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第4-6课 简答题

2024-01-17 21:00:1123:23 279
声音简介

1.【1310】结合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说明什么是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

(1)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4)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

答案:异词同字是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如(1)中的“歸”义为“赠送”,

(2)中的“歸”义为“回家”,属于异词同字。

异字同词是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字来记录。

如(3)、(4)中的“悌”“弟”,都表示“孝悌”义,属于异字同词。


2.【1610】以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例,说明如何从意义的角度辨别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还是复合词。

(1)A.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2)A.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答案:

(1)中,A 句的“春秋”指春天和秋天,是两个单音词连用; B 句的“春秋”指年龄,是一个复合词。

(2)中,A 句的“社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是两个单音词连用; B 句的“社稷”指国家,是一个复合词。

辨别依据:(1)(2)中的 B 句,两个单音词的意义不再是其原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了专指义,所以是复合词。


3.【210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找出其中的复合词,并以此为例说明确认复合词的主要标准。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2)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3)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答案:(1)年龄。(2)春天和秋天。(3)土地神与谷神。(4)国家。

两个单音词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原来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才可以认为是复合词。

如(1)的“春秋”和(4)的“社稷”。


4.【1310】以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例,说明如何从意义的角度辨别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还是复合词。

按照两个音节的语音关系给下面的联绵词分类,并据以说明各类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窈窕 仓促 流连 从容 逍遥 蹉跎 犹豫 参差

答案:

(1)双声联绵词:仓促  流连  犹豫  参差。

(2)叠韵联绵词:窈窕 从容  逍遥  蹉跎。

语音特点:双声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

叠韵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


5.【14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与括号中的今义比较,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1)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义:制造))

(2)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今义:儿子)

(3)子爲父死亡所恨。(今义:怨恨)

答案:(1)造:前往,到...去。差异类型:古代义项消失。

(2)子:子女。差异类型:广度宽窄的差异.。

(3)恨: 遗憾。差异类型:程度深浅的差异。


6.【2008 考期】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并说明其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2)子爲父死亡所恨。

(3)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厚賄之。

答案:

(1)臭:气味。变化类型:范围宽窄的差异。

(2)恨:遗憾。变化类型:程度深浅的差异。

(3)贿:赠送财物。变化类型:色彩褒贬的差异。


7.【1101】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并說明其古今異義詞的細微差別。

(1)東至于海,西至于河。

(2)子爲父死亡所恨。

(3)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答案:(1)河,黄河。后泛指河流,属于广度宽窄的差别。

(2)恨,遗憾。后来表示怨恨,属于程度深浅的差别。

(3)谤,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后来表示恶意中伤,属于色彩褒贬的差别。


8.【0410】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

(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

(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

(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

(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

(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

答案:古今词义的差别,有 4 种情况:

(1)词义特点的差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今义侧重行为本身。

(2)广度宽窄的差异。如“坟”,古义范围大于今义;“焚”,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3)程度深浅的差异。如“恨”,古义轻,今义重。

(4)色彩褒贬的差异。如“下流”,古代是中性词,今有贬义。


9.【190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归纳它们所体现的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1)獻魚者曰:“天暑市遠,賣之不售,思欲棄之,不若獻之。”

(2)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3)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答案:

(1)售:卖出。古代“售”强调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售”只是表示卖这个动作。属于词义特点的变化。

(2)爪牙:武将、猛士。古代“爪牙”指捍卫国家的“武将”“猛士”,现代汉语中指“帮凶”“走狗”。

古代是褒义词,现代是贬义词。属于色彩褒贬的变化。

(3)河:黄河。古代“河”指黄河,后来泛指河流。属于表义范围的变化。


10.【2010】解释下列句子中“引”字的意义,并归纳“引”的词义引申的脉络。

(1)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2)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3)項羽乃悉引兵渡河。

(4)故知持權引謗,招幸者非己。

答案:(1)引:延请。(2)引:开弓。(3)引:导引、率领。(4)引:招致。

引申脉络:开弓→导引(率领)→延请→招致


11.【1504】解释下列句中“理”的意义,指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说明判断本义的依据。

(1)萬端俱起,不可勝理。

(2)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

(3)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答案:(1)治理,引申义。(2)道理,引申义。(3)有条理,引申义。(4)治玉,加工玉石,本义。

