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笔记)

2024-04-13 20:48:3616:29 276
声音简介

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包括单音节词,复合词,连绵词

一、单音词

定义: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简称单音词。

(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所说的“词”,则专指虚词。

例:人;鸟;吃;走

例如: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

第二、就汉字与单音词的对应关系来说,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 异词同字现象:即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高大建筑物)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观看、观赏)

A.形貌昳 yì丽。(华美)

B.丽土之毛。(附着)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第二人称代词“汝”)

B.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女子)

异词同字现象产生的原因:①词义引申 ②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

2. 异字同词现象:即一个词有不只一个记录符号,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关系。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日暮)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日暮)

A.将军身被坚执锐。(穿)

B.公受珠,内所着披襖中。(通“纳”,放入;穿)

C.遂开门纳众。(接纳,接受,放入)

A.累 léi 官故不失州郡也。

(本来)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本来)

启示:单音节词虽是一字一词,实质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容易望文生义、词义理解错误。

(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

1.看似双音词,实际上是单音词的组合(双音结构)。   

常见双音结构例字: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项羽本纪》

所以:“所用来……的原因”(所:特殊代词;以:介词)。

出入:“出关和进关”。

非常:“不寻常的”(非:否定副词;常:形容词)。

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形,指形体;容,指容貌。 (槁然:枯叶的样子)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战国策・齐策》)

其实:它的果实。(其,指示代词,它的;实,名词,果实。)

④问今为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论:更不用说。(无,否定副词;论,动词)

2.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虚词-这些双音结构并不是双音词,而是两个有各自的词性和作用的单音词。

①然而: “然”,代词。

“而”,转折连词。

译为:(虽然)如此,但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

②然则:然,代词;则,承接连词。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

③虽然: “虽”,让步连词。

“然”,转折连词。

译为:虽然(如此),但是…

例: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④且夫: “且”,连词。

“夫”,远指代词。

译为:况且,(那)

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若夫:

“若”,连词。

“夫”,远指代词。

译为∶至于那…

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遊无穷者。

⑥今夫:

“今”,连词。

“夫”,远指代词。

译为∶至于(那)…

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二、复合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但仍有复音词。古汉中的复音词以双音词为主,三音节以上的词极少。

从结构上来看,双音词有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如联绵词)。

复合词:大多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常被称为双音复合词或双音词】

(一)复合词的结构

1.并列结构

定义: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并列,没有限制、修饰、补充、说明等关系。

例:干戈、宾客、倾覆、谨慎、和睦、膏腴、仓廪、斟酌、祭祀

两个同义语素在双音词中占大多数,也有个别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缓急”“得失”。

2. 偏正结构

定义:两个语素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

例:布衣、东宫、天子、诸侯、百姓、锦衾、狐裘、羌笛

例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

布衣:本指布料衣服,后指穿布衣的人,即平民。

东宫:本指东边的宫殿,因为太子住东宫,后指太子。

3. 支配结构

定义: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

例:执事、将军、当道、持戟jǐ、败绩、知府、司寇、司马、拾遗、稽 qǐ首

执事(执掌事物的人,“执”支配“事”) 将军(率领军队,“将”支配“军队”)

司寇(负责治安的人,“司”支配“寇”) 司马(负责军事的人,“司”支配“马”)

例句: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先秦常用执事尊称别国国君,不敢直称其君。句中执事是晋臣知罃称楚共王]

4. 主谓结构

定义: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例: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

例句:于是有地震。谁将当日食?

(二)复合词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复合词的形成: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

最初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是短语,后来才形成专指义,成为复合词。

①春秋:原指季节,凝固以后泛指“时间,年龄”。

例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春天和秋天]

例句: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年龄-复合词]

②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后“社稷”结合凝固在一起, “国家”之意。

例句:君惠徼 jiǎo 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土地神和五谷神]

例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国家-复合词]

③寻常:“寻”八尺,“常”为一丈八,后泛指一般长度,有了专指义。

例句:布帛寻常。[长度单位]

例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平常-复合词]

④国家:国指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指卿大夫统治的政治。短语与复合词并存。

⑤俊杰:本义,俊为“材千人也”;杰为“才过万人也”,连用表示泛指才智出众的人。

例句: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才智出众的人-复合词]

例句: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杰。[才智出众的人-复合词]

其他常考复合词:匹夫:指“庶民、百姓”;膏腴、昼夜、贫乏、危急、逡巡[qūn xún]、持度、宇宙、金帛、亲戚、

需要特殊注意的词——不是复合词:

这些双音单位不是复合词,而是词组,正处于词组向词的过渡阶段。

①响应:像回音那样应和——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政治:政指政治,治指治理——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

③狐狸:狐狸和狸猫—— 一之日于貉 hé,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④同学:一起学习——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

⑤革命:变革天命——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⑥規矩:规和矩;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圓)

⑦其他非复合词:

“妻子”:妻子和儿子; “都城”:都邑的城墙/国都和城市; 指示:指给…看

“知道”:懂得道理;

“景響”:光影和回声;

方圆:“方形和圆形”

双音复合词: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产生了新的意义。

三、联绵词

(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

定义: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

联绵词由两个字记录,这两个字不是语素,只是音节的记录符号,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讲。

如果拆开,得到的是两个不能独立表示意义的音节,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望洋”[望羊/陽]:仰视

例句:于是焉何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犹豫”:迟疑不决。

例句:计犹豫,未有所决。

“玄黄”:表示生病

例句: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三种结构类型:

(1)义合式:绸缪(原为捆绑之意)

[本有两个单音词可单独解释和运用,后凝固成不可分割的双音结构]

(2)衍音式:参差 cēn cī、囹圄 líng yǔ、趑趄 zī jū、菡萏 hàn dàn

[一个单音词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然用汉字书写,但没有表意作用]

(3)摹声式:駃 jué騠 tí ;騊 táo 駼 tú、霹雳、蟋蟀、嘘唏

[摹拟声音而产生的联绵词,也有一些外族语言音译过来的词(摹拟外族词的语音)]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联绵词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1)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如参差、仿佛、憔悴、踌躇、仓促、流连、忐忑、伶俐、犹豫等。

特殊:玄黄、缤纷、匍匐

(2)叠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母相同的联绵词。

如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窈窕、崔嵬、辗转、婵媛(婵娟)、披靡、望洋(陽)等。

特殊:仓庚(黄莺)、芣苢fúyǐ(植物,车前子)

小蒋提醒:判断古代汉语中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一定要根据古音,而不是根据今音。

(三)联绵词的形体特点:一词多形

一个词还有些其他写法:

匍匐:蒲服、匍伏、蒲伏、扶服。

委蛇yí:逶蛇、逶蛇、逶迤。

犹豫:犹舆、由舆、尤舆、猶夷。

望洋:望羊、望陽。

其他常考联绵词:夭阏yāo è(夭折之意)、莽苍(迷茫的郊野之意)、隳颓(衰败、毁败)

驰骋[有问题暂不选]、浩荡、惆怅、枯槁、契阔、栗烈(凛冽)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杨鹏《商君书》四课

《商君书》是中国法家代表著作,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产物。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制度基础,也奠定了2000多年中国君主中央集权的制度基础。《商君书》作为一种使秦...

by:杨鹏新国学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古代汉语主要分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大部分。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为用的。如果只掌握常用词而不讲读作品,那就只能获得一些关於字义的零碎知识。如果...

by:十岁读史记

85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朋友聚会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举一反三”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清一色的回答都是:举出一个就能够说出其他三个。再继续追问:举出一个“什么”就能够说出其他三个...

by:兰阇文化

王力古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课文朗读,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