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第五章 5 柏拉图对物理主义的反驳:关于“心灵是肉体的和谐”之类比

2022-11-12 17:34:0532:09 59
声音简介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柏拉图在对话录《斐多篇》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来阐述自己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柏拉图有很多论证的思路,我们重点学习了两个思路,一个是“由理念本质引出的论证”,另一个是“由单纯性引出的论证”。在前边两节,我们已经对这两个论证思路进行了反驳。


现在,在我们结束对《斐多篇》的讨论之前,还有一个观点有必要进行探讨。


上一节我们提到了苏格拉底的门徒西米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灵魂就像肉体的和谐”。他举出一个类比,灵魂之于肉体,就相当于和谐之于七弦琴。作者谢利•卡根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类比,我们现在就这个类比作一番讨论。


西米的类比为什么是重要的?


西米的这个类比为什么如此重要,值得我们单独用一节来讨论?因为将灵魂或心灵比作肉体的和谐,可以看作一次从物理主义的角度来阐释心灵的初步尝试


根据物理主义的观点,心灵是肉体拥有特殊功能的一种说法。正如音乐的和谐是由调好的乐器所演奏出来的,灵魂或心灵也是由运行良好的肉体所产生的。用乐器良好运行时产生的音乐的和谐,来比喻肉体良好运行时心灵的状态,是二元论朝向物理主义思想靠拢的一个不错的尝试


要知道,在柏拉图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电脑或智能机器人问世,西米(确切地说,是柏拉图创作的西米这个角色)当然无法像我们一样,借用电脑或智能机器人来比喻肉体的特殊能力,比如思考、推理、制定计划。但他确实举出了具备某种能力的物理对象,这种物理对象的能力取决于物理对象的良好运行,以此来类比心灵跟肉体的关系,而这正是物理主义的核心观点:心灵是肉体的特殊能力;心灵不是如二元论者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独立于肉体的、非物质的事物,即心灵不是灵魂(再次提醒,在本书中,“灵魂”属于二元论者的用语,只要提起“灵魂”,就承认了非物质事物的存在)。


因此,柏拉图看出除了二元论之外,还存在用物理主义视角思考问题的思路。这是值得赞赏的——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这样说,但是他确实借由西米这个角色之口说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别忘了,《斐多篇》并不是采访稿,而是一篇对话录,也可以看作是柏拉图创作的戏剧)。


虽然柏拉图借由西米之口阐述了物理主义者是如何看待心灵的,但是柏拉图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他又借由苏格拉底之口反驳了这种观点(别忘记了,尽管柏拉图重视物理主义,但柏拉图是二元论者)。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苏格拉底(即柏拉图)是如何来反驳西米的类比的。苏格拉底共提出四个反驳的思路,我们分别来讨论。


苏格拉底的反驳一:灵魂在肉体之前就存在,但音乐的和谐无法在乐器出现之前存在


苏格拉底指出,在和谐所依赖的乐器产生之前,音乐的和谐显然不存在。在物理意义上的七弦琴制成之前,悦耳的声音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如果西米的类比成立,如果心灵是正常运行的肉体所产生的,那么很显然就像和谐的音乐不会在乐器产生之前产生一样,心灵也无法先于物理意义上的肉体而存在。


然而,在《斐多篇》的早期对话中(这些对话我们并没有提及),苏格拉底已经论证了,灵魂确实先于肉体存在。如果苏格拉底的论证是正确的,那么将心灵看作肉体的和谐就是不成立的,西米的类比是不恰当的,物理主义看待心灵的方式是错误的。


照理来说,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苏格拉底是如何论证“灵魂先于肉体存在”的,然后看一看苏格拉底的论证是否成立。如果苏格拉底能够证明“灵魂先于肉体存在”,那么西米的类比就是不成立的,苏格拉底也就成功地反驳了西米的类比。反之,如果苏格拉底对于“灵魂先于肉体存在”的论证是说不通的,那么他对西米类比的反驳就是失败的。


但是,为了节省篇幅,我们不去详细了解苏格拉底是如何论证“灵魂先于肉体存在”的。在本书中,作者谢利·卡根教授直接给出他的结论:苏格拉底的论证是不成立的,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灵魂先于肉体存在”。这样对于苏格拉底(或者柏拉图,或者二元论者)确实显得不太公平,但并不影响我们本节的整体思路。


