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九讲(6)万事万物都在“物化”中

2023-08-09 12:07:0012:28 9748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万事万物都在“物化”中

下面,庄子在三十三篇中第一次提出“物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通过庄子自己,以身说法,现身说法。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有一次庄周做梦,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在花丛之中翩翩起舞,飞来飞去,悠然自得,“栩栩然胡蝶也”,好舒服啊。我以前也做梦,梦见自己比神行太保跑得还快,跑着跑着就飞起来了,在天地之间飘,几百米、几千米的高空上很舒服,一会儿山上,一会儿水下,简直无所不入,很舒服。“自喻适志与”,太舒服了!

“不知周也”,自己做梦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能够“醒梦一如”的,没有几个,但梦里面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人也不少。知道自己在做梦,你也未必就是圣人,未必就明心见性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你的睡眠还比较浅,自我意识还比较强,知道自己在做梦而已,并不是佛教里面说的“醒梦一如”。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醒了,我还是庄周,不是蝴蝶。我们想一想:自己在社会上生活,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今天到了一个环境里面,哎呀,厉害得要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侃侃而谈;老板来了,或者领导来了,一下尾巴就耷拉下去了,气也没了。刚才那个精神到哪里去了?刚才是做梦,现在醒了。自己的角色变换得很快的。我经常说,在我小孩面前,我是爹;在我老子面前,我是儿子;在我学生面前,我是老师;在我老师面前,我是学生。面对着年长的、年幼的,面对着这样那样的人,自己的位子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个变化之中,实际上我们都在一个梦接着一个梦地不停折腾。我们能清醒吗?在这么复杂多变的关系之中,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位”吗?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站稳脚跟没有?摸着鼻孔没有?能够这样活得清楚明白的人并不多,我们老是在这个关系之中折腾。当关系很顺,处于优势的时候,“栩栩然”,像蝴蝶一样很自在、很舒服;当关系处于逆境之中,就很窝囊、很郁闷。你的喜怒哀乐是因环境变化而定、因缘变化而来的,所以你的喜怒哀乐像魍魉一样“附影而行”。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情志、我们的灵魂,不受环境的折腾而保持自己的独立?禅宗里面经常说“历历孤明”,不受因缘所忽悠,而保持自己独觉的状态,不容易啊!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到底谁是我?禅宗里面经常说:谁是自己的主人公?眼耳鼻舌身意是自己的主人公吗?心肝脾肺肾谁是老大?我们听谁的?我们的喜怒哀乐来来去去,谁在调动喜怒哀乐?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主?到底什么是我?真如自性是我吗?佛教里面讲“无我”,这个“无我”是怎么回事?既然都“无我”了,还和“我”有什么关系?《涅槃经》里面讲“常乐我净”,这个“常乐我净”的“我”和这个“无我”,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修为之中,把这些感觉弄清楚的。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庄周与蝴蝶是有差别的,但感觉是一个。一会儿感觉我是蝴蝶,一会儿感觉我是庄周。一会儿我是老大,一会儿我是老三,一会儿我是老幺。这个感觉和这个“分”,到底怎么回事?

庄子在《天道》中写道,有个人叫士成绮去拜访老子,刚开始批评老子,后来又赞叹老子。老子对批评赞叹都不动心,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你说我是马,我就是马。为什么呢?在造物主面前,你算什么,我又算什么呀?今天可以成为座上宾,明天可以成为阶下囚;今天可以腰缠万贯,明天可能一文不名;今天可能是大明星,明天可能就臭名远扬……这些都是物化,把这个看透了、看通了,就与万物融为一体了。

 

举手投足都是妙用

《庄子》里经常谈物化,老庄学说、道家学说里经常谈物化。物化,用佛教的话说,就叫无常,就叫随缘。随缘尽性,就是不干涉万物的规律,万法自住法位。我们不能说糖不是甜的,是酸的;我们也不能让老虎改而吃素,那不可能。我们要尊重这个物化。所以道家对佛教的修行也有所批评,批评佛教过于刻意,戒律过于烦琐。当然,佛教的教义自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关键是,只要合乎我们修行的次第,有益于我们道业的成就,这个戒律就是合理的。

