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1-3课简答题(历年考试真题)

2024-01-17 20:09:0419:25 334
声音简介

第1-3课简答题

1.【1210】下列汉字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会意字?请说明各类字的特点。

眉栗莫折血隻果閒

答案:

“眉、栗、血、果”为象形字;“莫、折、隻、閒”为会意字。

象形字的特点是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造字形。

会意字的特点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

2.【1404】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会意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的区别。

丘向磊泪傘息果朙

答案:“丘、向、傘、果”是象形字(其中“向、果”是合体象形字)。 “磊、泪、息、朙”是会意字。

合体象形字和会意字都由两部分组合而成。其区别在于:会意字的两部分往往都能独立成字。例如:“息”是 由“自”和“心”两部分构成的; 合体象形字的其中一部分往往不能独立成字,例如“向”,它有一部分并不 能独立成字。

3.【1110】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指事字,哪些是会意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指事字与会意字的区别。

(1)武(2)刃(3)伐(4)折(5)甘(6)本(7)上(8)逐

答案:指事字:刃、甘、本、上。

会意字:武、伐、折、逐。

指事字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

4.【1310】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特点。

逐逹捨折伐佞欽吹

答案:“逐、折、伐、吹”是会意字;“達、捨、佞、欽”是形声字。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新字。

形声字是根据词的意义类别而选取一个义符,再取一个与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声符,构成新字。

5.【1504】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指事字,并据以说明两种造字方法的特点。

(1)本

(2)莫

(3)吹

(4)亦

(5)伐

(6)上

(7)刃

(8)武

答案:

会意字:莫、吹、伐、武;指事字:本、亦、上、刃。

会意字:是会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新字。

指事字:是由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基础上增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6.【1804】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会意与形声的区别。

武、穎、旗、秉、惑、休

答案:(1)会意字:武、秉、休;(2)形声字:穎、旗、惑。

(3)会意与形声的区别: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新字。

(4)形声字是根据词的意义类别而选取一个义符,再取一个与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声符,构成新字。

7.【1604】下列形声字,义符和声符的位置共有哪些类型?请将它们归入相应的类型之下。

旗星茅錦衷裹徒頸

答案:右形左声:錦頸。上形下声:星茅。外形内声:衷裹。声在一角:旗徒

8.【1101】分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结构类型,说明其本义,并指出每组句子中哪一句用的是本义。

(1)A.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B.凡榖田,绿豆、小豆底爲上。

(2)A.願無伐善。無施勞。

B.十年春,齊師伐我。

(3)A.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答案:(1)“豆”是象形字,本义是高脚盘子。A 句用的是本义。

(2)“伐”是会意字,本义是“杀伐”。B 句用的是本义。

(3)“颠”是形声字,本义是“头顶”。A 句用的是本义。

9.【14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哪些用的是本义,哪些用的是借义,并说明如何区分本义和借义。

(1)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2)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3)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

(4)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答案:

(2)(4)用的是本义,(1)(3) 用的是借义。

本义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耳”在古文字中象人的耳朵之形,本义是“耳朵”,(2)用 的是本义。“女”的古文字字形象女子之形,本义为“女子”,(4)用的是本义。

借义是借字所承担的词义。(1)中的“耳”是借字,意思是“䍔了”,是借义。(3)中的“女”是借字,表 第二人称,是借义。

10.【1704】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哪些是本字,哪些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

(1)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2)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

(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4)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墙。

答案:(1)“辯”是通假字。(2)“辯”是本字。 (3)“彫”是通假字。(4)“彫”是本字。

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体与意义是有联系的。

通假字是用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它的形体与所记录的词义没有联系。

11.【

20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哪些用的是本字,哪些用的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

(1)爲叢敺爵者,鸇也。

(2)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3)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

答案:(2)和(4)用的是本字;(1)和(3)用的是通假字。本字是根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

(2)中的“贼”是“杀”义,与“戈”相关;(4)中的“道”是“规律”义,可以追溯到其本义“道路”,

与“辶(辵)”相关,词义与字形统一,用的是本字。

通假字是用来记录同音词的字。(1)中的“爵”是“雀”的意思,“爵”和“雀”同音,而用一个“爵”记录;

(3)中的“與”是“推举”义,“與”和“举”同音,而用一个“與”记录。“爵”“與”用的是通假字。

12.【18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哪些用的是本字,哪些用的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