总之,对于西米将灵魂比作肉体的和谐,苏格拉底提出了第一个反驳的理由:灵魂先于肉体存在。而作者谢利·卡根教授认为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因此苏格拉底对于西米类比的第一个反驳是失败的


苏格拉底的反驳二:音乐的和谐有不同的类型和程度,但灵魂没有类型和程度的区分


下面看苏格拉底提出的第二个反驳意见。苏格拉底指出,音乐的和谐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和程度,比如有的音乐激昂高亢,有的音乐低婉悠扬,有的音乐曲调丰富,有的音乐简洁清爽。但是,灵魂不能按照类型和程度来划分,要么一个人有一个灵魂,要么没有。


如果苏格拉底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灵魂就不能看作肉体的和谐,因为音乐的和谐可以分类,但灵魂不能分类,或者直接说,“肉体的和谐”不能分类。所以,苏格拉底认为西米的类比是不成立的。


然而,我们很容易就想能到,灵魂的各个方面都能够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程度。例如,人们可以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不同程度的创造力,不同程度的理性,以及不同程度的沟通能力;有的人豪放,有的人内敛;有的人擅长空间想象,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等等。


因此,灵魂也是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和程度的,就像音乐的和谐一样。所以,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第二种反驳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苏格拉底的反驳三:“和谐的和谐”是无法被讨论的


苏格拉底还提出了第三个反驳。他认为,西米所说的“灵魂之于肉体,就像音乐的和谐之于七弦琴”这个类比是不成立的。


他是这样陈述这种反驳的。苏格拉底认为,灵魂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当一个人拥有好的灵魂,我们就会说他有一个“和谐的灵魂”,如果西米的类比成立,即承认“灵魂是肉体的和谐”,那么当我们说一个人拥有“和谐的灵魂”时,自然就可以代换成一个人拥有“和谐的肉体的和谐”。因此,苏格拉底说,假如西米的说法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谈论“和谐的和谐”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但是,苏格拉底认为,我们无法谈论“和谐的和谐”是什么状态,所以西米的类比是不成立的


然而,苏格拉底的这个反驳到底想说什么?他说,“我们不能讨论‘和谐的和谐’”,这句话是指什么?似乎不是很清楚。因此,他的这个反驳本身就含混不清


此外,如果一定要严格一些,我们也可以对苏格拉底的反驳作出反驳。就像苏格拉底说,一个人如果有好的灵魂,我们可以说他有一个“和谐的灵魂”,即“和谐的肉体的和谐”。


苏格拉底认为,“和谐的和谐”是无法被讨论的。确实,我们一般不会去谈论“和谐是多么和谐”,但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确实可以去谈论“和谐的和谐”。例如,一个乐器可以演奏音乐,我们把它叫做和谐。如果演奏的音乐稍微走调,我们可以说“这段音乐的和谐有些不和谐”,而另一个乐器演奏的音乐很好听,我们也可以说“这段乐曲的和谐很和谐”。


其实我认为苏格拉底的这个反驳有些玩文字游戏的意思,不必深究。就算想要反驳苏格拉底,我们也能找到充足的理由。因此,苏格拉底提出的第三种对于西米类比的反驳也是不成立的


苏格拉底的反驳四:灵魂可以影响肉体,但音乐的和谐不能影响乐器


苏格拉底提出的最后一种反驳是这样的。他指出,灵魂可以影响肉体,但音乐的和谐不能影响乐器本身。比如,当你的肉体想吃一块蛋糕时,你的灵魂可以反抗,你的灵魂可能会告诉你的肉体:“你需要减肥,不能再吃蛋糕了。”这样你的灵魂就能影响你的肉体


然而,按照西米的类比,灵魂只是肉体的和谐,那么灵魂怎么可以做到反抗肉体呢?也就是说,“肉体的和谐”怎么可以影响“肉体”本身呢?苏格拉底认为是不能的,可是灵魂又的确能够影响肉体,因此他得出结论:西米的类比不成立


另外,在七弦琴的例子中,七弦琴的物理状态产生了音乐的和谐,苏格拉底认为音乐的和谐不能影响七弦琴的物理状态本身,然而灵魂是可以影响肉体的,因此这就表明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系跟和谐和七弦琴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肉体的和谐”这个类比是不成立的。


