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九讲(4)“是不是”忽悠了我们一辈子

2023-07-24 20:47:0209:42 9587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是不是”忽悠了我们一辈子

“何谓和之以天倪?”什么是天倪?在《齐物论》里面,在庄子的其他篇章里,多次提到“天倪”这个概念。“曰:是不是,然不然。”我们生命的奥秘、精神的奥秘,就在“是不是,然不然”里面。如果把这个作为传法的话,就是无上大法。如果我今天是西藏大活佛,我给你们传无上中观根本见,还要灌顶,给你说这样、那样,悄悄地秘密地传给你了,这个秘密传承不准外露、不准外泄,那是非常严肃、非常庄严的。

什么叫“是不是,然不然”?我们从小孩子开始,一直到死去,都生活在精神的这种功能之中,这个就是我们精神的根本功能,用佛教的话来说,就叫“根本智”。面对一个事物,“是”,一个问号,“不是”,还是一个问号。因为我对它是陌生的,不了解、不知道,就是一个问号。“是,还是不是?”这是什么?不是什么?首先就是一个“是不是”。是,要找证据来证明它是;不是,也得找证据来证明它不是。是,你证明了这个东西是对的,是“是”。但我怀疑你的立论后,我就要找证据来否定它,就要否定前面的那个“是”,就是“不是”。随着思想的深入,你否定了我这个正确的东西,我就要找新的证据来推翻你对我的否定,就用“是”来否定你前面的“不是”。人的思维,就是这样螺旋形不断向前发展,螺旋地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金刚三句也好,八不中道观也好,离四句绝百非也好,都是在“是不是”之中运行,到最后,看破放下,大彻大悟,哎呀,原来我们从生到死,“是不是”忽悠了我们一辈子。我们一辈子都在“是不是”之中,自己折腾自己啊。

我们要把“是不是”这个观念、这个分别心看破,分别心的基础就是“是不是”三个字。“然不然”“可不可”和“是不是”是同语反复。怎样使我们在“是不是,然不然”中转过身来,把这个“是不是”放下?现在要让我来给别人评判是非,我还真没有那个雅兴。见了一个人,见了一件事,对我是吉还是凶?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人对我来说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事能成功还是不能成功?我们总是在“是不是”里面晃悠。这只股票买得买不得?到底是升还是跌?这个女孩子能不能去追?我们永远都在“是不是”中。“是不是”,就是一个纯逻辑的判断。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先天综合判断,是一切逻辑学的基础。佛教里面讲因明,离不开这个;佛教里面讲中观,也离不开这个;禅宗里面讲顿悟,还是离不开这个,离开这个、打碎这个不容易。庄子虽然就讲了这么一点,就这么几个字,我们要知道其中的妙处。

“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这个“是”,“若果是也”?你认为对的,它真的是对的吗?如果是对的,“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你对这个“是”给予肯定的判断,这个肯定的判断肯定不同于那个“不是”的判断。“亦无辩”,你怎么说得清楚?你刚才说了“是不是,然不然”,哪怕你说得是正确的,已经找到很多理由证明它是正确的,你的这个正确的肯定,不同于他那个否定,那么你这个肯定和那个否定之间到底谁能说明谁?“亦无辩,”不要去辩了。不知最亲切,守住不会的。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头脑在是与不是之间,总是要去找证据。这里就说“亦无辩”,不要去辩了,不要刨根问底,刨根问底很麻烦的。

“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然”是“是”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是一个肯定判断,“然”是一种赞美。然,然也,说得好。你说得好,还是说得不好,你所赞叹的和你所贬斥的,到底是同还是不同?算了吧,“亦无辩”,不要去管那么多了。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糊涂一点还是好日子。我经常愿意让自己糊涂一点,多好啊。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明察秋毫,好累、好累呀。水至清则无鱼,你事事都明察秋毫,别人在你面前都赤身裸体,暴露无遗,没有一点隐私,你就显得太可怕了。你活得累,别人也没有安全感。如果你让众多的人没有安全感,你就非常危险了。所以“亦无辩”,我们别那么清醒,那么精明,含糊一点多好。回到《道德经》,就是“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要明白这里的妙用。

 

生生世世都“泡”在里面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上次在讲《庄子·寓言》的时候,我也谈到这个,顺便引过来,那一篇里面,与《齐物论》有很多相同的观点。《齐物论》比较大气,方方面面谈得很多,《寓言》就集中了那么几点,但是重心也放在这里。“化声之相待”,我们说话、唱歌,是有音阶、有音律的,如果我们都是用一个音说话,就像老外学汉语一样都是一个音调,就很古怪。中国人的语音讲究“平上去入”,还要讲阴阳平衡,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感觉。

“若其不相待”,我们的语言也是这样的,有起承转合,有正起有反起,必须依赖一个个概念,作为它运行的基础。如果没有概念作为我们语言和思维的基础,我们的思维就没有运行的可能。怎样把认识的对象、思维的对象和我们的思维本身料理明白?要料理明白也是很麻烦的。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是非之辩就是“化声”,语音千差万别,语言也千差万别,思维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我们看见的宇宙,自然之中的现象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事物本身也有它的生住异灭,变化无穷,从一个形态可以转化为另一个形态。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佛教说因缘所生,业感缘起,谈到一系列的缘起,缘起就是相待。“相待”,衍生到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流动之中的,这个变化流动是在因缘之中,是非之辩也因之而起,就是“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我们怎样从这个麻烦之中超越出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这个梦幻般的局中悟出来,不受它的支配,不受它的忽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TA1张庆吉

从修行上来看,佛苦,儒艰,道虚。 人生各处各异,皆佛、儒、道。

猜你喜欢
《齐物论》笔记

诸子百家,《庄子》是最难懂的,之一。《庄子》三十三篇,《齐物论》是最难懂的,没有之一。这里记下的,是我努力读懂《齐物论》时,得到的点点滴滴。

by:段学俭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

by:国风小语

《庄子》齐物论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y:螃蟹学无止境

禅说庄子(一)齐物论

冯学成老师的《禅说庄子(一)〈齐物论〉》用平实的语言,参合禅宗的语句和公案,为我们解开了《齐物论》文字背后的玄旨,指给我们一条如何超越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by:见素抱朴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