽象不抽象呢? 玄得很嘛。不是中国人没有抽象的思考,那是一般人不懂《道德经》,而西方人根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人更不懂,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出息,没头脑。中国的古人很有抽象思考的。


 第十四章是泛指有这么一种状况,说普通一点,也可以说有这么一个东西吧。严格讲,这不是一个东西呀。


假定是一个东西就可以看见嘛,可以听得到,摸得着嘛。


从超感性再进一步说,那就是超经验的,经验不到的。


要依据感性才能经验,所以,这种境况就不在经验范围之内。老子就拿「之」、「其」、「是」来表示这种境况。这叫做凭空架起。 


 他讲出这样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在哪里呢? 你不能说在这里,也不能说在那里,你不能从任何一个特定的地方说。这种思想就是凭空架起。这就是四无傍依,无所依傍。你依榜什么呢? 你不能依傍感性,不能依靠经验。四面无依傍的,凭空说起。这凭空说起的道理就是最高真实的道理。假定有所依靠,那一定不是最高。所以,这种最玄的道理就是从最空洞的那个地方说起。什么是可道说、不可道说,这是很空洞的,但就从这个空洞的地方了解真实。既然要证成、说明这个最高,那么,你一定要把那依傍拉掉,就从无依傍这个地方了解嘛。从最空洞这个地方了解最真实。这是现在的人不能懂的,因为他们太切实了,离开科学就不能思考,离开依傍就不能思考,说一句话一定要有根据,根据就是经验,就是实验,但你这个永远达不到最高的真实嘛。 


你以为四无傍依最空洞吗? 就从这个最空洞处了解,这个最真实,最不空洞。佛教讲禅宗就是这个方式,禅宗没有正面说一句话,它不能不可思议说嘛。正面说些什么东西呢?这个是玄思。道家、佛教,就是要训练这种玄思。这种玄思非常重要的,把你的心思凌空一下子。不要天天胶着在现实的范围之内,这样你的心思才能超脱嘛。


《道德经》头一句所说的不可道的最高的真实,就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看不见,我就名之曰「夷」。「夷」是随便加的,不叫做「夷」,叫做「X」也可以。所以这不是训诂的问题,若是训诂的问题怎么能随便名之曰「X」呢? 听不到,我就名之曰「希」。摸不着,我就名之曰「微」。「夷」、「希」、「微」这三者不可致诘。「不可致诘」就是不能再问为什么。既然「夷」、「希」、「微」这三者不可致诘,这三个字就代表浑沌。「混而为一」就代表浑沌。「混而为一」就是纯一(pure unity),这个纯一不能杂多化。假定这个「一」可以杂多化,这个「一」就不纯,就不是纯一。因为「夷」、「希」、「微」混而为一,不能致诘。不能致诘就不能再分,不能再分,里面就不能有多。所以,这个「混一」就是道家所向往的那个浑沌。 


道家向往浑沌。庄子说「七窍凿而浑沌死。」道家所言「浑沌」是好的意思,这是最高的境界。这个「浑沌」与下文所言「惚恍」一样。平常我们所说「惚恍」、「浑沌」是坏的,「浑沌」就是糊涂。「七窍凿,而浑沌死。」是《庄子》里面的一个故事。原初浑沌最幸福那时候最有褔气。你今天凿一个窍,明天凿一个孔,它个孔凿成了,聪明来了。聪明来了,人就倒霉了,失掉乐园了。 


基督教也这样想,伊甸园是最快乐的时候,也是最浑沌的时候,吃了智慧果,乐园就失掉了。这个浑沌就代表pure unity,就是纯一。这就是道,天地间的一切就从这里开始。 


从自然宇宙的演化讲,浑沌就是chaos。宇宙的演化从chaos开始达到cosmos,cosmos就是从chaos开出来的。所以,chaos最原初的一个混一。道家就是向往最原初的混一的境界。不过道家所向往的并不是事实上的那个自然宇宙的演化的那个开始。自然宇宙从chaos演化,它是向往cosmos,那个浑沌(chaos.)并不是好的。所以,当道家说「七窍凿而浑沌死。」那个浑沌是好的意思,这不是自然科学中的话。你不能把道家向往的「浑沌」等同于自然科学中所说的chaos,道家这个地方说「浑沌」是一个比喻。这样一来,这个浑沌才是最高的真实。 


所以,你们要懂得了解道家,不能把道家了解成自然科学。若是以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道家,那通通不对的。讲这种学问,分际要清楚。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分际不清楚,引致思想大混乱。这表示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思想。 


当说它是「夷」、「希」、「微」的时候,就正面地表示它是一个pure unity,反面表示就是不能把它打开,不能再问了,这就是最高的真实。因为你平常那个不浑沌,头脑很清楚,有条有理,那是第二义、第三义、第四义以下的事情。这个第一义的当然没有那么清楚嘛,没有那么清楚,当然是惚恍嘛。但是这个最高的真实。这不是属于自然秩序的事情,这是spiritual,属于精神生活。道家这个「道」讲自然,完全属于spiritual,要经过工夫。所以,道家要经过道家的工夫修养。既然要经过工夫,那就不是natural evolution,而是属于spiritual。 


 明朝王学泰州学派有一个赵大洲,他有一首打油诗:「一声牧歌何处来,万户千门从此开,……世间那得有安排。」你看这首诗是不是道家的精神呢? 是不是道家的玄思呢? 说到最后,道家是如此,儒家也是这样。这种境界没有人能反对,道家说出来了,但它并不专属于道家,并不是说儒家可以反对,佛教可以反对,基督教可以反对。道家说出来以后,任何人不能反对的。 


 这「歌声」就是最原初的浑沌,最真实的一个谐一。万户千门就是cosmos。种种色色的现实世界都从这一声歌声中开。这很美。这首诗很有灵感。这歌声不是现在大陆上喜欢听的邓丽君的歌,这是牧歌,就是牧童之歌。大自然发出一个歌声来,这歌声一发出,一切东西都开。「世间那得有安排。」就是说,这不能有安排。安排就不自然了。反过来就表示自然,自然就是道家向往的自然境界嘛。 


安排、造作就是不自然。安排就是造作,这个「安排」是坏的意思。这首诗云:「世间那得有安排。」就是道家的境界,就是《道德经》第十四章言「夷」、「希」、「微」,「不可致诘」的那个境界。那个「混而为一」的境界就是从牧童的歌声来的,就是从牧歌的歌声来启示,这一声发出来,天地万物都开了。你能了解其中的真实意义,你就知道天地间哪有安排呢? 「真实义」这是philosophical term,明朝就已经有这种词语。 


 对这种浑沌的境况再进一步形容:「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绳绳」是《诗经》里的词语,就是连绵不断的意思。既然又回到无物,因此又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什么叫做「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呢? 问题就在这四句。这四句表示一个什么意义呢? 「上」、「下」、「首」、「尾」,这是实说,是概念。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坤元咸亨

前排围观中精彩啊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

by:鲲化世鹏

老子道德经

中华文化精粹,海洋老师带你进入古圣先贤老子的《道德经》

by:海纳百川一海洋老师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by:冰蓝之温馨之旅

老子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by:有声的灵渊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朗读

by:恒一_照见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

by:悠悠盟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by:幽兰_2020

老子道德经

八字解读人生,风水改变命运

by:2_se3w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