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2022-10-01 18:49:3829:26 385
声音简介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1922年应苏州学界所做的演讲


诸君!
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聚在一堂,
令我感激的很。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
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
“为的是求学问”。
我想再问:
“你为什么要求学问?”
“你想学些什么?”
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
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
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
乃至什么
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
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
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了)做人的目的(了)。
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
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人类的心理,有知、情、意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
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做“达德”呢?
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
总要三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
孔子说: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
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
知育要教到人不惑,
情育要教到人不忧,
意育到教到人不惧!
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
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
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
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
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
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
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
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
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
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
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
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的学识。
例如我想做农吗?
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
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
自然会不惑,反之则是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想做财政家吗?
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
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
自然会不惑,反之则是惑了。
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
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
我们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
不是单纯的、刻板的。
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
那么,碰着一件(我们)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
便(就)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
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
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
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
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
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
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的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
都是知育的要件,
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
想明白这个道理,
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


“仁”到底是什么?
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
“普遍人格之实现。”
孔子说:“仁者,人也。”
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但我们要知道,
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
是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
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释说叫做“相人偶”。
总而言之,
要彼此交感互发、成为一体,
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


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
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
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
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
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
正因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
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
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
往前挪一寸、两寸,
那里配说成功呢?
然则,不做怎么样呢?
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
那可真是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
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换一方面来看,
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
算成功吗?
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
你想,有了这种人生观的人,
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再者,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什么呢?
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
不能明确的划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
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
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
当然也就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
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
——可以为我们“所得”(而)得。
所以,老子说: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
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


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
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了。
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
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
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
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
(即)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
(即)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
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něi)矣。”
又说:
“自反而不缩,虽褐(hè)宽博,吾不惴(zhuì)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要保持勇气,
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
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论语》上记载说,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伸枨(chéng人名)”。
子曰:“枨也欲,焉刚。”
一被物质上无聊得嗜欲东拉西扯,
那么百炼成刚也会变成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
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
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
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
这个人可就完了。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
还有什么事可做?
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
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
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
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
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
“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
做人不做到如此,
决不会成一个人的!


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
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
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
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
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chù)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的目的,
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
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
——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
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
嗳哟!
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做不成。


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
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
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
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
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
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这种“贩卖知识杂货店”的育,
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
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
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它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
诸君啊!
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
你要知道危险呀!
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方法自救,没有人救你呀!


诸君啊!
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片断的智识,
就算是有学问呀!
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
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
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你不信吗?
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
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
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
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
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
诸君须知道啊,
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
意气横历、天真烂漫,
何尝不和诸君一样?
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
屈原说: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天下最伤心的事,
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
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
诸君猛醒啊!
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
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
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
觉得外边压迫你、不能抵抗吗?
我告诉你:
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
你悲哀和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
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
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
所以还未成个人。
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
有了自觉,自然就会成功。


那么,学校之外,
当然有许多学问,
读一卷经、翻一部史,
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
养足你的根本智慧,
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
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吧。
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乔大有

少年中国说依然响彻耳边。梁先生拳拳之心、睿智之思值得学习

猜你喜欢
梁启超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读懂梁启超,就可以读懂中国近代史!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梁...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梁启超传

点击收听:梁启超传【上部】、梁启超传【下部】秦汉机密-刘邦、秦汉机密-项羽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

by:悦读名品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著。主要讲述了该书是梁启超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包括2封致妻子李蕙仙的信,给孩子们的信134篇。大致前29篇...

by:虹雨书库

梁启超家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梁启超文存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晚近以来,怀旧的心理在悄悄积聚,而有关民国史的各种著作,也渐次成为热门的读物。——此间很重...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

by:gerry先生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的著述数量蔚为大...

by:我是车来车往

梁启超传:下部

梁启超传【上部】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

by:悦读名品