本义是与字形相贴切的义项。“理”的义符的“玉”,表示与“治玉”相关。


12.【15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指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据此说明怎样确定字的本义与引申义。

(1)發:A.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 B.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2)解:A.胡虜益解。

B.及入,宰夫將解黿。

(3)道:A.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

答案:(1)A.射箭,本义。 B.打开,引申义。

(2)A.松懈,引申义。 B.分解、解剖,本义。

(3)A.道路,本义。 B.政令措施,引申义。

本义是与字形相贴切的义项,与字形的关系密切。引申义是由本义发展出来的,与字形的关系相对疏远。


13.【160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说明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据以归纳引申义与本义联系的

类型。

(1)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2)A.晉獻公欲假道於虞以伐虢,

B.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答案:

(1)信 A:言语真实,本义;B:相信,引申义。联系类型:因果关系。

(2)道 A:道路,本义;B:道理、规律,引申义。联系类型:相似关系。


14.【1910】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归纳词的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类型。

(1)A.叔孫戴伯帥師會诸侯之師侵陳。

B.宋人背北杏之會。

(2)A.酌以大斗,以祈黄耈。

B.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答案:(1)A.会合;B.盟会。联系类型:动静关系。

(2)A.酌酒的器皿;B.斗星。联系类型:相似关系。


15.【12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

(1)間

A.晏子爲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 B.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2)關

A.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B.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

答案:

(1)間 A:缝隙,本义; B:一会儿,引申义。 联系类型:时空关系。

(2)關 A:门闩,本义; B:关卡,引申义。 联系类型:相似关系。


16.【1704】解释下列句中“防”的意义,并归纳“防”的词义引申脉络。

(1)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3)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4)以防止水。

答案:(1)规范、标准。(2) 禁阻、防止。(3) 堵塞。(4) 堤坝。

“防”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引申脉络是:堤坝一堵塞一禁阻、防止一规范、标准。


17.【1810】解释(1)(2)(3)句中“發”的意义,并在(4)(5)(6)句加下划线的词中指出与之对应的同义词。

(1)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發:

(2)使桓公發倉困而赐貧窮。發:

(3)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發:

(4)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

5)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6)遣使者黄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答案:(1)發:颁布。与(5)“颁”同义。(2)發:打开。与(4)“启”同义。(3)發:派遣。与(6)“遣”同义。


18.【17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并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1)①失時不雨,民且狼顧。②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2)父命呼,唯而不諾。

答案:

(1)顧:回头看。睨:斜着看。差异类型:性状情态不同。

(2)唯:答应,用于应答地位、辈份高的人。诺:答应,用于应答地位、辈份相同或低于自己的人。差异类型:情感色彩不同。(或适用对象不同)


19.【1510】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并据以说明各组词之间的差异属于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的哪种情况。

(1)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2)賓客主恭,祭祀主敬。

(3)①乘彼垝垣,以望復關。②失時不雨,民且狼顧。

答案:

(1)饥: 吃不饱,腹中空;餓: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没有进食。差异: 程度轻重不同。

(2)恭:外表有礼貌; 敬:内心尊敬。差异:侧重点不同。

(3) ①望: 向远处看;②顧:回头看。差异:性状情态不同。


20.【16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意义,并据以说明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不同。

(1)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3)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4)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答案:

(1)鼓:名词,一种乐器。

(2)鼓:动词,击鼓。

(3)小:形容词,“大”的反义词。

(4)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不同在于:

词的活用是临时的用法,活用后的用法不是词的固有语法属性;兼类则是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

法功能,并且这些语法功能已经是固定的,不是临时的。例如:(3)中的“小”是固有的用法。(4)中的“小”是词类活用。(1)中的“鼓”是名词,(2)中的“鼓”是动词,属于词的兼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王力古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课文朗读,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古代汉语 王力 古汉语通论

读得比较匆忙,有的例句不在原文语境中就读错了,还有些繁体字不熟悉,欢迎指出!

by:小困困困困困困

徐宗才_古代汉语

徐宗才《古代汉语》课文朗读录音,由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古代汉语选文朗读

古代汉语选文朗读,学文言文必备

by:东山散人的后花园

00536古代汉语~文选86篇

古代汉语所有文选,文字部分已与教材矫正,大家放心观看。古汉语和英语学习是一样的,要培养语感,希望大家大声读出来,不要只听不读。你看我读的这么难听不是还厚着脸皮录...

by:付俊虎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