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第80章(女声)

2024-03-17 10:08:1309:59 110
声音简介

八十、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析:先看看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一章文字似乎比较好懂,没有太多疑义,只是没有人愿意回到这样的社会去。因此,这一章也是被批得最严重的章节,说老子对现实社会失望了,却找不到出路,因此幻想这么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虚拟社会。

事实真是这样吗?老子是常常“以道莅天下”的人,以他那了悟宇宙的大智慧,对地球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看得明明白白,怎么可能生出这么低级的幻想!所以,不是老子错了,是我们以凡夫之心度圣人之腹!是我们理解错了!

这一章是文章快结束的部分,老子在这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道境、一个佛国、一个极乐世界!说到极乐世界,马上就会有一大帮人站出来反对:不对,极乐世界是佛陀说的,那里黄金铺地,连鸟都是黄金的。没错,佛陀是这么说的。

但佛陀说的是童话版。在佛陀眼里,我们都是火宅里的顽童,都是可怜悯者!不得已,他只好设了个化城。

世俗人不是贪吗?佛陀就利用了我们的贪心,以引导我们往前修行。然而,我们实在是太贪了,总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听说凭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于是迷相念佛者趋之若鹜,真让人哭笑不得!

按理说,喜欢童话故事的几乎都是孩子,可偏偏向往佛陀童话版极乐世界的人不计其数,而向往老子现实版极乐世界的人几乎没有。不仅如此,还往老子头上泼粪!幸好老子早已去了三界外,否则也怪可怜的。

现在问题是,老子说的跟佛陀说的真是同一个极乐世界吗?绝对没错!错就错在我们总以凡俗的心思考问题,以为极乐世界比现在的酒吧、歌舞厅、演唱会还乐,比吸食毒品还乐,而且没有副作用。总之,以为会整天乐得合不拢嘴。依我说,如果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那不是极乐世界,而是十九层以下的地狱!不信大家按自己想象的乐一天试试。

知道真实的佛国是什么样吗?在那里,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人都拥有十法界,那还需要用甲兵来争斗吗?想去哪里动一念就到了,那还需要乘舟舆吗?你动一个念我知、他知;他动一个念你知、我知;我动一个念你知、他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往来交流吗?这时候说是不往来,实际上已经是一体,还怎么往来?

再说“重死”。重死就是重生,也只有“重死”才能了悟生死大事,了悟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会活得坦然、活得潇洒,既珍惜生命,又不会贪生怕死。而现实中,我们由于对死的未知、恐怖,于是努力地抓取妻财子禄等一切身外之物,就像落水的人拼命地用手乱抓,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结果搞得身心皆苦,反而糟蹋了生命。

还有结绳记事,它描述的是没有宗教、文化等污染的时代,这是以大自然为师,看大自然说法的时代。我们以为这是弱智,实际上这是大智慧支配下的超然状态。看看动物界,太多的超能力,我们人类能达到吗?我们总是从“现在”、从“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果把超出我们思维的东西全部否定掉了。

如果我们能够涤除各种污染,回到很纯清、很宁静的心灵世界,自然就能够看清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要知道,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往往越高级、越难做到,电脑程序那么复杂不就是01吗?

至于“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不难理解。庄子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头抱着瓦罐从井里打水浇地,非常辛苦,效率也非常低,有人路过,说帮他安个井架,他断然拒绝了:你这是害我,有了井架是方便多了,可我的贪心也更大了,我还会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于是就没完没了了。所以说,只要有贪求,麻烦就来了。

在这个信息时代,手机、电脑这么发达,我们满足了吗?交通这么发达,我们满足了吗?物质这么丰富,我们满足了吗?所以,发展越好,贪求就越大,而幸福指数反而降低了。为什么我们现在问题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的更多!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是佛的境界,而老子分明说的是“民”。我们可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知道离了众生没有佛?或者我们以为老子所说的佛境界与我们无关。错得离谱!老子描述的就是我们曾经的生活、曾经的世界,我们本来都是佛!只是因为一念妄动,才堕落到现在这样的地步!

也许有人还会反驳:既然堕落了,也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了,我就喜欢现在这样的社会,怎么办?非常好办。要知道,佛陀并不是要我们去他那个童话版的极乐世界,老子也不是要我们回到他那现实版的极乐世界,他们真正的意思是要我们活在当下的极乐世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否则这一章节就没有现实意义!

那怎么才能活在当下的极乐世界呢?非常简单,不在乎我们喜欢别墅,不在乎我们追求名车,总之不在乎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贪求,只要我们在这些过程中能够“无所住”,那我们当下就在极乐世界!

“无所住”是《金刚经》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才能“无所住”?举个例子,我在闭关的时候,天那么冷,又没有吃的,还那么寂寞,而我的时间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过得快,其实手机一直放在旁边,我经常看时间,但并不因此就住在时间上,觉得难熬,这才叫真正的“无所住”。我只能说到这,因为“无所住”是必须要自己去体会的,空话没有半点用!

所以,真正的学佛修道不是要我们禁这个、戒那个,是叫我们明理、叫我们开悟、叫我们回到自性家园!这时,“无为而无不为”,多么地潇洒、自在、轻安!也只有这时,才算是真正的解脱!我们学习这一章,只有领会到这里,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只是玩嘴皮子的游戏而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佛道一如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一共81章,它汇聚了老子李耳的哲学思想,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

by:宙斯宇

佛道一如道德经

本书作者山顶洞人,以道解道,观点得到,直指人心。揭示了佛与道的无二法门,愿诸位有缘人,读后能有所感悟,皆大欢喜。【特别声明】节目中的章节「标题」是朗读者根据自己...

by:枫烨无住

紅爺戏说|佛道一如道德经

还道德经一个公道颠覆三观即可入道老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俯瞰宇宙的,而所有解《道德经》的人都是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也是极其有限...

by:江湖紅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道德经》真可以说是一部万宝全书,是一部人人值得学习的书,不管从政、从商、从军、从工、从农、从学等等,拿了《道德经》都有用,都可以从中找到他需要的营养。所以,我...

by:鹤严之声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by:如如青山

佛道一如道德经(男声女声合辑)

山顶洞人(本名暂未考证),据说,他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战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开始...

by:禅说者也

佛道图

【内容简介】在中国西南滇川藏毗连且与印度、尼泊尔近邻地段,有一条古老的茶马互市通途,史称天竺古道。古时,它是藏族、纳西族原始宗教笨教和东巴教的传播渠道。后来,先...

by:林间老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