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宝宝发烧,牢记这5个重要的护理建议!

2021-08-19 11:42:3206:50 4550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上海和睦家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秦艳。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发热的情况发生,这需要父母了解如何正确护理发热的宝宝,不要孩子一发热,家长就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体温正确的测量方法

出生4周内:可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

出生4周~5岁:可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或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鼓膜温度

注意:不推荐给5岁以下儿童常规测量口温或肛温

其次,如何判断小儿发热

腋温>= 37.5℃  为发热。

<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为高热。

第三、小儿何时用退热药?

小儿体温<38.5℃,且无特别不适、精神状态及食欲良好,不必着急就医,或使用退烧药。

小儿若有热性惊厥病史或腋温>38.5°C,可适度地使用退热药,以减轻发热给小儿身体带来的不适,并防止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四、小儿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每个有孩子的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热药以备不时之需,但退烧药的使用有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应该有正确观念。

腋温>38.5°C,选择安全性高的小儿退热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不用安乃近、阿司匹林及糖皮质激素退热。

六个月以下的幼儿不宜使用退热肛塞剂。

新生儿不宜使用退热药。

不同的退烧药不要并用,不可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多服几次或将用药剂量增加。

第五、小儿发热家庭护理指南

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脱掉宝宝过多的衣物,利于散热。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等。
注意水份的补充,多喝水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预防脱水。

宝宝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密切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

注意:小儿发热,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小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

发热超过40℃(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 或发热超过72小时。

精神萎靡,嗜睡或异常烦躁。

面色苍白或青紫。

持续(超过一周)、频繁的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抽搐或幼儿颈部僵硬。

皮肤淤斑、皮疹。

严重呕吐、腹泻。

下面,咱们再来说说很多老百姓对儿童发热的错误观念和处理方式!虽然这些年一直在科普、纠正,但在我的门诊中,还是经常能遇到因错误方式而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热患儿。

1. 发热会“烧坏脑子”

许多家长会误以为发热都是有害的,宝宝发热太久可能会把小宝宝的脑子烧坏掉。但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实质受损才会影响宝宝的智能或感官机能。


2. 冷水或酒精擦浴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热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热,这是不适当的。宝宝发热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会造成皮肤内血管强烈收缩而影响皮肤的血供。而酒精易被宝宝柔嫩的皮肤吸收到体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3. 发热时必须多穿衣服

由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所以孩子发热时,可能手足摸上去发凉,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的现象。不少家长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发热时必须多穿衣服,结果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现象。其实,发热时应将过多的衣服脱去,有利于散热降温。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宝宝发热的家庭护理方法:

第一、使用正确的测温方式判断宝宝是否发热并正确使用退烧药,根据孩子生病时的表现,适当增减衣物、合理喂养、多休息、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及食欲。

第二、不要用冷水、酒精擦浴或捂汗等方法给孩子退热。

第三、孩子出现发热情况,家长不要过于惊慌,冷静应对出现症状,才能尽快解决问题!

好,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在育儿过程遇到什么疾病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这样做,宝宝不发烧不咳嗽肠胃好

权威讲解饮食、按摩、用药多种护理方法,第一时间处理宝宝疾病与伤害,科学治疗感冒、发烧、腹泻等多种常见病症。告诉父母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使宝宝少生病不生病。全面讲...

by:杭州埃迈科技

发烧

【强烈推荐】儿时家庭的变故,对人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内容介绍】小陶在五岁时遭遇了一个他一生都难以释怀的变故——他的母亲跟姑父私奔了,父亲也因为受到打击远走他乡...

by:一路听天下官方

中国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宝宝发烧怎么办?

宝宝发烧一站式护理手册,更系统、实操宝宝发烧护理全程指导,包括如何判断宝宝发烧,什么时候要去医院,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回到家怎么护理,宝宝反复发烧、高热惊厥如何...

by:爱幼妈妈

发烧三绝

专辑名称:发烧三绝赏《浏阳河》《菊花台》《儿行千里》演奏:群星发行公司:广州松竹梅(国际唱片)制品有限公司出版:广东音像出版社发行时间:2010-11-...

by:随耳朵去流浪

应对危机、应对疾病、应对灾难、应对疫情的心理调节法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应对快乐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在危机的痛苦时刻如何去应对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程。这套课程,旨在帮助每个人提升应对危机,应对灾难,应对各种突发事...

by:心理咨询师a美丽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