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第73章(女声)

2024-03-15 11:42:4207:28 85
声音简介

七十三、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析:“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敢”就是逞强,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杀”不要简单的理解为杀头,更可悲的是活着却如行尸走肉。像我们一辈子痛苦不断、烦恼不断,到最后都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就是“勇于敢则杀”。所以,这一句说的就是我们这些世俗人,如果我们看了还在笑,以为是说别人,那跟阿Q有什么区别?

“不敢”不是懦弱,而是守柔。“活”不是简单的活着或生活,而是“长生久视”。所以,“勇于不敢则活”就是要“至虚极,守静笃”,把以往向外抓取的心收回来,转而守住自己的心,别让他乱跑。

“此两者,或利或害”?现在要我们回答,估计都会说第一种是害,第二种是利。但这只是书面答案,相当于闭卷考试一类。当回到现实生活中实行开卷考试的时候,大家的答案全部反过来了,因为大家都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任劳任怨地实施第一种方案,都在“勇于敢则杀”的道路上厮杀。到了这时候,人们就好像中了魔咒一样,根本就不由自主。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业力所为,真的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只是业力的奴隶。

我们理智上选择第二种,而实际行动中全部选择了第一种,这就像“老天爷”跟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那么,“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到底是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谁知道其中的玄妙?其实,大自然这个“天”是不做任何选择的,十法界就那么自由自在的运转,我们利也好、害也好,对它没有半点妨碍。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没有天理了吗?有啊!真正的“天”就是我们自己,既然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自己决定的,谁还能干涉呢?这就好比我们的左脚不停地往前迈,却希望右脚停下来,这可能吗?

“是以圣人犹难之”,看看,就连圣人这样的大智慧者都感到为难呢,为什么呢?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因果业力,圣人也不可能人为地改变我们的业力轨道啊!毕竟因果是不空的,自己造的业只有自己来承受。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大自然从来不争,但谁能把大自然胜了?“不言而善应”,大自然从来不说话,但所有的一切是不是都在给我们示法?“不召而自来”,大自然从来不需要我们召唤,依然是法尔如斯地运转,春天几时迟到过?太阳几时休息过?

“繟然而善谋”,大自然看起来好像无所作为,所有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它成就的?这么一解释,估计大家对“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已经没有多少疑问,然而,更大的疑惑是:“天”怎么这么有能耐呢?当我们没有办法解答了,就人为的塑造一个大力神:天主、真主、上帝等等,于是宗教就诞生了。

而佛陀和老子的伟大就在于他们也看到了大力神,再往前追一步,发现这个大力神竟然是我们的自性!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是什么?就是十法界的“场力”,万有引力只是其中的一丁点,这个问题可以借助现在的互联网去理解。整个天网那个无形的、巨大无比的场力也可以叫做业力,这么看来,我们平时对“业力”的理解是多么肤浅!业力无形无相,却遍满法界,万事万物都受它的控制,所以说“疏而不失”。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个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吃早饭的业报身,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怜!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要修行,大自然就是最高深的师父,它常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它请法,不断地消解小我,直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特别补充:修行贵在持之以恒。有时候三五年还是原地踏步,有时候却一个月能抵十年的修行,这大概就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而且,修行没有先后可言,有些看似修得很好了,但可能这辈子也就这样,有些人虽然起步晚,进步却非常快。坦率地说,本人的修行速度就超越了绝大多数同修。但难以置信的是,我带教的人中竟有超过我的,没办法,各自的因缘福报不同。再说,修行的起步阶段学邪法是正常的,没关系,只要能归到正道上,邪法就是我们的垫脚石。可怕的就是执着于邪法为正法,犟死牛,不回头。对这类人,就只好等他们在三恶道呆够,“刑满释放”后再去度他们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佛道一如道德经

本书作者山顶洞人,以道解道,观点得到,直指人心。揭示了佛与道的无二法门,愿诸位有缘人,读后能有所感悟,皆大欢喜。【特别声明】节目中的章节「标题」是朗读者根据自己...

by:枫烨无住

佛道一如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一共81章,它汇聚了老子李耳的哲学思想,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

by:宙斯宇

佛道一如道德经

书籍信息:【佛道一如道德经】内容重点: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流传了几千年,散播到全世界。尽管无数人诋毁,却依然不损它的光辉。尽管无数人解读,却依然扑朔迷...

by:云光梦人

紅爺戏说|佛道一如道德经

还道德经一个公道颠覆三观即可入道老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俯瞰宇宙的,而所有解《道德经》的人都是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也是极其有限...

by:江湖紅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道德经》真可以说是一部万宝全书,是一部人人值得学习的书,不管从政、从商、从军、从工、从农、从学等等,拿了《道德经》都有用,都可以从中找到他需要的营养。所以,我...

by:鹤严之声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by:如如青山

佛道一如道德经(男声女声合辑)

山顶洞人(本名暂未考证),据说,他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战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开始...

by:禅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