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六节1配乐版(P169-171)

2022-08-08 05:00:0008:28 56
声音简介

第四章第六节1(P169-171))中医五术:砭、药、针、灸、导引按跷
(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日受聘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的演讲)
针药并用

中医是太美的医学,太切合于这个时代,只是国人对它的了解又太过欠缺。前段时间,因为母亲生病,我回了趟桂林。每次回桂,都是一位多年的好友负责接送,这次他跟我谈起他跟他圈子里的人介绍用中医治疗感冒,而且是现身说法,可大家居然都嗤之以鼻,没一个相信中医能治感冒。这使他非常纳闷,当然我就更纳闷了。现在的人生了病,大都会往西医院跑,大家顶多是在究竟应去哪个科的时候有些疑问,至于在西医能不能治这个病上,是没多少疑问的。而对中医,却有如此诸多的疑问或不信任,作为中医人,我们做何感想呢?所以,今天我很想跟大家谈一谈“中医——任重道远的医学”这个题目。
去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请我的师父卢崇汉先生讲座,讲座期间请师父会诊了一位正在心内科ICU抢救的大面积心梗患者。这例患者尽管持续使用了超大剂量的多巴胺,可是血压依然难以维持。师父详察病候,以四逆法回阳救逆,仅仅两周的时间就停掉了多巴胺,并最终使患者走出了医院,这在西医同仁眼里也被视为奇迹。
最近我用针刺救治了两位中风老人,一位是同有三和员工的母亲,已经95岁了,一个多月前还因左肩疼痛找我扎过针,可这次看她完全像变了一个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最近这一周多仿佛衰老了10岁,走路像踩棉花一样,左脚拖行,头晕头紧,饮食无味。我当时觉得不对劲,让护士量了血压,结果血压高到218/118mmHg,无疑是脑梗了!作为中医人,对于西医的东西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比如血压,正常的血压是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流灌注,现在为什么血压会升得这么高?那一定是某个局部的血供障碍了,像这例患者应属于脑部的供血障碍。90多岁的人,大脑比较容易局灶性梗阻,梗阻了之后血供就会出现障碍,机体为了解决这个障碍,首选的就是把压力提升上来,但是压力过高,加上血管的脆性,又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因此,在这个年纪上出现这样的血压是相当危险的。当时我立刻用了刺血的方法,在百会、耳尖、耳垂、十宣刺血,大约10分钟后,血压降到,180/86mmHg,这样的血压,脑出血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接着我在患者的右侧进行了针刺,留针将近1个小时,血压持续下降到I50/8 0mmHg上下,头部的症状基本舒缓,走路虽然还费力,但不踩棉花了,左脚的拖行也基本消失。这例患者目前还在治疗巩固,每天除了针刺和中药,以及后期建议的输氧外,未采用其他西医治疗,前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病人基本恢复到病前的状态。

另外一例就是我的母亲,年龄略小,93岁,除了血压没有那么高,病情和治疗几乎相同,在此不再赞述。
上述的几个案例,从西医的角度看,也都是相当不容易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中医不但能解决最普通的病,也能够解决危重的病。只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中医人能不能或者有没有信心用中医去解决这些问题?广大民众对中医有没有这样的概念?一想到这些,更是觉得中医人的任重道远。
2014年之前,在我的行医生涯里基本上只有药没有针,卢崇汉师在用药的心法上给了我甚深的教授,让我在临床上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可为什么没有用针呢?因为对针我生不起信心。2014年年底,我有幸遇到了针上的师父,在师父那里见证了针道的神奇。其实,当我们打开《内经》,无论是《素问》还是《灵枢》,谈针的都占绝大多数。可以说,在《内经》的时代,针刺是首选的、也是最常规的疗法。时至今日,针道衰微了,我们在中医院里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盛况。如果找一家中医院的针灸科去参观,看一个左肩疼痛的患者怎么处理?九成以上会把疼痛的部位扎满,甚至还会加上电疗或热疗。由此一招,已足见针道失传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第四章:人性管理

我干企业的方式就是高待遇,分钱、分利益、讲诚信,不讲忠诚度、不讲感情。—陈昌文

by:妙巴

第四章:人性营销

现代企业的营销很大程度上涉足了心理学、行为学,特别是互联网,简直就是深入的研究了人的心理学与人性。———陈昌文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