对于苏格拉底的观点,物理主义者会这样反驳。


首先,确切地说,物理主义者不会承认灵魂的存在,而会用“心灵”表示肉体的某些特殊功能。于是,当物理主义者说“心灵能够影响肉体”时,其实说的是肉体的特定部分,也就是肉体中那些产生精神活动的部分,在影响肉体的其他部分。比如,我正在打字,是因为我的大脑——产生精神活动的肉体组织——控制我的手部肌肉,让我的手指敲击键盘,这样我就可以打字了。所以,当物理主义者谈论“心灵能够影响肉体”时,严格来说指的是肉体的一部分在影响其他部分。这是说得通的,这就反驳了苏格拉底提出的第一个理由


其次,如果我们用上述思路来描述和谐与七弦琴的关系,也是说得通的。假如我拨动七弦琴的一根琴弦,发出一个音符,一根琴弦的震动也能带动其他琴弦的震动。所以,确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七弦琴的一部分影响了其他部分,这就相当于当人的心灵在指挥肉体的时候,只不过是肉体的一部分在影响另外的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西米的类比仍然是成立的。


因此,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第四个反驳同样是不成立的


结论


苏格拉底的门徒西米提出一个类比,他认为“灵魂之于肉体就相当于和谐之于七弦琴”,即“灵魂是肉体的和谐”。这是二元论者向物理主义思想靠拢的一次尝试,试图从物理主义的角度去解释灵魂


柏拉图借由苏格拉底之口批判了西米的这种类比,他提出了四种反驳的思路。在仔细考察这些反驳思路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苏格拉底(即柏拉图)的反驳是不成立的


尽管如此,本书的作者谢利·卡根教授对柏拉图还是大加赞赏。因为,当他那个时代的其他人开始向物理主义思想靠拢的时候,柏拉图仍可以清醒地对物理主义进行批判。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到这里我们对第五章的学习就结束了。


本章我们了解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并对这些论证进行了反思。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二元论者向物理主义思想靠拢的一次尝试,即将灵魂比作肉体的和谐。尽管柏拉图对这种类比进行了批判,但我们发现柏拉图的批判是不成立的。


因此,我们仍然没有充足的理由去相信二元论,也就无法承认非物质的灵魂的存在,更没有理由相信灵魂的不朽,即灵魂可以在肉体的死亡之后存活下来。


也许,我们需要相信物理主义:人只是由肉体构成的,不存在非物质的灵魂。


不过,本书的重点不是劝说你相信某种理论,而是借由介绍前人的思想来引发你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下一节我们开始学习第六章:个人同一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呐喊-啊Q正传第五章

他在路上走着要「求食」,看见熟识的酒店,看见熟识的馒头,但他都走过了,不但没有暂停,而且并不想要。他所求的不是这类东西了;他求的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不知道。未庄本...

by:蒲公英_bli

绿山墙的安妮第五章1

我妈妈也是那所学校的老师,结婚后就不再教书了,靠父亲一个人工作维持生活,托马斯太太说他们就像一对长不大的孩子,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住在一间又窄又小的房子里。我从...

by:蒲公英_bli

绿山墙的安妮第五章2

“哎……怎么说呢?”安妮说话吞吞吐吐的,敏感的小脸突然变成了红色,额头上的汗也流下来了,满脸窘迫为难的样子。“唉,这么说吧。她们的心意都是好的,我知道她们也想尽...

by:蒲公英_bli

第五章政治学原理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系列录音之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by:巨石强森郭

第五人格:第五秒秘案

内容重点:小说的大概发生在背景为19世纪欧洲的迷雾都市(雾都)中一位名叫克洛伊.奈儿的女侦探是那里活着的传奇而一切都源于她超强的侦查能力在破案期间她遇到了...

by:茉莉主管

第五章/第一节避人救世

孔子一心渴望复兴周王朝礼乐文化,,他在意诸侯对他的政治理想的态度,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可以不在意诸侯对他个人的礼遇。

by:妙巴

第五章:如何构建领导力

伟大的人都是不断的把自己的思想复制给别人。——陈昌文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