(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见,歸孔子豚。

(2)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3)沛公已去,閒至軍中。

(4)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答案:(2)和(3)用的是本字;(1)和(4)用的是通假字。

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歸”本义是“女子出嫁”,引申为归来。(2)中的“歸”是“归来” 义,用的是本字。“去”本义是“离开”,(3)中的“去”是“离开”义,用的是本字。

通假字是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1)中的“歸“是“馈赠”的意思,本字是“馈” 。(4)中的“去”是“藏” 的意思,本字是“弆”。

13.【1301】根据异体字在构造和书写方面的差异,归纳并说明以下异体字的类型。

(1)猨—猿(2)丘—坵(3)秋—秌(4)柏—栢(5)尘—塵(6)岳—嶽。

答案:

(1)造字方法不同。如:丘—坵 岳—嶽

(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如:柏—栢、尘—塵、猨—猿

(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如:秋—秌。

14.【1910】分析下列各组异体字在构造方面的差异。

啗一啖

棄一弃

泪一淚

謌一歌迹一蹟

达一達

答案:

啗—啖:义符相同,声符不同;棄—弃:同为会意,义符不同;

泪—淚:造字方法不同,“泪”属于会意,“淚”属于形声;

謌—歌:义符不同,声符相同;迹—蹟:义符不同,声符不同;

达—達:义符相同,声符不同。

15.【16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还是通假关系,并据以说明判断这两种字际关 系的依据。

(1)至殺不辜人也,袘(拖)其衣裘,取戈劍者。

(2)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須)之。

(3)齊桓任戰而伯(霸)天下。

(4)文士並飭(飾),諸侯亂惑。

答案:袘与拖、飭与饰:异体关系。胥与须、伯与霸:通假关系。

判断的依据: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为异体关系;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在使用中可以通用的字为通假关系。

16.【2104】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还是分化字关系,并说明辨别这两种字际关 系的理由。

(1)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効(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

(2)其謌(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

(3)宛王殺漢使者,頭縣(懸)北闕。

(4)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嘱)孟嘗君。

答案:(1)和(2)是异体字;(3)和(4)是分化字; 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効”和“效”、“謌”和“歌”音义完全相同、 记词职能完全一样,形体不同,是异体字关系。

分化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一个字分担了另一个字多个意义职能的一个,二者为分化关系。“懸”分担了“縣” 的“悬挂”的职能,是分化字;“嘱”分担了“属”的“嘱托”的职能,是分化字。

17.【2008 考期】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还是通假字关系,并说明辨别这两种 字际关系的理由。

(1)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徧(遍)矣。

(2)卒(猝)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

(3)民食果蓏蜯(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

(4)尅(刻)臂以誓,不得告術於人。

答案:(1) 和(3)是异体字关系;

(2)和(4)是通假字关系;

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徧” 与“遍”,“蜯”与“蚌”,音 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完全一样,形体不同,是异体字关系。

通假字是用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卒”和“猝”读音相同,形体、意义不同,“猝”可以用“卒”记录,是通 假字关系。“尅”和“刻”读音相同,形体、意义不同, “刻”可以用“尅”记录,是通假字关系

18.【1904】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还是通假字关系,并说明辨别这两种字际关

系的依据。

(1)魯宣公卒,赴(訃)者未及,東門氏來告亂。

(2)王使榮叔來錫(賜)桓公命。

答案:

“赴”“訃”是分化字关系;“錫”“賜”是通假字关系。

由于词义的引申,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个义项,为了使文字更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使用更多的字形分担文字的职能,即为分化字关系。

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但在意义上没有关系,这样的一组字为通假字关系。

19.【17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还是通假关系,并说明辨别这两种字际关系的

依据。

(1)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餉);穰歲之秋,疏客必食。

(2)齊桓任戰而伯(霸)天下。

(3)沛公不勝桮(杯)杓,不能辭。

(4)餞于郊衢,撫(拊)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答案:(1)饟与餉、(3)桮与杯是异体关系;

(2)伯与霸、(4)撫与拊是通假关系。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为异体关系。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在使用中可以通用的字为通假关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王力古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课文朗读,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古代汉语 王力 古汉语通论

读得比较匆忙,有的例句不在原文语境中就读错了,还有些繁体字不熟悉,欢迎指出!

by:小困困困困困困

古代汉语词典

用阅读的方式学习古代汉语词典,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

by:一窗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