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乡愁》第三十四集(作者:盛慧,朗读:李建平)

2023-07-03 13:13:0708:34 2702
所属专辑:岭南的乡愁
声音简介

                       岭南的乡愁

                    【佛山古村落】

佛山人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守望,对本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许多历史的印记得以保存下来。时至今日,河涌交错的佛山大地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原生态村落,村民们也依然沿袭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可以说,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佛山精神的初地,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佛山人乡愁的居所。


第六章  日暮乡关何处是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祖籍;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乡音;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能听到故乡的房子在风中歌唱。

       在佛山的华侨中,有两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女性群体,一个是“自梳女”群体,另一个是“红头巾”群体。
       我一直认为,在一个家族里,姑姑是一个特别的角色,是一个温暖的称谓,她们虽已嫁为人妇,但心中却时刻依然惦记着娘家。而在佛山地区,却有一群人,她们用超乎寻常的奉献精神,将“姑姑”这个词,上升到一种几近神圣的地位,她们就是“自梳女”——一个在今天看来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群体。
       我第一次知道“自梳女”,是看著名画家林永康先生的油画。这幅画作带着厚重的历史感,有着浓烈的抒情意味,光影斑驳,似真似幻,宛若一个遥远的旧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小憩中的“自梳女”,是那样素雅,是那样坚毅,但是,她们清澈的目光中,却分明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迷茫与无奈,一种挥之不去的清冷与孤独,让人心疼,令人心颤。

(图/自梳女)
       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我惊愕地发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德的“自梳女”处于全盛阶段,估计达万人之多。高峰时占女性人口10%。最极端的例子,是在西樵简村,据文献记载:“该乡抗战前连续八年,没有出嫁过一个女子,通通都‘自梳’起来。”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简村为邻的杏头乡有1523人,其中却有400多人是“自梳女”。其数量之巨,今天看来,确实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对此,岭南文化学者关建人先生有一段精辟的分析,他说:“清代中期以降,佛山民间经济日渐活跃,加之出洋谋生者裙带相帮(既有汇款返家周济,又有带契外出工作)当地女子的身家已非别处可比。所以在婚嫁上,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索性梳起。西樵的简村,就是因为经济良于周边地区,故女子不欲下嫁受苦而致梳起成风。此风俗至我的老师洗玉清时犹存。此外,自梳女在财产的继承上视如子丁,甚或优于子丁。”
       “自梳女”群体出现在佛山并非偶然。很多年以前,佛山地区就有“不落夫家”的习俗,这或许算是“自梳女”的雏形。在佛山的顺德和南海,自梳作为一种习俗,早在清初就已形成。乾隆十五年《顺德县志》这样记载:“女多矫激之行,乡中处女每与里女结为姊妹,相为依恋,不肯适人。”但“自梳女”现象的全面兴起,却是清末,对于其中的原因,学界至今仍然未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图/顺德姑婆屋)
       过去岭南女子都留长辫,出嫁时,则由女长辈为其梳起,扎成髻,表示已婚。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久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在梳头时,要念“八梳诀:“一梳福、二梳寿、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坚心、六梳金兰姐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难无灾……” 经济宽裕的,还须摆酒宴客。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反悔。“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食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
       在传统民间节日中,劳碌的“自梳女”们会得到短暂的休息,她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她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木屐在街道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们的青春与美貌,让单身的男人们纷纷侧目,但是,她们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男人们欣赏她们,就像欣赏画中的女子一样。
       一句誓言,一生信守。一旦梳起,便不能结婚,更不能与男子有私情,否则,会有极其严厉的惩罚。“自梳女”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勤力女,无棺材,死后无人抬;一只床板半张席,姐妹帮手丢落海。”凡是做出“伤风败俗”事情的“自梳女”,就被讥为“穿底姑婆”,而且会严重影响宗族声誉。有的宗族会将其“浸猪笼”,非但如此,家人还不准为其收尸。只能由姑婆屋中的姐妹将尸体放在一块门板上,然后抬着尸体绕村三圈,感谢天、地、父母的生养之恩,草草落葬了事。如果村中没有“自梳女”,就只能随河水流走,变成孤魂野鬼。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岭南的乡愁

佛山人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守望,对本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许多历史的印记得以保存下来。时至今日,河涌交错的佛山大地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原生态村落,村民们也...

by:魅力岭南

乡愁

漂泊在外的游子,家乡永远是心底的牵挂

by:芝萓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每一次听,都会心碎。所以,做成声音条。在孤寂的夜晚,给自己听。

by:井小夭

乡愁

如果还有乡愁父亲的家在山西平遥,母亲的家在陕西佳县,他们长大后一路奔波,几经流离失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延安、西安、安东(现名丹东)都有他们临时的家。抗美援...

by:王京荣山西民歌

乡愁

乡愁作者:刘国辉那座老屋,一直在梦中父亲的老狗,和他的身影依稀那个路口,也许会出现他我,不敢回望村口我知道,那条路口是你远去的脚步与背影多少年后,...

by:西北汉_9M

年味乡愁

新春之际,集合各路声音大咖,录制了悠扬的声音专辑,为广大听众说新年。本套专辑名叫年味的乡愁,节选中国散文大家的经典篇章,用声音描述美好的过年景象。其中,包括春酒...

by:锦绣太原城

胃知的乡愁

【内容简介】李丹崖著的《胃知的乡愁》用由“我”的体验式讲述,时光推进式手法,分时令记述了“春夏秋冬”四季里最具特色的美食,文章以淮河流域的风物流变为推进方式,阐...

by:沐灵泽文化传媒

乡愁民歌

乡愁民歌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

by:西北汉_9M

记住乡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保护传承中增进文化认同,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节目主题:记住乡愁,传承文化主播介绍:喜马资深听众,创作新人主播寄语...

by:锦绣岛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