但是有很多人因为严守戒律,把自己的身心都折腾得没了,折腾得愚蠢了,这样的戒律就与他们不相应。怎样使戒律和自己相应,关键就是在物化上去参究,要顺应这个自然法则。

“此之谓物化”,这是道家的语言。用佛家的语言,就是报身、化身一类的说法。如果我们把这些打成一片来引申,把佛教的理趣作为一面镜子,反照庄子、道家的东西;同时也把庄子、道家的东西,拿来反照佛家的东西,这个就叫相得益彰。不然的话,有时佛教的东西看不懂,道家的东西也看不懂。两个都高,在高明之间让它们来打打太极拳,你看到精要之处,感觉就不一样了。佛家唱独角戏不精彩,道家搞单打也不精彩,让它们打混双就热闹多了。

如何能通达物化?我们能不能积极自觉地参与物化,认识自己的法身?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法身?佛教说,你要明心见性才行。心性就是法身,心性就是物化的根基。但是,我们凡夫被禁锢在我们的知见之中,禁锢在那种影子的影子的喜怒哀乐和烦恼之中,这样的话,你就找不到这种感觉。如果你能够超然于知见,超然于喜怒哀乐和种种烦恼,超越影子的影子的影子,你就可以通达物化,就可以明心见性,就能体会到物化的妙用和妙趣。那时举手投足都是物化,都是妙用。禅师们说,运水搬柴,都是神通妙用啊。

怎样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从而发出这会心的一笑呢?这个就不容易了。庄子从多处来证明“齐物”的境界。《齐物论》是微言玄义,从“天籁”起论而求“真宰”,“真宰”又何以求之呢?然后又有儒墨之是非。非但如此,对知识、对认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才有“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的那套东西。接下来,又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巧历不能得”等。通过这些,来揭示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有限性。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足以明了这个真宰,那么真宰又何以求之?只有通过“莫若以明”“寓诸庸”这套,成为至人,才能使自己达到至人的境界。

我们把庄子的这套,拿来跟佛教的中观之学做比较,就会发现《齐物论》里的东西跟中观里面的东西非常接近,而且可以说是启迪了禅宗。六祖后很多祖师的语言、公案,都是从《庄子》里来的,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禅宗祖师们在开堂说法的时候,肯定不会说是出自《庄子》,但从语路、语脉看,很多的确是出自《庄子》。如果以后有雅兴,我们可以专门选几家禅宗大师级的语录和公案来看一看,把它和《庄子》里相类似的东西找出来。

庄子不仅说了这些,他对我们的智慧、知性,对人的分别知见,对人自以为不得了的智慧,都加以无情地嘲弄。我们看不到知识、智慧的这种局限性,是不行的。人很固执,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真实的;我想过的,算了又算,盘了又盘,应该没有错。结果,你想到的、看到的,算了又算,盘了又盘的,反而是最靠不住的东西,所以要把这个东西看透。

今天我们就把《齐物论》讲完了,望大家继续用心,花几年的时间把《齐物论》盘剥熟,吃个透,将这些都融会于自己的心性修养之中。

 

禅说庄子—齐物论 

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欢迎大家……大家也可以通过我的另一个专辑庄子原文三十三篇朗读通听原文。我是万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30713mxim

这个讲座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我每天做着木雕,听着讲座,有时去忙别的漏掉了,也顺其自然,每天听听,感觉在净化自己的很多杂念,帮助自己看淡很多功利,明白了很多道理,增长了智慧。非常感谢冯先生!读书的万万老师也读得非常好!

TA1张庆吉

如水,汽、液、冰均可,无阻则进,无进可回,无回可穿,无穿可融,无融可分。千形万态,自在于天地。

时光漫步_2p

辛苦了,冯老师~还有万万,慢慢的听。

我是谁呀我在哪

缘啊!庆幸遇见你。

猜你喜欢
《齐物论》笔记

诸子百家,《庄子》是最难懂的,之一。《庄子》三十三篇,《齐物论》是最难懂的,没有之一。这里记下的,是我努力读懂《齐物论》时,得到的点点滴滴。

by:段学俭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

by:国风小语

《庄子》齐物论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y:螃蟹学无止境

禅说庄子(一)齐物论

冯学成老师的《禅说庄子(一)〈齐物论〉》用平实的语言,参合禅宗的语句和公案,为我们解开了《齐物论》文字背后的玄旨,指给我们一条如何超越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by:见素抱朴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